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湖南省兒童醫院
湖南省兒童醫院多措并舉打造省內優質兒科醫聯體,真正讓患兒看得上、看得起、看得好病。
作為湖南唯一一家大型兒童專科醫院,湖南省兒童醫院當仁不讓地承擔起牽頭構建湖南省優質高效的兒科醫療服務體系的責任,院長趙衛華提出了湖南兒科醫聯體“3515”共享發展新模式,多措并舉打造省內優質兒科醫聯體,真正讓患兒看得上、看得起、看得好病。
“逢山開路,遇水搭橋”。面對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醫院預判準確,行動迅速,交出了一份令人滿意的答卷。疫情發生后,醫院第一時間作出反應,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既嚴格防控新冠肺炎,又保證了醫院的正常運行。為更好地篩查和觀察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疑似兒童,保障普通感染性疾病患兒的安全診療,1月27日下午,醫院將住在感染科的9名普通感染性疾病患兒整體轉移至康復中心病房繼續治療,以騰空感染科住院樓,用于排除和篩查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疑似患兒。
針對感染科的新冠肺炎疑似病例的轉移工作,醫務部、護理部、感染科和新開辟接收的康復科區域,實行全面聯動,成立臨時感染2科,從臨床各科室抽調了10名經驗豐富的醫護人員組成醫療救治小組。
疫情開始時,醫院就提前做好了預判,來醫院就診的新冠肺炎患兒應該不會很多,因為孩子感染往往會隨家人一同前往綜合性醫院就診。但是,疫情期間,醫院各種防疫措施不得馬虎。其間,醫院還派出多支精銳醫療隊伍,援助武漢、黃岡等地區,為小患者提供更專業的治療,并總結出一套詳細的兒童新冠肺炎診治方案。
國內疫情形勢暫緩后,5月,湖南省兒童醫院又通過遠程視頻,與柬埔寨、尼泊爾、緬甸等7個國家的防疫專家代表分享新冠肺炎的防治經驗,重點介紹了兒童新冠肺炎感染診治與應急管理、湖南省兒童醫院如何做好防控等方面的內容。同時,派出專家援助非洲,開展疫情防控工作。
7月,醫院就診秩序基本恢復正常后,趙衛華提出對于全員醫護人員“應檢盡檢”,對重點人群中的醫療機構工作人員進行徹底檢測,截至7月9日19時,全院共計完成2700余人次檢測,為醫院后疫情時期的正常運作新添了一份保障。

湖南省兒童醫院堅持“以患者為中心”理念。
面對省內兒童醫療存在資源不足、資源分配不合理、資源不可及三個方面的問題,如何破局?作為湖南省兒童專科領軍醫院,湖南省兒童醫院需要當仁不讓地承擔起牽頭構建湖南省優質高效兒科醫療服務體系的責任。
打鐵,當然需要自身硬。湖南省兒童醫院鼓勵學科發展,注重臨床與科研相結合,積極引進新醫療技術。目前,醫院囊括“救命神器”ECMO、兒童造血干細胞移植中心等一系列高精尖醫療技術。湖南省兒童醫院是湖南省唯一擁有兒童ECMO專職醫護人員的團隊,目前已經救治35例患兒,總體搶救成功率為60%,已達國際救治水平。
作為湖南省內規模最大的兒童造血干細胞移植中心,整個移植中心設10個百級層流移植倉,倉外配套設置18張康復病床,目前已完成47例干細胞移植,植入成功率100%。重型地中海貧血、難治或復發性白血病、淋巴瘤、先天性免疫缺陷病、遺傳代謝性疾病等都可采用干細胞移植方式來治療,湖南這一類患兒無需再遠赴外地進行移植手術。
為讓優質的醫療資源造福更多的孩子,趙衛華提出了“牽頭構建湖南省優質高效兒科醫療服務體系”的發展口號,著力推進湖南省的醫聯體建設。
2019年11月,湖南兒科醫聯體“3515”共享發展新模式的提出,標志著湖南兒科醫聯體由1.0版“4568”聯心理念晉級為2.0版“3515”共享發展新模式。
何為“3515”?即“三大目標、五個共享、十五項舉措”,醫院主張聯動省、市、縣三級156家兒科醫聯體成員單位,圍繞構建優質高效的湖南兒科醫療服務體系、18歲以下兒童在省內享受全方位多層次醫療保健服務、不斷提升兒童就醫安全感獲得感“三大目標”,推動管理品牌、臨床技術、科研平臺、人才培養、國際交流“五個共享”,全面落實及強化“全面托管”幫扶模式、強化“定期指導”幫扶模式、強化“科科結對”幫扶模式,以推動臨床技術共享等“十五項舉措”,共同打造省內優質兒科醫聯體。
簡而言之,就是用湖南省兒童醫院優質的醫療資源,帶動、幫助省內其他醫院的兒科醫療提高服務水平,通過各種講學、義診、培訓等,讓整個湖南的兒童有安全感。
醫院看病不是在排隊,就是在排隊的路上,這是不少大醫院就診的真實寫照。2010年至2015年,湖南省兒童醫院門診量每年以30%的速度增長,目前醫院每天門診量5000人左右,最多時接近9000人。龐大的就診量給門診窗口帶來了不小的壓力,同時也耗費了患者大量時間。
為緩解門診掛號難、排隊難、看病難難題,醫院致力于以信息化推動醫院管理和技術創新,積極探索“互聯網+醫療”模式,患者足不出戶就能完成專家精準預約,手機掃碼可享全流程的醫療就診服務。
在湖南省兒童醫院門診掛號大廳,掛號、繳費等窗口前有兩三人在等待,大部分家長通過掃描二維碼預約掛號、繳費等。通過湖南省兒童醫院微信預約平臺預約專家號,根據就診時段提前出門即可。
據悉,醫院已實現基于微信服務號和支付寶服務窗的掃碼支付、掃碼導診、掃碼取藥、掃碼檢查,檢驗檢查結果可在手機上實時調閱。整個就診流程有電子指引,各個環節清晰可查。在醫院看病都是掃碼預約,幾乎全部的流程都可以在手機上完成。從2010年電話預約掛號,到如今的電子化就診服務,湖南省兒童醫院通過近十年的探索,真正實現了患者少跑路、信息多跑路,最終實現患者就診最多跑一次。

近幾年,湖南省兒童醫院積極鏈接社會資源與公益組織,搭建了義診篩查、疾病救治、培訓研修、健康教育“四位一體”的公益救助平臺,推進優質醫療資源下沉,解決貧困家庭看病難、看病貴等難題。
3個月大的安安(化名)家住長沙,原本平常乖巧可愛,突然有一天哭鬧不止,幾經哄勸后奶奶意外發現了安安胸口的“奪命”繡花針,驚魂未定之余,家人趕緊帶著安安來到湖南省兒童醫院就診。
主刀醫師黃鵬主任在充分進行評估后,小心翼翼又果斷精準地拔除了安安右心房上這根4厘米長的繡花針。整個手術過程用時短且順利,總失血不超過50ml。此后,歷經近一個月的時間治療和康復,安安于4月17日成功出院。
自2019年10月,湖南省兒童醫院開始參與基金“童心項目醫院模式”項目,安安是眾多受益患者當中的一員。據了解,安安此番救治總花費為3.3萬元,費用均由“童心項目醫院模式”承擔。目前,該項目已救助了近200名先心病兒童。
2020年以來,1月份,湖南省兒童醫院成為“童心項目醫院模式”的重要實施醫院,該項目將開展先心病患兒的免費篩查和手術救助工作。4月份,進一步推行“順豐暖心-孤貧先天性心臟病兒童醫療救助項目”合作,項目主要開展先心病患兒免費篩查和手術救助工作。
至今,湖南省兒童醫院已經與中華慈善總會、中國出生缺陷干預救助基金會、中國宋慶齡基金會等合作開展了“微笑列車”“先天性結構畸形救助項目”“愛佑童心”等29個愛心慈善和志愿服務項目。
據趙衛華介紹,近3年,醫院救助患兒4284人次,共計7132萬元。救助病種涵蓋先心病、髖關節脫位、馬蹄內翻足、膽道閉鎖、尿道下裂、地中海貧血、白血病等300余病種,真正為患兒健康帶去了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