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文清
(福建省南平葫蘆山國有林場,福建 延平 353000)
森林火災是森林資源的敵人,是世界十大災害中一個。它能在極短的時間內燒毀整片的森林資源,導致森林環境及景觀的破壞,造成經濟上的損失和人員傷亡。特別大的火災還會破壞生態平衡,改變氣候,水土流失嚴重,致使洪水泛濫,水源枯竭。森林防火的形式越來越嚴峻。
建立森林防火帶可以預防和阻隔森林火災,又能夠增加森林資源,即有防火的作用,又可以增加社會和環境效益,由被動防火的情況轉變為主動的防火,還對林業的多種經營有益,可以改變林區經濟落后的情況,又有益于森林儲存水源,防止水土流失,不斷改善環境,維護生態平衡。
要建立防火林帶,要考慮的一個問題,還有選擇何種物種進行防火林帶的建立。所以就需要對樹種的抗火性,生態學特性及造林特性進行綜合考慮。不同樹種有不同的燃燒特性,比如說是含水率、油脂率、發熱量等,這些特性決定了不同樹種的耐火性。在森林火災后,不同樹種在不同的環境中恢復及自我更新能力存在一定的差異,這些特性反映出考慮了不同的樹種有不同的耐火性。耐火性強的物種在合適的環境在可以自動更新森林的防火林帶,具有很強的可持續發展特性。
生物防火林帶建立的樹種,必須具有防火性和耐火性,造林成活率高、生長快、自我更新能力強的特點。
利用原有的生土帶,改建成生物防火帶,結合采伐痕跡營造防火副林帶。對現有的防火林帶,砍伐掉易燃物種,以保存稀疏林帶,適當的補種,最終保證林分較高的防火性能。在防火林帶的建設過程中,應加大生物多樣性的創造,促進生物演替,增加森林的生態功能。
我國植物資源非常豐富,物種業非常的多,這就為防火林帶的建立提供了很好的物質基礎。以前大多采用調查火燒跡地、火燒以測試其含水量、含脂量等測定值,依據此選擇防火物種。隨著生物防火的不斷發展,對防火樹種的研究也不斷的深入。當前生物防火樹種的選擇方法主要有一下幾種:
火燒后,對不同樹種的燒傷燒死情況及萌芽力等進行調查,以判斷樹種的防火性和耐火性。經過調查發現,在火燒跡地上能夠存活并且更新的物種有:油茶、木荷、赤楠等。這些樹種抗燃力強,適合于建設防火林帶。
對當地的樹種的抗燃性、防火性、生物特性及造林特性的綜合認識了解,并且已經在防火實踐中得到證明的優良的物種。
這種方法比較迅速,直接對待選的樹種的枝葉或者落物進行燃燒,對其的燃燒時間、火焰的高度、蔓延的情況、樹種損壞狀況及再生性等進行測定。假如說對其的再生能力要求不高的話,可以將砍下的枝葉,扦插在一個地方直接進行火燒
在實驗室或者燃燒床上模擬一個火場試驗,對采集到的樹葉等進行火燒,通過比較判定各個物種的防火能力。
根據樹種的抗火性、造林性及生物學性質,使用生物統計的方法,對防火物種建立綜合評價的數學模型,來對樹種的防火性定義等級。雖然目前國內研究比較多,但是判斷的指標不一致。有的研究者對樹種的碳化速度、鮮活樹葉的發熱量進行測定,還有對生物特性指標測定,包括:葉質、生長速度、樹冠結構、萌芽能力等。還有的選取造林特性指標,包括:樹種的適應性、造林技術、自我更新的能力等。還有的選取抗火性指標、包括:含水率、含脂率、燃燒熱值等。除了使用的指標(主要分三類:抗火性指標、造林學特性、生物學特性)外,選用的數學分析方法也存在差異,有簡單的打分方法、模糊數學的方法,還有數學統計分析法。
這是檢驗樹種防火性的最優方法、通過實驗來看各個物種的適應性及生物造林能力、能否形成良好結構的林帶,然后進行火燒實驗,以檢驗其抗火性、耐火性、火災后的自我更新能力、能否對火勢進行有效的隔離
傳統的燃燒實驗得到的結論與實際出入很大,而且實驗得到的結果的關聯性也很小,于是選取與實驗的燃燒環境極為相似的錐形量熱儀,然后測定材料的燃燒性,比如說:煙氣的成分、失重分析、著火感應實際等參數,該儀器已經成為研究火災,測定材料燃燒性能的理想試驗儀器。
紅葉石楠的適應性很強,對低溫、土壤貧瘠、干旱的環境有一定的忍耐力。還有一定的耐鹽堿的能力。性喜光照,還有很強的耐陰能力,在直光情況下也能很好生長。
生長速度比較快,而且萌芽率比較高,修剪也容易,可以根據需要栽培成不同的樹形。在園林綠化上有很廣泛的用途,一年至兩年生的紅葉石楠可以修剪成矮小的灌木叢:也可培育成獨干不明顯、叢生形的小喬木,群植成大型綠籬或幕墻,在居住區、廠區綠地、街道或公路綠化隔離帶應用。
但在國內還是新引進開發的樹種,目前處于種苗繁育階段,僅有少量種苗供應市場,尚未有大規模畝木供園林應用,遠遠不能滿足苗圃和園林工程應用的需求。因此該樹種市場前景廣闊,發展潛力巨大。
主要有四類:紅羅賓石楠、費氏石楠、火焰石楠、日本石楠。其中紅羅賓石楠生長速度最快,適合在黃河以南的地區栽植。
費氏石楠新梢持續時間長,可以不斷的抽出鮮艷的紅梢,生長比較旺盛,直立性比較強,萌芽力也比較強,可以形成飽滿的樹冠。
火焰石楠的觀賞能力最高,葉色最紅,紅艷的持續時間也非常長,生長在華南地區,可能由于氣溫、光照等條件的影響,葉色不如在華東、華中地區的紅艷。生長速度不及紅羅賓石楠和費氏石楠,但其的萌芽率比較強,只有日本石楠高于其萌芽率,但是生命力比日本石楠旺盛,也可以形成飽滿緊湊的樹冠。
日本石楠的萌發力最強,但生長能力最弱。

表1 紅葉石楠中的火焰石楠與棕櫚、灰木蓮的比較
在三者的對比中,可以看出火焰石楠的環境適應能力比較強,抗風,可以形成密閉的空間,綜合考慮看,使用紅葉石楠進行防護林樹種是可行的。
3.3.1 營造防護林帶
使用陰穴整地,規格是60CMX60CMX60CM:選擇當年生的種苗,要求苗高25cm以上,地徑大于0.25cm,而且無病毒害和機械損傷。在2012年進行栽培,株行距1.33MX1.66m,密度是4600株/hm2。于后來的三年進行培土3,2,1次。2016年開始擴大栽培,現在已經形成長為6m的林帶。
3.3.2 觀察生長狀況
(1)成活率、保存率。栽種當年的成活率是98%,第二年,保存率是96%。
(2)生長情況。觀察后發現,紅葉石楠成活后迅速進入生長期,第一年大多數抽梢2次,少數的植株抽梢大于3次,第三年,對植樹造林的紅葉4石楠,分別不同立地類型隨機的進行抽樣調查。生長情況見表2。

表2 紅葉石楠的生長狀況(cm)
從表中可以看出,紅葉石楠在不同的生長狀況下長勢都很好,立地條件好的情況下,生長量更大。
3.3.3 抗火力試驗并對效益進行測算
(1)抗火力測試。為測定紅葉石楠防護林的抗火,于栽種的第三年進行了兩次火燒試驗,在坡腳堆積厚度約為100cm的柴草。為形成由山下至山上的火勢,在火場下方進行點火,火焰達到3m,這一高度超過了紅葉石楠的高度,火燒持續時間5min,結果顯示,紅葉石楠的樹干、樹枝、樹葉沒有被燒著,除了前幾排的少量樹葉被燒的有點變色外,其他的樹木沒有變化。
(2)測算效益。根據對投入成本的計算,要營造700m2紅葉石楠防火林帶,3年的總投入大約是1500元,3年后,該防護林帶基本郁閉,具有的一定的防火能力,可以不需維護,假如開發其他的防火林帶的話,前期投入1300元,與紅葉石楠相差不多,但是每年的維護費用很高,通過以上可以看出,紅葉石楠的雖然前期投入稍高,但是后期無需投入,經濟社會效益很大。
紅葉石楠防火林帶的栽培比較容易,而且紅葉石楠特有的性質可以達到一次性投入,長期受益的效果,值得大規模的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