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記者 劉文生 許定河

錢立庭醫學博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和山東大學博士生導師,中國科大博士后指導站教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安徽省立醫院)副院長、黨委委員,安徽省腫瘤醫院院長、黨委書記、腫瘤放療科主任醫師,安徽省立醫院首批“杰出技術骨干”,安徽省第二屆“江淮名醫”,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貼。任中華醫學會腫瘤學分會委員、中國抗癌協會放射腫瘤專業委員會常委、中國臨床腫瘤學會(CSCO)腫瘤放射治療專家委員會常委、中國醫師協會放射腫瘤治療醫師分會第二屆委員會常委、安徽醫學會腫瘤學分會主任委員、安徽抗癌協會副理事長等職。
2007年,一個40 歲出頭的青年一頭扎進一塊貧瘠之地,自那以后,他把人生中最黃金的時光獻給了這片土地。
14年時間對一家醫院意味著什么?
對百年老院來說,或許只是歷史長河中斑斕或平靜的一頁;對新建醫院來說,或許是快速布局和奠基的階段;對安徽省腫瘤醫院而言,卻是歷盡艱難、篳路藍縷的歷程。
你能想象一家省級腫瘤醫院14年前的樣子嗎?
一幢老樓,200多名職工;300張床位,常年住不滿;年門診量數千人次;年收入幾千萬元,一季度發一次獎金;醫護人員常常離職,醫院慘淡經營。這是始建于1985年的“安徽療養院”在2006年時的境況,這一年它的命運將發生根本性變化。
該年11月,經過2年的籌建期后,“安徽療養院”正式掛上了“安徽省腫瘤醫院”的牌子,成為一家省級腫瘤專科醫院。這家醫院不僅自身命運發生變化,也結束了安徽省無省級腫瘤專科醫院的尷尬歷史。
中國大多數省級腫瘤醫院建立于上世紀五六十年代,與那些老牌醫院相比,2006年剛剛建立的安徽省腫瘤醫院連“小兄弟”都算不上,只能算一個“嬰兒”。然而就是這個不起眼的“小嬰兒”,在接下來的十幾年茁壯成長,最終與那些“老大哥”平等對話,并改變一省腫瘤防治格局。
十幾年的發展變遷史,錢立庭是親歷者、實踐者、領導者,前半程他似一個“保姆”,精心呵護著幼小的孩子,讓他吃上飯,吃得飽;后半程他像一個“大家長”,不僅要關心生長問題,更要關注發展問題,籌謀未來之路。
6月的一個上午,面對記者,錢立庭短暫從角色抽身,成為一個敘述者,過往如煙,氤氳而來,任憑敲門聲不歇。而故事從2020年初的那個早晨開始。
2020年2月1日上午,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西區(安徽省腫瘤醫院)黨委書記、院長錢立庭接到一個電話,他最擔心的事情發生了。電話那頭,省疾控中心工作人員告訴他,兩名新冠肺炎確診患者不久前曾在安徽省腫瘤醫院住院。
他震驚,甚至有點蒙,但很快恢復了鎮定。一聲令下,追溯、排查、隔離、隨訪等一整套工作旋即開展起來。隨后,事件逐步清晰:兩名確診患者是一對母女,母親患乳腺癌,曾在安徽省腫瘤醫院住院診療,從武漢歸來的女兒則是陪護人員。患者于1月20日出院,確診新冠肺炎前一天,母女二人再次到院做PICC置管維護。
與母女二人有過接觸的醫生護士被迅速隔離,前后住在同一病房的9名患者也被電話隨訪。所幸,經過14天隔離觀察和隨訪,同病房患者和與之接觸的醫護人員沒有一例感染。錢立庭長吁一口氣,“我們是幸運的,當時患者和其女兒都戴著口罩,這十分關鍵。”
幸運女神往往會造訪有準備的人,醫院得以“幸免”很大程度上歸因于防控工作的到位。經過此次事件,錢立庭進一步加強了防控力度,而他并未被可能發生的風險震懾,反而加強了對腫瘤患者的收治工作。
安徽省腫瘤醫院通過三道防線對就診、陪護、探視、來訪人員進行特殊管理,建立起嚴密的疫情防控網。一是嚴格按照醫院制定的《傳染病預檢分診制度》開展預檢分診工作,所有患者就診前必須進行流行病學調查和發熱監測,嚴防新冠肺炎患者輸入;二是所有住院患者除體溫檢測和流行病學調查外,收治前全部進行胸部CT和血常規新冠肺炎篩查,防止出現集聚性感染;三是各樓宇和病區統一出入口,采取嚴格的登記制度,所有患者及家屬必須全程佩戴口罩。
嚴密防控之下,醫院日常醫療服務工作得以有序進行。錢立庭介紹,腫瘤患者不同于其他人群,自身免疫力低下,是新冠肺炎特殊易感人群,且要定期來院復查和維持治療。疫情之下,新發的惡性腫瘤患者也“等不起”。
基于這樣的認識,安徽省腫瘤醫院并未如其他醫院那般關閉病房或大量減少患者的收治,而是盡最大可能做到應收盡收、應治盡治?!白鳛槟[瘤醫院,我們不能看著腫瘤患者就醫無門,任由病情惡化,瞻前顧后不是醫務工作者的擔當。”錢立庭說。
數據可以說明問題,在疫情最嚴重的2月初,安徽省腫瘤醫院床位使用率達到75%,到2月29日,更是恢復到85%以上。
疫情期間,錢立庭仍堅持每周兩次門診,在3、4月的門診中,他發現晚期癌癥患者數量明顯增加。他不禁感嘆,“怎么這么晚才來!”造成如此局面的原因一方面是疫情早期交通封鎖,患者無法外出就診;一方面是很多醫院不敢收治患者,造成病情拖延。這更加堅定了錢立庭收治患者的決心。
與此同時,現實情況也是他不得不考慮的因素。安徽省腫瘤醫院1200多名員工大多為近10年所招聘,隊伍很年輕,平均年齡只有35歲。他們正處在撫養孩子、償還房貸車貸的階段,如果3個月拿不到獎金,生活將難以為繼。

1 安徽省腫瘤醫院第三批援鄂醫療隊出發。
錢立庭看得很清楚,無論是為患者考慮還是為員工負責,在嚴加防控的前提下,都必須盡早、盡最大力度復工復產。他做到了。
數據顯示,2020年3?4月安徽省腫瘤醫院門診人次、出院人次與去年同期相比僅略有下降,5月門診人次在有長假影響下仍有上漲;3?5月手術臺次和去年同期相比幾乎持平;而3?4月醫療收入和去年相比甚至有所增長。
盡管面臨很大風險,但錢立庭內心是坦蕩的,他曾經對員工說,“如果在如此力度的防控下還出了問題,我被免職也可以接受?!彼蛴浾咛寡裕约簩υ洪L這頂“帽子”看得不是很重,專家型院長有這個底氣。

院長語錄
腫瘤患者不同于其他人群,自身免疫力低下,是新冠肺炎特殊易感人群,且要定期來院復查和維持治療。疫情之下,新發的惡性腫瘤患者也“ 等不起”。
作為腫瘤醫院,我們不能看著腫瘤患者就醫無門,任由病情惡化,瞻前顧后不是醫務工作者的擔當。
如果在如此力度的防控下還出了問題,我被免職也可以接受。我對院長這頂“帽子”看得不是很重,專家型院長有這個底氣。
我向總院請求,不要把我調回去,再給我3年時間,我會為年輕人留下一家現代化的腫瘤醫院。
錢立庭對患者的愛源于一個醫者的情懷與良心,于他而言,醫生不能僅僅把自己的職業當做謀生手段,而要把其視為生命的一部分;而對職工的愛則源于多年來的同命運,共呼吸。
實際上,他的愛、勇氣、坦蕩、擔當,與過去十幾年的經歷密切相關。
2007年5月從安徽省立醫院(現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調任安徽省腫瘤醫院副院長時,錢立庭內心是落寞的,醫院的慘淡讓他頓生虎落平陽之感。

2 盡管管理工作繁忙,錢立庭仍堅持每周查房,這讓他具備了專家型院長的底氣。

3 在公立醫院普遍打造“無痛醫院”的基礎上,錢立庭創新性地提出“四無”醫院的概念。
多年之后,他仍舊清楚地記得那種反差。在安徽省立醫院,他的診室門口永遠排著長隊,而新的工作崗位安徽省腫瘤醫院卻弱不禁風,門可羅雀。他不得不在省立醫院出診時介紹患者到腫瘤醫院,介紹10個人最后只能來2個,都是他的熟人和老鄉。從那時起,他養成把電話號碼留給患者的習慣,這不失為留住患者的好方法。直到今天,這個習慣仍在保留。
2008年,醫院1號病房大樓破土動工,錢立庭看到了希望。2010年,現任安徽省立醫院黨委書記劉同柱從一名地市級管理者一躍成為安徽省腫瘤醫院院長。這位思想活躍、敢打敢拼的年輕管理者為醫院帶來了活力。
2012年,1號病房大樓投入使用,醫院床位規模從300張增加到900張,發展迎來新的契機。劉同柱、錢立庭等院級管理者適時提出借力發展的思路。2012年3月,安徽省腫瘤醫院與安徽省立醫院實行“人、財、物、信息、管理”五統一管理,資源共享,集團化發展。
成為安徽省立醫院西區的安徽省腫瘤醫院保留獨立機構代碼,經營上獨立核算,但在管理和技術等方面得到了省立醫院集團的大力扶持,后者常年派駐數十位管理和臨床專家支持醫院發展。得到助力的安徽省腫瘤醫院于2013年底通過省內三甲評審,次年上半年原國家衛生計生委授牌三級甲等專科醫院。
從二級晉升三甲,安徽省腫瘤醫院一日之內換了顏色。而自2011年突破一億元大關后,醫院總收入就以每年一個億速度的遞增,錢立庭意識到,醫院真正意義上步入了良性發展軌道。而命運不允許他進入舒適區,新的更大的考驗即將降臨。
2015年,因管理成績突出,劉同柱得到提拔,調任安徽省立醫院黨委書記,錢立庭接替前者成為安徽省腫瘤醫院新一任院長。一把手的崗位與之前的工作有著天壤之別,他必須為醫院發展承擔起更大的責任。多年的磨難讓他保持著清醒的頭腦:醫院尚未解決生存問題,要實現對“老大哥”們的追趕,還有漫長的路要走。
對醫院生存與發展,他有自己的想法。他提出了“分步走”的發展戰略,從規模到技術,從科研到服務,一幅發展藍圖徐徐展開。
醫院起步晚、起點低、底子薄,要想跨越式發展,首先得筑牢基礎。對一家省級腫瘤醫院來說,900張床位的規模顯然難以承載它的職能和定位。錢立庭一直謀劃著新的擴建計劃,隨著床位使用率的不斷攀升,這種需求日益緊迫。
2017年,安徽省腫瘤醫院二期工程開工,2020年5月主體結構順利封頂,錢立庭下了死命令,2021年底前新大樓必須投入使用,屆時醫院床位數將達到1800張,具備與兄弟醫院掰手腕的體量。
與此同時,醫院一方面繼續借助省立醫院集團雄厚的技術人才資源,提升硬實力;一方面加緊人才引進和自身培養,儲備人才梯隊。新的機遇不期而至。
2017年,安徽省立醫院以直屬附屬的方式并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安徽省腫瘤醫院成為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西區。醫院與科大建立人才資源共享機制,實行雙聘,引進諸多高水平科研人才和臨床人才?!搬t院將在國自然基金、國家級項目上取得突破,盡快縮小與兄弟醫院的差距。”錢立庭信心滿滿。
栽下梧桐樹,引得鳳凰來。上規模、搭臺子、配設備,當一家醫院具備了對人才的足夠吸引力后,便獲得了發展的核心要素。
錢立庭始終牢記,他所領導的醫院面對的是特殊的腫瘤患者,這個群體需要更多人性化服務和人文關懷。他要借此打造腫瘤醫院的特色和品牌。
在公立醫院普遍打造“無痛醫院”的基礎上,錢立庭創新性地提出“四無”醫院的概念。針對腫瘤患者易發靜脈栓塞、肺栓塞等現狀,安徽省腫瘤醫院統籌院內資源,清除各臨床學科的知識盲點,建立有效的溝通與信息反饋機制,不斷提高整體VTE防治水平,打造“無栓醫院”。針對患者化療期間的嘔吐現象,醫院通過規范臨床醫生藥物治療、開展心理護理,打造“無嘔醫院”。針對腫瘤患者普遍存在的營養不良問題,醫院專門成立營養代謝科,建立腫瘤內科和臨床營養科質量管理體系,著力改善患者營養狀況,提高化療療效和耐受性,改善患者生活質量,打造“無餓醫院”。
此外,為推動安寧療護及人文關懷,醫院護理部成立了安寧療護小組,重點控制患者疼痛、疲乏等癥狀,同時關注患者的心理、社會及精神需求,提供全人關懷與適宜療護,構建身、心、社、靈的全人照護模式。
錢立庭以匠心打造的特色服務極大地提升了醫院品牌,為醫院快速發展提供了不竭動力。

2021年,安徽省腫瘤醫院床位數將達到1800 張,具備與兄弟醫院掰手腕的體量。
一套組合拳打下去,安徽省腫瘤醫院脫胎換骨。近年來,醫院從國內外引進了大批腫瘤??迫瞬牛攸c發展了頭頸腫瘤外科、腫瘤放療科、乳腺腫瘤外科等特色專科,為腫瘤患者提供常規手術、放療、化療等基本醫療服務和干細胞移植、腫瘤微創治療、粒子植入等高新診療技術服務。
錢立庭接手醫院的2015年,全院職工艱辛付出卻得不到足夠的收入,與同在一個集團內的省立醫院相比,有一種無奈與不甘。他暗自下決心要改變這種不平衡,此后,員工收入一路增長,到2019年,醫院人均經費支出已達28萬元。短短四五年間,醫院收入翻了一倍多,從2015年的5億元增長到2019年的近12億元。2018年國家衛生健康委開展的針對全國50余家三級腫瘤專科醫院的績效考核中,安徽省腫瘤醫院名列第14位。
醫院發展形勢極大好轉,錢立庭卻越發“摳門”起來。他制定了嚴格的退休返聘制度,嚴控管理崗位和人員數量,與設備耗材廠商談判錙銖必較。
從艱苦歲月一路走來的他深知一切來之不易,而當前醫院遠未到“任性”發展的階段。他時刻保持著危機感,“醫院當前尚未解決生存問題,全院面臨的是生存與發展的雙重艱巨任務。”
安徽省地緣關系特殊,患者流向分散,皖南患者離浙江近,去了杭州;皖東版圖插進江蘇,患者直接去了南京;皖北患者則涌向徐州。這是醫院在客觀上面臨的劣勢?!安还只颊咦?,我們一定要把自己做強做大?!卞X立庭從不抱怨,也不找借口,他要讓醫院挺起脊梁,屹立于徽皖大地。
為此,他一刻也未忘卻一家省級腫瘤??漆t院所要承擔的重任,一刻也未停止打造醫院的區域影響力和應有地位。
為重點發揮安徽省腫瘤疾病救治體系現有的人力、技術、設備優勢,2018年以來安徽省腫瘤醫院先后聯合全省50多家市縣級醫院腫瘤??平⒘四[瘤??漆t聯體,通過技術下沉、遠程會診等方式提升基層能力。疫情期間,醫院免費遠程對患者檢查結果進行診斷,指導后期康復治療。同時,相關科室根據病情制定方案,讓患者將方案帶回當地進行后續的抗腫瘤治療,醫院加強與基層的聯系,指導其合理規范地為腫瘤患者提供后續治療。
錢立庭表示,未來將繼續發揮省級腫瘤醫院在全省腫瘤防治中的中流砥柱作用,關口前移,重點推進腫瘤“三早”工作。
安徽省腫瘤醫院品牌日益響亮,區域地位和影響力日益上升,而這一切的締造者錢立庭卻隨時可能抽身離去。他的組織關系一直在省立醫院,工資待遇也由省立醫院保障,從某種意義上講,他一直在一家與自己“無關”的醫院拼搏奮斗。然而,十幾年來,他已與這家醫院建立了深厚的情感。
2007年,一個40歲出頭的青年一頭扎進一塊貧瘠之地,自那以后,他把人生中最黃金的時光獻給了這片土地,幾番風雨,土地肥沃,開花結果。今天,墾荒者鬢角已漸生白發。
“我向總院請求,不要把我調回去,再給我3年時間,我會為年輕人留下一家現代化的腫瘤醫院?!边@句話飽含了錢立庭所有的情感。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在這之前,他還有很多工作要做。眼下,他要做的是申報安徽省癌癥中心,同時抓住長三角一體化機遇,打造國家腫瘤區域醫療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