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珊珊 王艷艷

【摘要】目的:探討護理理論在抑郁癥患者護理中的運用。方法:選取2018年6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抑郁癥患者110例,對照組和研究組各55例。隨機數字法分為兩組,對照組應用常規護理,研究組在此基礎上加用護理理論,對比兩組患者在護理后的情緒及滿意度對比。結果:研究組SDS、HAMD評分改善優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在抑郁癥患者護理的治療過程當中,應用護理理論取得了滿意的效果,能夠有效的緩解患者的不良情緒,提高其對護理的滿意度,臨床上應當進一步推廣應用。
【關鍵詞】護理理論;抑郁癥;SDS評分;HAMD評分;心理;滿意度
【中圖分類號】R197.3【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20)15-001-01
抑郁癥是臨床中常見的心理障礙,是由多因素相互作用引起的,發病率逐漸年輕化。該類患者由于疾病的特征治療情緒可能不高,為改善患者的預后,臨床提出在抑郁癥的治療康復中應用護理理論,其作用效果理想。本文為探討護理理論在抑郁癥患者護理中的運用,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6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抑郁癥患者110例,隨機數字法分為兩組,對照組和研究組各55例。對照組男26例,女29例,年齡20-55歲,平均年齡(39.3±5.0)歲,病程0.5-7.9年,平均病程(4.5±1.1)年。研究組男28例,女27例,年齡19.7-55.5歲,平均年齡(39.6±5.5)歲,病程0.7-8.2年,平均病程(4.8±1.5)年。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對照組應用常規護理,護理人員在入院后告知患者有關解抑郁癥的知識,并指導其按時用藥,保證其恢復環境的干凈整潔,適當的進行心理安慰。研究組在對照組基礎上應用護理理論,①基礎護理:加強病房的管理,定時開窗通風保證為室內溫、濕度的適宜,空氣流;對于病情較重的患者進行分類,增加夜間的觀察,要求護理人員不得脫離視線;嚴格收治患者的危險品,避免患者接觸刀、繩、剪等危險品;服藥的時候護理人員確保患者藥物咽下,避免出現漏藥、藏藥的現象;②特殊護理:加強與患者的溝通,鼓勵患者說出內心的真實感受,站在患者的角度予以理解,主動詢問患者的需求,在合理的情況下盡量滿足;鼓勵患者多參加自己感興趣的活動,定期組織做操、打球、跳舞等集體活動,來放松患者的心情;加上對患者的宣教,通過講座的方式開展,讓患者治療抑郁癥是可以抑制、治療的,只要積極配合就能康復,并將護理理論的優勢告訴患者。
1.3觀察指標
應用抑郁自評量表(SDS)及漢密頓抑郁量表(HAMD)評價患者的抑郁情緒,分數越高表示抑郁情緒越重。同時對比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應用醫院自制的滿意度調查問卷進行,總分為100分,滿意:80-100分,基本滿意:60-79分,不滿意:小于59分,護理滿意度=(滿意+基本滿意)/總例數×100%
1.4統計學方法
數據應用SPSS18.0進行分析,其中計數進行X2(%)檢驗,計量進行t檢測(x±s)檢驗,P<0.05提示有顯著差異。
2結果
研究組SDS、HAMD評分改善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1。
研究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3討論
抑郁癥是情感障礙性精神疾病,隨著社會的發展,抑郁癥的發生率逐年上升,嚴重影響著患者的正常生活。抑郁癥的發生會導致患者出現持久的情緒低落、興趣缺乏等,并伴有焦慮、睡眠障礙特征,嚴重的甚至會出現自殺行為,對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嚴重的威脅。抗抑郁藥是主要的治療方法,但部分患者在治療的期間不能很好的配合,導致整體治療的效果差。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研究發現,抑郁癥是可以通過護理干預配合藥物來提高治療的效果,常規的護理不夠系統性,在護理理論的實施下,使護理變得更全面、系統。護理人員首先要與患者建立治療性的關系,對于疾病治療的方法、情緒的重要性及護理理論的優勢告知患者,對于患者提出的健康問題及時進行解答,幫助患者建立質量的信心。抑郁癥患者往往會存在著極大的負面情緒,這就要求護理人員積極主動的與患者溝通,充分了解患者的心理,引導患者傾訴不良情緒,獲得患者的信任感。在實際工作中應當根據患者的病情、文化程度及家庭等方面分析,給予患者合適的心理鼓勵,在溝通的時候應當保證態度的親切。同時還可以通過非語言的方式鼓勵患者,主動向患者介紹病區的環境,減少患者在治療期間的陌生感。通過本次研究我們可以發現,研究組SDS、HAMD評分改善優于對照組(P<0.05),表示在抑郁癥患者護理中,應用護理理論可以有效的緩解患者的不良情緒,在治療期間保持良好的心理情緒。在護理過程中將精神疾病衛生知識、陪護的知識對家屬進行宣教,協助患者在生活中建立良好的治療信心,讓患者在恢復期感受到足夠的溫暖。同時研究發現,研究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表示在抑郁癥患者護理中,應用護理理論可以增加患者對護理人員的好感,進一步提高治療后的生活質量。
綜上所述,在抑郁癥患者護理的治療過程當中,應用護理理論取得了滿意的效果,能夠有效的緩解患者的不良情緒,提高其對護理的滿意度,臨床上應當進一步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王婷,周艷輝,羅陽.湖南省青春期女性焦慮、抑郁現狀調查及其影響因子的預測[J].中華疾病控制雜志,2019,67(8):78-112.
[2]RoyC.KeyIssuesinNursingTheory:Developments,Challenges,andFutureDirections[J].NursingResearch,2018,67(2):81-24.
[3]沈杏英.基于人本理念的護理干預在恢復期精神分裂癥患者中的價值[J].重慶醫學,2019,48(19):154-223.
[4]劉曉雪,畢昆,盧青,等.抑郁癥患者識別喜悅面孔時邊緣系統信息傳遞的磁源性影像研究[J].中華精神科雜志,2018,51(3):169-174.
[5]LiCY,LiuYH,JiYN,etal.Effects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nursingcombinedwithconventionalnursinginpatientswith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ameta-analysis[J].NephronClinicalPractice,2018,5(1):61-68.
[6]馮高華.護理單元復雜角色關系和服務支持系統的交互設計原則[J].包裝工程,2019,78(16):147-74.
[7]李慧媛,張杰,呂萌萌,等.心理彈性在中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自我感受負擔與抑郁情緒間的中介作用[J].中華行為醫學與腦科學雜志,2019,28(7):597-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