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記者 陳相龍
院感無小事,強抓院感規范,筑牢管控防線是重中之重。
就地市層面而言,門急診吞吐量龐大的三級醫療機構數量眾多,這也成為院感防控的重要單元。
專職從事醫院感染防控工作14年的楊樂認為,要想做好醫院感染防控的精細化管理,科學使用“工具”很重要。
對于感控專職人員而言,使用具有實用性、科學性、先進性和推廣性的醫院感染信息網絡系統有利于從宏觀角度掌握醫院感染現狀及醫療質量情況。
事實上,常州市第二人民醫院(以下簡稱“常州二院”)早在21世紀初時就已開始逐步運用院感系統進行監測數據的上報、錄入。2013年,常州二院率先在常州市的三級醫院中啟用以互聯網技術為依托的醫院感染監測軟件系統,并逐步淘汰了諸如醫生手工填寫醫院感染病例報表。“在有了強大的醫院感染監測軟件系統后,患者出院后去病案室查詢漏報、錯報感染病例的傳統工作方式一去不復返。”楊樂說道。
“盡早地干預可以防止院感風險擴散。”楊樂表示,該院住院患者的院感風險和一些異常指標的變動,感染管理科已可以通過電腦網絡的預警第一時間發現并控制。
據了解,常州二院目前實現了住院患者感染高風險指標的實時監控,院感暴發的及時預警,質控反饋的在線傳遞……極大提高了醫院感染監測的準確性和及時性,這種實時的醫院感染監測軟件系統讓感染管理科成為真正意義上的院感風險隱患的“偵察兵”。
伴隨著大數據、物聯網的興起,醫療行業也開始逐步探索內涵式建設,并向智慧醫院轉型。常州二院的感控監測系統再次得到升級。
“2018年10月,我院陽湖院區ICU啟用智控手衛生監測系統。”楊樂指出,該系統通過動作捕捉技術和物聯網平臺實現醫護人員手衛生依從性和正確性監測的全天候、無人化,通過一部手機即可查詢任何一個時間段醫務人員手衛生執行情況。此外,楊樂還表示,2019年5月常州二院陽湖院區開始試點醫療廢物全程信息化追溯系統,在常州市首次實現了醫療廢物的物聯網式閉環管理,避免了醫療廢物的遺失泄漏對醫院工作人員和環境造成的危害。有了新技術、新平臺的建立和運用的支撐,常州二院在“互聯網+感控”的道路上奔跑起來。
同樣值得一提的是,常州二院1998年開始成為常州市醫院感染管理醫療質量控制中心的(以下簡稱“質控中心”)掛靠單位,爾后,見證了常州市醫院感染管理的發展之路。

楊樂南京醫科大學附屬常州二院感染管理科科長
在有了強大的醫院感染監測軟件系統后,患者出院后去病案室查詢漏報、錯報感染病例的傳統工作方式一去不復返。
據了解,該質控中心歷經二十余載的探索,目前,該中心成員27人,分別來自常州市二級以上醫療機構、市衛生監督所、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以及各區(縣)衛健局或社會事業局醫政科。該中心承擔常州全市醫院感染管理的業務培訓、監測反饋、監督指導、交流學習、調查干預、學術科研等任務。
“自成立以來,質控中心每季度都會如約召開成員例會,傳達上級文件精神,學習最新法律、法規,討論并制定常州市醫院感染管理相關制度、規范、檢查驗收標準等。”楊樂還表示,中心每年都會積極舉辦省或承接市級繼續醫學教育學習班,還會定期或不定期舉辦學術論壇。

常州市第二人民醫院的護士長正在介紹智控手衛生系統。
“在2009年,中心成立了‘常州市醫院感染聚集病例干預小組’。”楊樂認為,中心對本市有院感流行趨勢的醫院組織專家會診,并提出有效干預措施,這能及時控制醫院感染。
除此之外,按照常州市衛生健康委的工作部署,該中心定期組織對全市基層醫療機構以及二、三級醫院感染管理、消毒隔離、職業防護、質量安全等的專項督導檢查。這些落到實處的工作有力保障了各項規章制度的貫徹與落實,消除了重大安全隱患。“多年來常州地區未曾發生過重大醫院感染事件。”楊樂自豪地說道。
2017年初,“常州市醫院感染醫療質量控制中心網站”正式落地。該網站用于展示常州市感控工作動態、及時傳遞國內外最新學科進展、報道本市各級各類醫療機構感控活動等。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常州市衛生健康系統一直在積極響應國家政策,將院感防控管理落到實處。
“我們常州市的公共衛生體系正在逐步做大做強,并且有了一個全市的應急管理體系規劃,這些都得益于市委領導的重視。”楊樂介紹,以常州二院為例,常州市衛生健康委規劃集資數億元在陽湖院區建設了一棟獨立感染大樓,其中包含了感染性疾病門診、CT室、手術室等所有跟傳染性疾病相關的科室和病房。
“負壓病房等接軌國際的高質量專業感染性建筑設施、設備都會出現在這個醫療單元中。”楊樂說道。
2006年國家下發政策,要求醫療機構整建制配備三級管理團隊。但近年來關于院感隊伍的相關調研數據,結果非常令人擔憂。
據楊樂介紹,目前我國院感隊伍存在幾個主要問題:一是護理人員平均比例依然高居,更有甚者醫院依舊還只是起用護理人員作為院感的專職人員;二是感控團隊老齡化嚴重,缺乏活力;三是院感崗位人員流動性極大。
“如何穩固組建一支感控團隊?”歷經三十多年的發展,院感專職人員的職稱晉升問題一直未得到妥善的安排。
“其實,國內一直缺乏針對院感專職人員的專業技術職稱系列。”楊樂指出,院感專職人員作為職能科室的工作人員,其實特別“慘”,因為晉升渠道不暢。尤其是體現在:通過背景專業序列晉升存在障礙;同時,職稱晉升也是一個巨大的難題。
“江蘇省其實很照顧我們感控人,在2017年開了全國的先河,推出了醫院感染管理高級職稱。”楊樂指出,江蘇省一直致力于培養感染防控的專職人員,尤其是在院感醫師職稱晉升的探索與嘗試上開辟了國家的三大“新藍海”。
“江蘇院感專職人員的職稱晉升首先要做的就是主攻高級職稱晉升。”楊樂指出。
衛生專業技術人員的晉升之路很單一。高級職稱的臨床工作量要求恰恰是院感專職人員無法正常逾越的障礙。為此,江蘇省放開政策,給感控人員打開了職稱上升的便捷之路。
“自2017年開始,江蘇省衛生健康委在高級職稱申報序列中增加了‘醫院感染’專業。”楊樂表示,為吸引更多臨床醫師加入院感專職人員團隊,江蘇省明確,“臨床、中醫、公衛和口腔”的院感崗位在職專業技術人員到了晉升年限即可申報高級職稱。
“江蘇省還為感控專職臨床醫師人員量身打造考評要求。”楊樂說道。
據了解,在江蘇省衛生行政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各級醫療機構可根據感控工作特點設立醫院感染管理的專業技術工作情況表,并為院感專職臨床人員定身打造與醫院感染管理相關的專題報告要求。
“希望未來的醫學教育能有專門系統的醫院感染管理課程。”在楊樂看來,院感專職人員的更大歸屬感還要依靠未來國家層面的頂層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