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駿達(山東管理學院 山東濟南 250357)

大數據時代背景下催生出思想政治教育傳播的新環境,迫切需要我們對大數據進行深入地了解和把握,抓住其核心價值本質及思想政治教育特征與意識流形態變化趨勢,及時轉變思想政治教育的傳播形態,對其進行深度優化改革。
樹立全面開放性的大數據思維觀,培養良好的數據搜集、篩選、分析和運用能力,可有效地縮小信息“鴻溝”。利用大數據時代下的微傳播技術駕馭數據,掌握其使用技巧,可拉近教育者與同學之間的距離,搭建好溝通的橋梁。利用微博、微信等媒體手段及時與學生保持聯系溝通,加強學生對負面信息的判斷能力,確保自身健康的成長。同時,加強教師對新媒體技術的熟練掌握,提高自我業務素質能力,有助于思想文化教育教學工作在媒體平臺上的深入開展。近些年,科學技術和網絡技術發展迅猛,應用廣泛,將新媒體的微傳播技術融入到高校教學工作中,不僅有助于改善學習環境,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能夠提高教學質量和保證教學效果。創建大數據時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微傳播化技術模式,需要堅持以下基本原則:一是遵循信息傳播和接收關系的統一性;二是注重信息海量化和碎片化的合理利用;三是信息傳播的交互性和個性化共存。基于以上原則,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改革,應利用新媒體的創新教育途徑和手段,豐富思想政治教育內容,不斷優化升級教學模式,改善教學方式方法,從而確保高校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到實處。能夠幫助高校大學生從根本上提高思想認識和政治覺悟,推動高校思想政治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
由知識產權出版社出版的《大數據時代思想政治教育新探》一書,以大數據時代為背景針對思想政教育新路徑進行了深入的研究。該書核心思想堅持立德育人的價值觀,對推進課程教學形式改革方式方法進行了深入的剖析。如何抓住機遇,利用好新媒體、新社交和新平臺創新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為該書的主要研究內容。該書將理論基礎知識與實證調查相結合展開論述,內容詳實,具有良好的應用價值和現實意義。相較于其他同類研究書籍,該書最大的亮點在于作者通過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對新載體、新媒體以及新社交這三個方面進行了多維度的研究總結。其中,新載體意指大數據時代思想政治教育新載體的應用,新媒體方面主要研究大數據時代新媒體與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學創新,而新社交則聚焦于大數據時代移動社交與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學引導。作者試圖描繪電子信息時代下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是如何作用于思政教育創新理念、授課方式和評估方法,以期為更好實現“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提供有效參考,從而達成網絡技術與思政教育模式的統籌雙贏,促進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長足發展。
本書分為三個篇章,共計十五章節。第一章,大數據時代的新載體。通過明確大數據時代與數字原生代的定義和內涵,對傳統思想政治教育與現代化思想政治教育進行內涵與特征的對比分析,歸納出思想政治教育新載體的變革歷程,并由此總結大數據時代新載體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工作運用中遇到的機遇和遭受的挑戰。大數據是一把“雙刃劍”,運用時應注意秉持科學的思維意識和觀念。該書采用問卷調查的形式,通過實地訪問對當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現狀與存在的問題進行深度剖析,并對原因有針對性的總結、追尋和探討,為探尋解決方案和對應措施提供了理論依據。第二章,大數據時代的新媒體。新媒體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融入既是挑戰也是驅動力,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方法的改革創新,在主抓新媒體特征的有利條件下,利用好大數據時代背景下的新媒體手段,重視微技術應用,新媒體文化傳播,豐富傳播知識深度,做好負面信息傳播的有效管控。該篇章內容論述中,作者通過問卷調查與實地訪問,在實證數據的基礎上進行了探討分析,強調新媒體應用時需要在教學理念、教學內容、教學形式上進行創新改革,并指出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值得反思的地方。第三章,大數據時代的新社交。大數據時代在思想政治教育科學引導下的移動社交行為,應融入新媒體技術手段,緊跟時代步伐進行社交行為的融入,通過對國內外現狀分析,總結破除并解決當前困境的有效之舉。在分析移動社交行為流行的原因之后,對移動社交行為的變革延展論述。最后,在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學引導下,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力,需要多方合作才能協同共治,最終達到思想政治教育與正確引導移動社交行為的結果。思想作為行動的先導,為了更好實現大數據技術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機結合,各所高校首先要樹立正確科學的大數據理念,培養大數據意識,將大數據等高新技術貫徹落實到思政教育的每一個環節之中。此外,思政教師團隊要重視數據倫理問題,面對數據技術背后的個人隱私和機密安全問題,要始終秉持嚴謹的教學態度并不斷提升自我知識儲備和技術實操能力,最后,教育職能部門要重視技術等專項人才培養,不斷建立健全數據信息中心,統籌完善信息共享平臺,實現大數據技術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良好運用與提升。
該書在梳理脈絡的過程中,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一是該書邏輯性嚴謹,布局結構呈排列依次論證體。每個篇章內容論述完整,用詞嚴謹,均可以獨立成篇。每篇布局結構統一,先有大數據的嵌入應用為論述著筆點,其次論述在變革中遇到的機遇與挑戰應如何應對。最后通過問卷調查分析的方法進行大量走訪考察,獲取一手資料并分析歸納出作為新載體、新媒體和新社交與思想政治教育內容融合后出現的主要問題,并對問題做出科學分析,為后續制定出解決方案和制定對策奠定基礎,基于研究基礎提出探尋思想政治教育創新路徑,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順利發展保駕護航。二是該書通過實地考察調查問卷研究與基礎理論知識相結合。新載體、新媒體和新社交三個篇章的問卷調查由書后附的附錄可以看出,問卷分別按照三個篇章主題針對教師和學生制定不同的六種調查問卷內容,可謂內容豐富有針對性,為作者編著本書提供有力支撐。本書內容撰寫簡單,樸實無華,通俗易懂,非常適合閱讀理解和運用掌握。論證部分內容詳實,能夠為相關研究人員帶來新的啟發和思考。實踐指導明確,可操作性強,便于在高職院校學生職業道德教育與職業指導培養策略實施路徑中提供參考與指導。三是該書的設計排版具有創新性。新載體、新媒體和新社交三個篇章的布局中均采用循序漸進的寫作方式,從內容嵌入開始論述,概念界定、應用中遇到的機遇與挑戰分析、調查分析總結問題并提出解決方案措施,內容架構的重復迭代有利于讀者很快掌握整該書的框架和用意點,便于讀者快速查詢想要檢索的知識點,具有很高的操作性和指導意義。
綜上所述,該書是一本實用性強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指導手冊,具有良好的研究價值,其內容通俗易懂,邏輯性強,內容安排富有創意,研究思路清晰,適讀性廣泛,有利于讀者較好理解掌握思想政治教育領域中引入大數據技術的優勢,引發當局者反思,同時有效地激發高校教育管理者以及一線教學教師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