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海彥,張雙飛,朱秋菊
(安徽省亳州市中醫院,安徽 亳州236800)
急性胃痛是臨床常見病,具有起病急、疼痛劇烈等特點。針灸治療胃痛療效較佳,但臨床研究多觀察治療后的療效,對即時療效報道較少。筆者在臨床運用針灸治療無器質性病變的急性胃痛,取得很好的療效,尤其是針刺的即時療效,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7年1月至2019年5月在亳州市中醫院針灸推拿科就診的急性胃痛患者31例,其中食滯胃腸型8例,寒邪犯胃型19例,肝胃氣滯型4例。其中男13例,女18例;年齡15~75歲;病程最短0.5h~2.0h。
1.2 診斷標準 參照《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中胃痛的相關標準診斷:胃脘部疼痛或觸痛明顯,常伴痞悶或脹滿、噯氣、反酸、嘈雜、惡心、嘔吐等癥[1];發病常與情志不暢、飲食不節、勞累、受寒等因素有關。
1.3 納入標準 符合上述診斷標準;疼痛時間0.5~48.0h;未采用任何藥物治療。
1.4 排除標準 合并嚴重肺、心、肝、腎病變者;胃腸道器質性病變者;慢性胃炎急性發作者。
31例患者均采用針刺治療。主穴取足三里、內關、公孫,寒邪犯胃者加胃俞,飲食停滯者加下脘,肝氣犯胃者加太沖。操作方法:囑患者取仰臥位,對所取穴位進行消毒,取0.30mm×40mm一次性無菌針灸針(華佗牌,蘇州醫療用品有限公司),足三里針刺30~35mm行補法;內關針刺25~30mm,行提插手法時針感傳至手指;公孫針刺25mm,得氣后不采用任何手法;太沖、下脘針刺25~35mm,行提插捻轉瀉法;胃俞針刺15~20mm,行平補平瀉手法。留針30min,中間行針1次,3d為1個療程。
3.1 療效評定標準 參照《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評定[1]。痊愈:胃脘痛及其他癥狀消失;好轉:胃痛緩解,發作次數減少,其他癥狀減輕;無效:癥狀無改善,胃痛未緩解。
3.2 結果 留針5~10min后,31例患者總有效率為67.74%(21/31);留針30min后,總有效率為100.00%(31/31);治療結束后5h,總有效率為100.00%(31/31)。見表1。

表1 31例急性胃痛患者針刺即時療效比較(例)
患者,女,46歲,2017年11月26日初診。主訴:胃脘部疼痛4h余?;颊呤成涫澄锖?,出現上腹部不適,繼而疼痛劇烈,胃部絞痛,不能自行緩解。刻下癥:雙手掌指發涼,抱腹不能直立,喜暖喜按,腹軟,上腹部壓痛(+),面色蒼白,舌質淡,苔白,脈沉緊。取足三里、內關、公孫、中脘,針刺得氣后,中脘、足三里行補法,內關行提插手法使針感傳至手指,公孫不采用任何補瀉手法。針畢,患者感覺疼痛明顯緩解,留針30min后出針,患者疼痛基本緩解。
按語:患者食用寒冷食物后,導致寒邪侵襲胃脘,阻滯局部經絡,使經絡不通,不通則痛;寒主收引,故患者受涼后,抱腹不能直立;同氣相求,故腹部喜暖;患者素體體虛,故喜按壓;舌質淡、苔白、脈沉緊為寒邪犯胃征象,四診合參,診斷為寒邪犯胃之胃脘痛。方中足三里為足陽明胃經下合穴,“合治內腑”,故取足三里健脾和胃;內關、公孫為八脈交會穴,主要治療胃、心、胸部疾病,具有和胃止痛的作用;中脘為胃之募穴,又位于上腹部,可以健運中州、調理氣機。諸穴合用,具有健脾和胃、通絡止痛的作用。
胃痛在西醫臨床中常作為一個癥狀出現,見于功能性消化不良、急慢性胃炎、胃潰瘍、胃出血、胃穿孔、胃癌等以上腹部疼痛為主的疾病。藥物、應激反應、乙醇等被認為是急性胃炎的發病原因,其發病機制為胃黏膜屏障受到刺激或損傷,信號通過交感神經傳至脊髓,導致疼痛發生。臨床常對癥處理,給予質子泵抑制劑、H2受體拮抗劑、胃黏膜保護劑等,但是多會出現一些藥物不良反應。
中醫稱胃痛為胃脘痛,是以上腹部近心窩處疼痛為主癥的病證[2],主要由外邪犯胃、飲食傷胃、情志不暢和脾胃虛寒導致胃氣郁滯,胃失和降,不通則痛。中醫醫家結合臨床經驗辨證論治,采用中藥治療取得較好的療效,另外,針灸、推拿、穴位貼敷等法也可取得較佳療效[3-5]。
《靈樞·邪氣臟腑病形》指出“合治內腑”,本研究所取主穴中,足三里為胃經下合穴,具有健脾和胃、通經活絡的功效,常用于治療胃脘部疼痛;陰維脈調節六陰經經氣,主治心痛、胃痛、胸腹痛、憂郁等病證,內關通于陰維脈,具有和胃的作用;公孫為脾經絡穴,有消脹滿、止痛、解寒熱的功效?!肮珜O沖脈胃心胸,內關陰維下總同”,公孫、內關配合應用能有效緩解胃部疼痛。陳錦錦等[6]研究認為內關與足三里、內關與公孫配伍治療胃痛療效較好;張奕秉等[7]研究認為足三里與內關配合可以增加胃腸蠕動,緩解胃痛;高洋[8]研究認為針刺內關和公孫對大鼠胃組織蛋白表達有一定的調節作用,且這種作用是對整體調節的結果,是整體的、雙向的、動態的,而不是單個的、單向的、靜止的。
總之,針刺治療急性、無器質性病變的胃脘部疼痛具有簡、便、廉、驗的特點。但是在臨床運用時,要仔細鑒別急性胃脘痛的原因,避免延誤危重患者的治療。同時,本研究也存在一些不足,如未設對照組,缺少客觀指標的評價,未結合長期療效進行評價。在以后的研究中,需進一步擴大樣本量,設立對照組,開展相關動物實驗研究,進一步驗證針刺對急性胃痛的臨床療效,探究針刺的作用機制,優化臨床治療方案,為提高臨床療效提供可靠的依據,為解釋經典中醫理論提供有力的機制研究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