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記者 劉文生

李六億
研究員、碩士生導師、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感染管理-疾病預防控制處處長,國家衛生健康委新冠肺炎疫情醫療救治專家組成員。兼任國家衛生標準委員會醫院感染控制標準委員會委員、消毒標準委員會委員、國家醫院感染管理專業質控中心專家委員會副主任、中國醫院協會醫院感染管理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婦幼保健協會醫院感染控制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中華預防醫學會醫院感染控制分會副主任委員、中華預防醫學會醫療機構公共衛生學會副主任委員、中國衛生監督協會消毒與感染控制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老年醫學會感染管理質量控制分會名譽會長、《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第四屆編委會副主任委員、《中國感染控制雜志》副主編等職務。
她是我國感染防控領域的第一個研究生,歷經非典、輸入性埃博拉病毒、MERS病毒等傳染病的防控工作;她是六步洗手法的手衛生規范制定者,在她帶領下,北京大學第一醫院(以下簡稱“北大醫院”)牽頭、參與制定了十余項醫院感染(以下簡稱“院感”)防控標準;從事院感管理工作30余年,她始終堅守著一個院感人的初心和使命,維護著一個行業的尊嚴與希望。
她便是中國醫院協會醫院感染管理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國家衛生健康委新冠肺炎疫情醫療救治專家組成員、北大醫院感染管理-疾病預防控制處處長李六億。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后,哪里有疫情,哪里就有她的身影。上前線,她從不畏懼,從不猶豫;面對問題,她從不回避,絕不敷衍。她身上透露著一股飽經滄桑又充滿朝氣的氣息,代表著一個行業的發展與升華。
近日,《中國醫院院長》專訪李六億,全方位深度解析中國醫院感染管理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如何做到早發現呢?醫務人員要有預檢分診意識,并要落實到行動上。當前預檢分診面臨很大挑戰,尤其是大型公立醫院,每天上萬人次的門診量,壓力很大。醫院要特別強調三級預檢分診,第一是醫院人員入口管理,第二是門急診的預檢分診,第三是診區/病區的出入管理,要守土有責。據我了解,各級各類醫院為把好這三道關口,采取了很多舉措。如門診推行分時段預約掛號、就診,盡量減少患者在院內的聚集、交叉;優化流程,各級各類醫院都根據患者特點、建筑布局,減少患者來回穿梭的次數。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舉措。
2003年“非典”暴發給我們的教訓非常沉痛,國家認識到院感防控的重要性,開始加強醫院感染防控工作,從國家層面開始制定院感防控的技術標準、完善院感防控體系,在加強醫院感染管理人員專業能力提升和建設的同時,促進學術發展和國際國內交流,院感管理工作得到大力推進和穩步發展。
從技術角度分析,SARS之后,國家層面陸續制定了醫院感染防控標準,第一個標準是2004年立項制定的“醫務人員手衛生規范”。2006年成立了全國醫院感染控制標準委員會,2007年首批批準6項感染控制標準,并于2009年發布。2012年原衛生部下發了《預防和控制醫院感染行動計劃(2012-2015年)》,推進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工作科學、規范、可持續發展。2016年原國家衛生計生委頒布了12項醫院感染控制新規范,于次年6月1日正式實施。近兩年,第一批標準、規范都在修訂中。這些標準、規范是醫院感染防控的技術指南,目前我國醫院感染防控標準體系已經基本建立,框架已經完成。大部分標準處于修訂狀態,空白的領域越來越少。
600億元
1986年時我國醫院感染率為9.7%,到現在已經下降到3%左右,每年直接為國家節約的醫療資金為600 多億元。

李六億在援鄂醫療隊駐地的餐廳,對醫療隊隊員進行院感防控知識的培訓。
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院感防控確實發揮了比較重要的作用。新冠肺炎定點病區(三區兩通道)、定點醫院如何改造,醫院環境、診療儀器設備的消毒如何進行,醫務人員如何防護,以及如何管理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等要求原來都有,只不過這次把它們都串聯起來,寫進了一個文件中。此次之所以能快速提升醫務人員的感染防控能力,過去17年所做的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從管理角度分析,國家衛生行政部門做了大量工作,一個重要標志就是2006年發布的《醫院感染管理辦法》,這是一個部門規章,對各級各類醫療機構如何開展醫院感染防控提出了明確要求。如醫院必須成立感染管理委員會,要有組織管理體系,這是開展各項工作的保障。感染管理委員會下面要有具體督促督辦部門,就是感染管理部門,職責明確,培訓、防控、監督、考核等具體措施,醫務人員具體落實。這對我國醫療質量和患者安全提升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我國人口眾多,患者數量也眾多,醫院感染率降低1%就是一個龐大的數字。我們2016年在國家對院感工作進行宏觀管理30周年之際做了一個回顧總結,其中提到,1986年時我國醫院感染率為9.7%,到現在已經下降到3%左右,每年直接為國家節約的醫療資金為600多億元。這說明國家人財物的投入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重視醫院感染防控正是體現了這一點。習近平總書記、李克強總理、孫春蘭副總理等都特別強調預防醫務人員感染和患者的醫院感染,把醫院感染提升到了特別高的高度。

疫情期間武漢紅十字會醫院發熱門診。
我們國家院感管理進步比較快,美國的這項工作起步于20世紀50年代,比中國早了30多年。我國在行政要求、監管方面比美國有優勢,我們始終是兩條腿走路,既有行業對醫療質量和患者安全高標準的追求,還有行政管理的強力推動。當前,我國感染管理隊伍中專職醫生的人數越來越多,有了高素質人才,行業發展就會更快。
所以,我們既要了解自己的強項、長處,也要了解自己的不足,只有這樣,跟國際進行比較分析才能清晰地認識到自己所處的位置。
首要的是人才準備和人員能力。人員能力包括醫務人員院感防控能力和專業院感防控隊伍的能力。
這次我體會比較深的,一方面是專業隊伍能力還需要提升。面對大考很多工作并不是很科學、到位,走了一些彎路,出現了一些問題,比如消毒過度、消毒不當、防護不足和防護過度并存。另外,專業人員數量嚴重不足,在此次疫情防控中表現得尤為明顯。原因是醫學院校沒有這個專業,醫院感染管理的專業人員要靠從別的專業比如護理、臨床、公衛等轉行而來,轉行來的和醫學院校專業畢業后直接從事本專業是完全不同的。另一方面,由于沒有獨立專業,職稱晉升也是問題。醫院很難吸引高素質人才,留住人才。
對醫務人員來說,呼吸道傳染病并不是很常見的疾病,此方面的知識儲備不夠,疫情來臨就得強化培訓、演練。對醫院感染管理部門來說,就不得不把很多精力放在培訓上面。由于不同科室和部門的人掌握的重點知識不一樣,培訓難度并不小,在緊張、恐懼的狀態下讓醫務人員掌握更難。
此外,社會對醫院感染防控的認知也需要提升,物資儲備、應急預案的制定,平時就應該考慮進來,將來政府在建設展覽館、體育場等設施時,須考慮應急狀態下的轉換。這次建設方艙醫院就面臨很大的挑戰,偌大的一個體育場要放置幾百上千張病床,沒有洗手池、衛生間、通風設施,幾百位患者的體育場發生其他傳染病傳播怎么辦?
由于沒有獨立專業,從事院感管理的醫務人員無法晉升職稱,醫院很難吸引高素質人才,留住人才。

1 北大醫院院領導牽頭,醫務處、感控處、護理部、基建處、總務處、感染科等各部門討論發熱門診改建及開診流程。

2 李六億(左二)在雷神山醫院。
但現實是很殘酷的,因為院感管理的尷尬在于其能為醫院創造效益,但不是創造直接效益。因為提高醫療質量的效益是無法用數據直接體現的。現在實行的按DRG付費對醫院是很好的發展機會,如果發生醫院感染甚至是多重耐藥菌感染等,DRG付費中醫院會虧本嚴重。應該說有很多醫改手段正在倒逼醫院加強感染防控工作,管理者會越來越重視。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后,院感防控工作量極大增加,我院一次性為我們部門增加了8名專職人員,使我們科室的人員增加了一倍。這就顯示出醫院領導對院感防控工作的重視。當然,我院領導一直對醫院感染管理工作非常重視,我們常規配備的院感管理專職人數在北京、全國層面都是比較強的。
但也有一些醫院領導存在僥幸心理,因為院感防控需要投入,效益不會立竿見影。比如手衛生,我院僅手衛生產品每年的投入就達幾百萬元,投入很大,有些醫院就不太重視。一方面院領導沒有看到院感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另一方面院感管理配備的人力不足,開展的工作沒有讓領導看到其作用和價值,形成惡性循環。反過來講,領導重視這項工作,配備的人力就強,產生的效果就好,醫院就更加愿意投入。我們特別希望形成良性循環,這次新冠肺炎疫情就是一次很好的考試,醫院交了一份什么樣的答卷,又能交什么樣的答卷,正好考驗醫院領導平時對院感防控的重視程度。我們也借此呼吁醫院管理者重視院感管理工作,院長一句話勝過感控科長十句。
這方面有很多血的教訓,研究近幾年全國通報的醫院感染暴發案例就會發現,不少案例發生在新的主任輪轉過來的新舊交替的窗口期,這很不利于工作的持續性和深入開展。還有一個很重要原因,是這個學科沒有獨立專業,如果本科有這個專業,畢業后就會從事這項工作,醫院也會把其當做專業管理人員對待。
現在這個領域高素質人才短缺,博士很少。我們特別希望將來醫學院校能夠設置本科專業。此外,醫學院校臨床、護理、藥劑、檢驗等專業沒有開設醫院感染管理這門課程,醫院感染防控的知識都是在進入醫院后通過崗前培訓和繼續教育獲得的,繼續教育和院校教育是極不一樣的,院校教育是塑造人才的很好的機會。我們特別希望醫學院校相關專業開設醫院感染管理這門課程,使醫學生在本科階段就有這個意識,養成良好習慣,進入醫療機構后只是一個強化過程。這條路還很長,這次疫情或許會加快醫學院校設置院感管理專業和課程的步伐。
一是醫院感染管理工作比較薄弱,配備的感染管理人員能力較弱。這個問題一直存在,現在強調要強化基層醫療機構院感管理。
二是醫務人員意識薄弱,而基層醫療機構感染管理部門影響力本來就不是很大,也很難去影響醫務人員。
三是基礎的資源和設施設備不足。不少基層醫療機構連基本的手衛生設施都不齊備,消毒亦是如此。醫院只想開展新技術、新項目,但開展了以后,診療設備如何清潔、消毒就不那么注重。如患者使用了呼吸機,如何預防呼吸機相關的肺炎,基層醫療機構是沒有概念的。再如內鏡,做完胃鏡之后如何預防患者之間的感染、胃鏡如何清洗消毒等就關注不夠。院感防控很多是基礎性工作,但基層醫療機構還存在很多基礎性的問題。
還有一點,不同省區市、不同醫院甚至不同科室之間的院感防控工作也很不平衡,差距很大,這也是面臨的很大挑戰。為什么醫院感染管理難做,就是因為其需要每一個人的參與。

北大醫院感染管理理念全國領先

一般而言,抗菌藥物管理由藥事管理委員會和下設抗菌藥物合理應用工作組推進,我院由醫務處牽頭,臨床、藥學、感控、護理等專業聯合推進。工作組對抗菌藥物合理使用的政策、制度進行定期討論和推進,臨床專家也會對臨床抗菌藥物疑難病例進行會診。大醫院有專家把關,基層醫療機構要管理好則很難。
一是院感工作有頂層設計,且有很好的傳承。感染管理在全院的地位要頂層設計保障,包括人員配備和設備設施投入等。如我院組建了感染管理護士隊伍,主要由臨床后備護士長擔任,負責各部門醫院感染管理的日常工作,并以感染管理工作的考評結果作為晉級護士長的一票否決條件;又如醫生作為醫院感染防控的主體之一,加強醫生隊伍的感染管理工作,由臨床醫生對每例感染高風險患者開展醫院感染防控,做到精準感控,將感染防控關口前移;再如通過開展各科室的醫院感染管理工作面對面交流,深入反饋院感管理工作,探討問題和改進對策,加強了科室的整體感染管理。
北大醫院院感管理工作的目標是要全國領先,做國家的院感防控水準原點。我院多方面的院感防控工作全國領先,比如手衛生,包括《醫務人員手衛生規范》就是由我院牽頭制定的,抗菌藥物合理使用的管理、多重耐藥菌感染的防控都很有成效。我院院感專職人員有9人,包括4名醫生和5名護士,其中5人為研究生學歷,以我院床位規模而言,這樣的人才配備、年齡結構在全國是不多見的。這都是領導重視該項工作、頂層設計的具體體現。
二是科學防控,循證感控。業務技術層面,院領導充分放權,院感管理以數據為依據,讓臨床更好地執行醫院的規章制度以及對他們進行考核,讓執行的措施有理有據,考評依據準確可靠。
三是積極參與多學科會診。一方面感控團隊內部建立MDT機制,建立良好的團隊氛圍,大家可以對問題進行充分討論,在個人提升的同時團隊也得到提升。另一方面參與醫院層面的MDT,尤其是多重耐藥菌分析,每年都大量案例。
四是建立院感文化。感控處本著“關愛患者,服務臨床,和諧進取,友助奉獻”的工作理念,通過開展醫院感染監測,關注感染高風險環節,規范醫務人員行為,預防控制傳染病傳播,組織健康教育培訓,以降低醫院內發生感染的風險,培養良好的健康衛生理念,從而保障患者及醫務人員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