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濤,王世春
(1.江蘇省生產力促進中心,江蘇南京210042;2.江蘇科信科技咨詢服務中心,江蘇南京210042)
生物醫藥產業已經發展成為關系國計民生的支柱產業。2018年底,江蘇省出臺《關于推動生物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指出,將在南京、蘇州等地打造千億級的生物醫藥產業創新集群,為江蘇省制造業產業集群高質量發展提供示范。當前,江蘇省生物醫藥產業規模位居全國前列,綜合發展優勢明顯。生物醫藥產業作為南京市重點打造的產業地標之一,經過多年發展,已在南京生物醫藥谷形成集聚發展之勢,為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因此,如何進一步優化南京生物醫藥谷醫藥產業發展環境,對區域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一是生物醫藥產業發展全球格局未發生明顯變化,歐美國家仍占主導地位,中國企業競爭力逐步增強。據美國《制藥經理人》雜志公布的2019年全球制藥公司50 強企業中,美國17 家,日本8 家,德國5 家,法國3家,愛爾蘭3家,瑞士2家,英國2家,中國2家,丹麥1家,以色列1家,比利時1家,加拿大1家,澳大利亞1 家,意大利1 家,印度1 家和西班牙1 家。中國生物制藥(42 位)、恒瑞醫藥(47 位)進入全球前50 強(見表1)。
二是生物醫藥技術向微觀縱深發展加速,新興與交叉技術對生物醫藥領域影響日益增大。最新一輪的生命科技技術革命將由生命科學、物理科學、工程學、信息科學等多學科間的交叉融合而引發,創新模式也將呈現網絡化和全球化發展的特點[1]。
一是創新藥是競爭主流。2008—2018 年,我國共批準了36 個國產創新藥。隨著各種政策刺激,我國創新藥將迎來一波爆發期,重點面向心腦血管疾病、惡性腫瘤、慢性呼吸系統疾病、感染性疾病等領域。此外,基因編輯技術、腫瘤免疫療法、人工智能、大數據、3D 打印技術等多領域交叉融合也將進一步推動創新藥的研發和應用。
二是藥企自主創新比例增加。中國創新藥企發展可以概括為3 個模式。1.0 模式,老牌大型藥企由仿到創,逐步布局創新藥領域,如恒瑞醫藥、綠葉制藥等積極開拓創新藥業務,目前都有數個創新藥產品線;2.0 模式,創新型的小研發企業,扎根創新藥譜寫新奇跡,信達生物、百濟神州等研發型生物科技企業,在腫瘤、生物藥領域取得矚目成績;3.0 模式,主動參與國際合作的開放式創新藥企[2]。

表1 全球十大醫藥公司(截至2019年)
三是生物醫藥產業園是創新主陣地。2018 年全國生物醫藥產業總量約為4.55 萬億元,約占2018 年國內生產總值的5.05%。國家級高新區生物醫藥產業發展迅猛,占高新區產值總量的比重從2016 年的21.74%上升至2018 年的23.58%,逐漸成為園區的支柱產業之一[3]。
生物醫藥產業是江蘇省“十三五”期間重點培育發展的十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和13個先進制造業集群之一。2019 年全省生物醫藥產業實現產值近5 000億元,產業規模位居全國第一。江蘇省擁有生物醫藥產業上市和新三板企業107 個,其中A 股上市22 家,新三板76 家,港股9 家。江蘇省4 家企業位列市值TOP 20 的上市公司中,其中恒瑞醫藥排名第一。江蘇省有10 家藥企進入醫藥工業百強企業,其中揚子江藥業集團有限公司位列榜首。圍繞生物醫藥研發和應用,全省已布局建設了318家省級以上科技創新設施平臺,其中國家級創新平臺11個,65家機構通過國家GLP或GCP認證。
從區域看,蘇州市以創新藥物、前沿診療技術、高端醫療器械、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支撐產業等為主攻方向,全力打造世界一流產業集群,力爭到2030年形成規模萬億元的世界級生物醫藥產業高地。中國(泰州)醫藥城成立于2006 年,2009 年獲批為國家級醫藥開發區,是我國第一家醫藥類國家級開發區,也是唯一一家部省共建的國家級高新區,至今已有各類醫藥企業1 000 多家,初步形成疫苗、抗體、化學藥新型制劑、高端醫療器械等一批特色產業集群。其中,針對藥靶的在研抗體藥占國內的53%、全球的5.3%,疫苗產業集聚度全國園區最高,診斷試劑及醫療器械企業386家,診斷試劑企業數占全省的20%(見表2)。
南京生物醫藥谷是南京市重點打造的生物醫藥產業基地和世界一流的基因技術和細胞治療產業高地,也是國家級江北新區“基因之城”的核心承載區。園區總規劃面積14.92 km2,其中研發區8.1 km2,產業區6.82 km2。南京生物醫藥谷現有規模以上企業62家,高新技術企業110家,超億元企業18家,中國醫藥工業百強企業3 家,上市掛牌公司5 家。2019 年,南京生物醫藥谷實現地區生產總值約70 億元,同比增長16%。南京生物醫藥谷已與程和平、黃鄂、吳宜燦、田志剛等10多位兩院院士團隊在腦科學、核醫學、細胞治療等領域開展合作,培育和引進國家級人才、市科技頂尖專家、市高層次創業人才等各類創新人才300 余位。園區現有國家級科技孵化器2 個,國家及省級重點實驗室4 家,省市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8家,博士后工作站3 個,研究生工作站14 個,獲得10余個國家“重大新藥創制”科技專項。園區先后榮獲全國八大最具吸引力的生命科學園區、年度最佳服務生命科學園區、生物醫藥最佳園區獎、生物醫藥最具潛力園區獎等,獲批“蘇南國家科技成果轉化示范區生物醫藥科技成果產業化基地”。

表2 江蘇省生物醫藥領域代表性產業集聚區
南京生物醫藥谷醫藥產業已取得長效發展,但也存在一些問題。一是創新資源利用能效不高。南京市高校資源豐富,擁有中國藥科大學、南京中醫藥大學、南京醫科大學等醫藥類高校,但江寧藥谷、棲霞生命科技園也在紛紛爭搶資源,江北新區合作主動性不夠,創新資源利用度不高。二是產業層次不夠高端。園區部分大型企業還處于加工制造階段,部分產品仍處于全球分工的中下游,核心競爭力不強。如基因檢測產業門檻不高,增長空間較小;生物制藥層次低,未形成規模。三是生產成本進一步加大。江北新區獲國家級新區批復以來,房價大幅增長,企業用工、用地、用電等生產經營成本持續增加,增加了吸引本科以上高素質人才向江北集聚的難度。四是創新創業環境比較優勢仍然不突出。園區宣傳力度仍然不夠,在省內外知名度不高。研發區和產業區標識還不系統,園區的形象和內涵仍需提高。
聚焦南京生物醫藥谷新藥研發、高端醫療器械、基因技術與細胞治療等產業重點領域,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大力支持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為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面向全球生物醫藥價值鏈和產業鏈,瞄準世界先進水平,加強前瞻布局,加快突破一批原創新藥、高性能醫療器械等核心關鍵技術。充分發揮企業在創新發展中的主體作用,推動創新政策、創新技術、創新人才向創新主體集聚,進一步完善創新體系,促進產學研用協同創新,增強產業轉型升級內生動力。
放大南京生物醫藥谷基因技術和細胞治療產業地標發展格局,推行江北新區生物醫藥產業“鏈長制”,優化產業鏈資源配置,對標蘇州工業園區、泰州醫藥高新區等生物醫藥先進園區,集聚高端創新資源和龍頭骨干企業,大力推動南京生物醫藥谷創新項目、總部企業和新業態新模式的引進、落地和培育,以重大項目建設為牽引,不斷做大生物醫藥產業規模,做強產業發展能級。強化企業創新主體作用,引導企業與高校院所共建專業技術支撐平臺、聯合研發中心,建設一批生物醫藥產學研創新共同體、成果轉化應用中心,提升企業的合作創新能力。鼓勵生物醫藥相關企業開展重大技術攻關,積極申報國家、省市級科研和產業化項目,加快原創性科技成果培育和轉化,促進產業迭代升級,使得園區生物醫藥產業向產業鏈、價值鏈高端攀升。
圍繞南京生物醫藥谷基因技術與細胞治療、創新醫療器械等重點領域,研究繪制生物醫藥產業鏈招商圖譜,依托全國藥品交易會、全國醫療器械企業博覽會、中國江蘇產學研合作大會、高校院所生物醫藥專題推介會等活動,積極與產業資源豐富的北京、上海、深圳等園區和企業對接,采取市場招商、渠道招商、科技招商、以商招商等多種形式,推進產業集群招商新模式,集中資源和力量招引和建設園區醫藥產業重大項目,做高產業發展蓄水池。同時積極拓寬產業發展投融資渠道,進一步完善產業基金體系與科技金融政策。結合江北新區“兩城一中心”新金融中心建設,強化財政資金引導作用,撬動社會資本參與,形成多元化的創新投融資體系,加大產業基金、創業風險投資基金對生物醫藥產業的投資力度,不斷優化園區生物醫藥產業發展金融環境。
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改革和推進人才政策創新,進一步細化人才隊伍的建設目標。加大人才引進力度,加強對急需緊缺人才的舉薦認定,加大對高端人才經濟貢獻獎補力度,對高端緊缺人才給予個稅稅負差額補貼,設立生物醫藥產業人才專項政策和資金。強化與國內外知名院所、機構合作機制,探索科研人才產業化發展路徑,鼓勵南京市高校和科研院所結合產業所需加強相關學科人才培養,引導市內科研院校擴大生物醫藥類本科與職業技術人才培養規模。采用“嵌入式”人才培養模式,通過校企共建開放式實驗室,將人才學歷教育“嵌入”產業第一線。
目前生物醫藥人才培養模式是西方現代科學體系發展的結果。中醫藥理論和技術體系沒有充分納入現代醫藥產業人才培養核心內涵。新冠疫情發生后,國民對健康安全的理解有了新的認識和需求。中醫藥人才的需求增加,必將催生新的人才培養模式,也是園區醫藥產業人才集聚新的增長點。
發揮南京市生命健康產業“鏈長制”引領作用,加強頂層設計,集中力量加強生物醫藥產業集群培育工作,統籌規劃、項目、土地、園區、招商和政策資源,協調解決集群發展重大問題,推進落實重大項目和重點平臺建設,組織開展任務分工和督察督辦工作,建立生物醫藥產業集群統計監測體系和差異化考核制度,形成縱向聯動、橫向協同推進合力,促進生物醫藥產業良性快速發展。強化生物醫藥產業聯盟、行業協會等社會團體智囊作用,組織成立生物醫藥產業集群發展專家顧問團,為園區產業發展高質量決策提供建議。
生物醫藥產業作為關乎全民健康、謀求未來長遠發展的戰略性高技術新興產業,也是現代產業體系中成長最快的領域之一。經過近10 年的發展,南京生物醫藥谷醫藥產業取得長足進步,產業鏈條基本健全,創新能力日趨增強,區域特色正在形成。南京生物醫藥谷是江北新區“基因之城”的核心承載區,生物醫藥產業符合新區的產業發展定位和高質量發展要求,是南京市重點打造的產業地標之一。立足當下,南京生物醫藥谷應加快優化產業發展環境,搶抓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蘇南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中國(江蘇)自由貿易試驗區南京片區、國家級江北新區建設等重大機遇,放大南京生物醫藥谷產業格局,拓展輻射范圍,以園區生物醫藥產業帶動江北新區生命健康產業鏈協同發展。同時深化與國內外醫藥企業技術、人才、資本合作,集聚全球生物醫藥產業資源及創新要素,全面提升園區產業發展質量和效益,聚焦基因技術與細胞治療等特色優勢領域,構筑產業發展高峰。面對新的產業需求和人才培養需求,必將出現新的業態和新的增長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