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魯泥
劉昊然在回答網友的時候,送上了他給自己的八字箴言:“‘鹽’于律己,‘甜’以待人。”該句脫胎于“嚴于律己,寬以待人”,很多網友說,換了兩個字后,成語的意思表達得更生動形象了。為什么這么說呢?
“‘鹽’于律己”是一種怎樣的待己態度呢?首先,鹽是生活中很普通又必不可少的東西,作為社會的一分子,人要擺正自己的位置,既看到自己平凡的一面,又看到自己的價值。其次,鹽從海水里提取,經過了曝曬、提純等復雜工序,要變成白色晶體經歷了很多磨難,正如人要成功須經歷痛苦的淬煉一般。第三,鹽撒在傷口上會疼,人得時時提醒自己“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的道理。總之,我們對待自己要像鹽一樣,以嚴格的標準要求自己,知來之不易,能持之以恒,惜幸福生活。
而“‘甜’以待人”,說的是待人的態度。甜是五味之一,也是最容易為人所接受的味道。人會思考,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和參考標準,因此我們在對待他人時不能像要求自己一樣嚴厲,要放寬標準,最好的方式當然是能讓對方嘗到甜頭,欣然接受。“伸手不打笑面人”,甜美的笑,有助于增進我們和他人交流;“良言一句三冬暖”,容易入耳的“甜言蜜語”,會讓人感到溫暖。總之,以“甜”待人,會讓人感覺到善意,從而實現更好的交際效果。
“鹽”,是對自己的;“甜”,是對他人的。能做到有“鹽”有“甜”,你的天地一定會更寬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