王鳳鮮 張霞兒
[摘 要] 農村人居環境是村落有效維持居民生活所需物質與非物質結構之間的有機聯結體。農村人居環境優化研究對農村振興建設與其可持續發展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本文以浙江省寧波市為例,重點對鎮海、北侖、余姚、慈溪、寧海和奉化等地農村人居環境優化情況進行實地調研,提出符合當地實際的農村人居環境優化可行性建議。
[關鍵詞] 農村人居環境;優化;寧波市
[中圖分類號] X32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7909(2020)10-43-2
新時代,人類不斷走向文明,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我國社會各界對生態環境建設愈來愈重視,農村人居環境優化已成為時代使命[1]。國內外相關研究顯示,相關學者與專家對人居環境現狀和相關系統的評價方法進行了調查統計,并基于人居環境的綜合要素,深入探討了人居環境與美麗鄉村建設之間的關系[2]。但是,國內外生態學家和規劃學家把關注重點主要放在了城市人居環境優化上,而忽視了農村人居環境的優化研究,系統地探討農村人居環境優化的研究少之又少[3]。針對農村基層,缺少農村行為主體對農村人居環境影響方面的研究,研究的內容框架普遍較為籠統,提出的可行性建議缺少針對性,實用性不強,導致農村與城市之間發展不協調,使當前傳統的城市化發展模式對社會整體協調發展帶來了嚴峻的挑戰[4]。
1 新時代國家針對農村人居環境優化的相關發展戰略
黨和政府一貫高度關心并重視農村發展問題,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更是對我國鄉村振興發展進行了長遠規劃[5]。2017年,黨的十九大報告首次提出鄉村振興戰略[6]。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再次提到鄉村振興戰略,發布了《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其中明確指出了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性,其中,農村人居環境的優化建設對于我國廣大農村區域文化發展和綠色經濟發展可謂意義重大[7]。2020年,農村脫貧致富呈現一片大好景象,各項工作成效可觀,明顯提高了人們的生活水平,整體改善了農村人居環境[8]。當前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期,更是凸顯了農村人居環境優化的緊迫性和艱巨性[9]。
2 寧波市農村人居環境優化現狀及對策
2.1 寧波市農村人居環境優化現狀
新時代,我國農村人居環境得到了明顯優化,加快了農村建設步伐。近年來,浙江省寧波市深入踐行習近平提出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重要思想。為落實鄉村振興戰略、建設美麗宜居鄉村,寧波市全面開展了一系列農村環境整治行動[10]。使一些農村環境面貌得到了極大改善,取得了顯著成績。
但寧波市農村地區偏多,農村聚居分布具有一定的分散性和復雜性,環境整治面廣、量大、情況復雜,多數農村地區的環境有待優化。人們對于傳統文化特色建設、垃圾收集與處理的環保思想建設等方面的要求和想法不盡相同。這些落差的產生決定了人居環境優化必定存在許多需要調和與平衡的問題。加強寧波市農村人居環境的優化研究對于實現新時代寧波市農村可持續發展是十分必要的。
2.2 寧波市農村人居環境優化可行性建議
2.2.1 推進傳統文化特色建設。鄉村振興離不開文化的引領,因而農村人居環境優化研究應尊重當地傳統民俗文化,使村民找到歸屬感,提升其幸福感,增強其自豪感。應顧及當地不同時期的政策和制度建設,還應兼顧農村一脈相承的社會和文化建設,強調生態可持續、文化可持續。寧波市屬于浙東地區,歷史文化底蘊深厚,紅色傳統保留完好,如奉化市王家嶺村及余姚市橫坎頭村、金冠村、四明山等多個村落都是具有紅色革命文化的農村。寧波市多數農村都有著悠久的紅色歷史傳統和濃郁的地方民風民俗,具有極大的研究價值。要積極推行“農村記憶工程”,形成集鄉土文化和民俗風情于一體的“農村博物館”,以“文化立村、和諧富村”為目標,拓展陣地,豐富農村文化禮堂活動,組建各類文體隊伍,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豐富居民業余生活,大力培育文明村風民風,提升村民生活品質,助力農村文化振興。
2.2.2 加強垃圾收集與處理的環保思想建設。加強垃圾收集與分類處理、可再生資源利用的環保思想建設,對我國這樣的農業大國來說尤為重要。近年來,隨著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居民生活水平逐步提升,農村生活環境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是仍存在農村垃圾日益增多的現象,缺乏合適配套的處理措施,甚至出現毒害化問題亟待解決。加強垃圾收集與處理的環保思想建設成為農村環境優化的有效途徑之一。寧波市現實情況表明,早在改革開放初期,寧波市已經是我國進入人口老齡化較早、老齡化速度較快且程度較高的地區,而且大多數老齡化人口都集居于農村,其中鄞州區章水鎮李家坑村、慈溪市史家村、寧海縣龍宮村等多個村落老齡化程度較高。有效優化農村人居環境,努力解決農村垃圾問題,有利于給老年人營造祥和的農村養老環境,增強居民整體幸福感。將居民自覺參與環境衛生整治與管理成為常態作為優化目標,以環境論英雄,改變農村考評管理辦法,通過實施農村清潔工程和獎勵兌換的激勵政策,提高居民垃圾分類的環保意識,實現村民群眾意識由“要我干凈”向“我要干凈”轉變。健全農村生活垃圾戶分類基礎上的“農村收理—鄉鎮運理—城縣處理”的垃圾處理模式,優化農村衛生環境,實現農村生態良性循環,基本實現農村凈化、綠化、美化。
3 寧波市農村人居環境優化政策及成效
在新時代鄉村振興戰略大背景下,寧波市出臺了《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為進一步實現農村人居環境優化、推進“六爭攻堅、三年攀高”行動提供了堅強支撐。以此,寧波市將具備更大的決心、更強的力度推進農村全面發展,努力譜寫新時代“三農”發展新篇章。
隨著整治優化行動的深入推進,寧波市多地取得了顯著成效,如象山雷公山村曾經遍地漁網,垃圾隨地可見,村民屋前屋后堆滿從海邊撿來的廢棄木柴。在整治優化活動的推行下,村里設立了專門場所擺放侵占公共場地的漁網;村干部逐戶親自指點,引導村民方塊狀整齊堆放木柴,并號召居民全力解決垃圾長年堆積的問題,使雷公山村“脫胎換骨”。寧波市還以美麗農村作為切入點,深挖其經濟潛力,如江北為推進農村人居環境優化,開辦農家樂,發展特色旅游產業;余姚大嵐村、梁弄村等山村發揮得天獨厚的自然優勢,成為景區形象“代言人”。通過一系列環境優化活動,農村人居環境得到了極大的改善,居民滿意度大大提升。2019年美麗鄉村農民滿意度調查結果表明,寧波市農民對生活環境的滿意度全面提升,65.5%的農民認同自新時代以來村容村貌有了很大改善,人數較2018年提升了8.3%。
短時優化不是難事,長久進步才是目標。寧波市農村人居環境優化整治添的是文化、掃的是垃圾、補的是短板。在中國共產黨的英明領導下,新時代我們已經具有鄉村振興戰略的良好基礎,在寧波市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寧波市農村各區域擁有得天獨厚的人文地理等優勢。新時代,實現寧波市各農村一條條干凈整潔的大道逐步延展、一個個“特色紅村”漸次綻放的新氣象,推動農村環境品質進一步提升,迎來“美麗農村經濟”的噴涌釋放并非難事。新時代,寧波市農村人居環境優化至關重要,有利于促進我國整體生態環境的美化,有利于促進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建設。
參考文獻
[1]湛東升,張文忠,黨云曉,等.中國城市化發展的人居環境支撐條件分析[J].人文地理,2015(1):98-104.
[2]趙霞.農村人居環境:現狀、問題及對策:以京冀農村地區為例[J].河北學刊,2016(1):121-125.
[3]劉建國,張文忠.人居環境評價方法研究綜述[J].城市發展研究,2014(6):52-58.
[4]劉泉,陳宇.我國農村人居環境建設的標準體系研究[J].城市發展研究,2018(11):36-42.
[5]李繼濤.基于線性權重法的人居環境評價方法研究:以河南省小城鎮人居環境建設為例[J].小城鎮設,2017(9):61-67.
[6]郜彗,金家勝,李鋒,等.中國省域農村人居環境建設評價及發展對策[J].生態與農村環境學報,2015(6):835-843.
[7]王竹,錢振瀾.鄉村人居環境有機更新理念與策略[J].西部人居環境學刊,2015(2):15-19.
[8]周嵐.人居環境改善與美麗鄉村建設的江蘇實踐[J].小城鎮建設,2014(12):22-23.
[9]劉小毛.新型城鎮化背景下的優化農村人居環境初探[J].市場論壇,2013(10):7-9,14.
[10]雷雪姣,劉龍,汪帆.人居環境導向下的村莊整治規劃:以陽江市陽西縣茶山村為例[J].小城鎮建設,2016(4):67-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