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 寧
(江蘇省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江蘇南京210008)
2015年,《關于大力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見》出臺,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成為培育和催生經濟社會發展新動力的必然選擇,擴大就業、實現富民之道的根本舉措,激發全社會創新潛能和創業活力的有效途徑。對雙創進程中必不可少的創業投資領域也提出了支持。在完善普惠性稅收措施中,具體提及完善創業投資企業享受70%應納稅所得額稅收抵免政策;在加快發展創業孵化服務,具體提及引導和鼓勵各類創業孵化器與創業投資相結合,完善投融資模式;此外,強調要通過建立和完善創業投資引導機制,拓寬創業投資資金供給渠道,發展國有資本創業投資,推動創業投資“引進來”與“走出去”等,擴大創業投資、支持創業起步成長。關于支持創業投資人發展方面,提出要引導和鼓勵創業投資人擔任兼職創業導師,對大學生創業發揮積極的創業輔導作用。
我國創業投資從20 世紀80 年代開始,大致經歷了從無到有、曲折前行、黃金10年、走向成熟等4個階段[1],“雙創”背景下,創業投資開啟新生態時代。創業投資的快速發展進一步拓寬創業企業投融資渠道,促進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轉型升級,增強經濟發展新動能,提高直接融資比重、拉動民間投資服務實體經濟,激發創業創新、促進就業增長,在國家創新體系建設中扮演重要角色,成為助推科技企業發展的重要動力。特別是2016 年國家出臺《關于促進創業投資持續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為雙創背景下創業投資的健康發展提出總綱領,創業投資已然成為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促進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轉型升級的一項重要舉措。經過30多年的發展,創業投資市場日趨成熟,行業發展的環境整體向好。據《中國創業投資發展報告》(以下簡稱“國家報告”)統計顯示,截至2018 年年底,我國創業投資機構數達到2 800 家,其中創業投資基金1 931家,創業投資管理機構869 家;創業投資管理資本總額達到9 179.0億元[2]。
創業投資行業的良好發展離不開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撐,在創業投資經營管理中,人力資源因素占據重要位置。“雙創”背景下,創業投資人才呈現出比較穩定的發展趨勢。據《江蘇創業投資發展報告》(以下簡稱“江蘇報告”)統計顯示,2015—2018年江蘇省納入統計范圍的創業投資機構從業人員情況如表1、圖1所示[3]。
總體而言,近年江蘇創業投資從業人員結構在員工總數、專職從事風險投資人員數、從事風險投資業務5 年以上人員數、平均每家機構管理人員數、專業投資經理平均年齡分布等方面均未出現較大幅度的增長或減少,相對保持平穩的發展態勢。

表1 2015—2018年江蘇省納入統計范圍的創業投資機構從業人員情況

圖1 2015—2018年江蘇省納入統計范圍的創業投資機構從業人員情況
微觀而言,相比較2015年度,2016年江蘇創投從業人員數量、專職人員數量、長期從業人員數量等均出現增長,這也與整個行業的發展態勢相契合。2016年,伴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推進、“新三板”分層制度完善、“深港通”開閘及創新創業活動經過萌芽發展進入高漲階段,創投行業也迎來豐收年,整個行業在募資、投資、退出方面出現不同程度的增長。由此可見,創業投資人才的發展與創業投資行業發展保持正相關。
結合行業需求及工作內容,創業投資從業人員所具備的基本素質主要包括資本運作能力、判斷力和洞察力、財務管理能力、技術背景、商務談判能力、人際關系網絡和協調能力等。據國家報告,2018 年調查的1 549 份有效樣本數中,資本運作能力是一名合格的創業投資人員應具備的首要素質,雖然占比較2017年略有下降,但仍然以25.8%的比例居于突出位置[2]。同時,各項基本素質的重要程度也處于微小的動態變化中,其中財務管理能力和技術背景的占比有上升趨勢,而人際關系網絡和協調能力的占比則略有下降。
2018 年度,國家報告1 551 份有效樣本數據中,管理者認為創業投資人員相對缺乏的專業知識主要包括技術評估、資本運作、企業管理、項目識別、技術背景、法律知識、財務管理能力、商務談判能力等。總體來看,技術評估和技術背景的累計占比達到32.7%,連續四年超過30%[2],成為管理者眼中創業投資人員最缺乏的專業知識。江蘇報告441 份有效樣本數據顯示更多創投機構認為技術評估能力更加重要[3],這也從側面說明資本市場已經從套利投資轉向價值投資。
創業投資行業對應的投資學專業歸屬金融學類,強化投融資理論基礎知識的學習,強調培養投資理財實務操作能力和投融資研判分析能力。而在當前的本科院校教學中,很難做到理論教育和實踐教育的融會貫通,尚未能很好地貼近市場需求。一方面,結合創業投資行業發展的新形勢、新特點,通過優化課程設置及教學方式方法,注重引進國外先進的學科理論,提高實訓和操作性課程的比重,夯實培養對象的專業理論知識和實務能力。另一方面,結合雙創時代對“雙創型”人才需求和培養的迫切性,創業投資專業人才培養“以創業需求為根本,以科技創新為導向”[4],將創新創業所需要的專業素養和研究能力融入教育教學體系中,推動產教融合的創業投資人才培養模式。
創業投資人才的培養從教育體系中來,但最終還是要回到行業體系中去。在行業領域中,投資人才基本可以分為金融、技術等類型。對于金融類投資人才而言,從事創業投資可謂科班出身,對投資、投后管理和估值等資本層面的理論知識已具備較完備的理論體系,在此基礎上,他們往往能夠較快地積累實操經驗。而對于技術類投資人才來說,需要在實務中慢慢構建上述理論體系,但他們由于擁有較強的技術背景等,技術評估、項目識別等方面的素養及能力更勝一籌,在投科技、投成長、投首輪趨向的環境下,技術優勢更加凸顯。因此,在行業培養中,需要結合各類投資人才不同的特征,取長補短,逐漸打造出適合創新創業發展的綜合性創業投資人才。
創業投資人才的發展離不開政府的支持。國家報告顯示,2018 年1 510 份有效樣本數據中,創業投資機構可以享受的政府扶持政策包括信息交流、所得稅減免、獲得政府資金直接支持、人員培訓、其他、計提風險準備金等,其中14.2%的創業投資機構在人員培訓上獲得了政府支持[2]。具體來說,稅收政策方面,2018年《關于創業投資企業和天使投資個人有關稅收政策的通知》《關于創業投資企業個人合伙人所得稅政策問題的通知》等相繼出臺,對合伙投資企業的合伙人及天使投資個人納稅予以優惠支持。地方層面,2020年成都市出臺《成都市促進創業投資發展若干政策措施》,對符合條件的創業投資人才進行享受住房、配偶就業、子女入學、醫療等服務保障。對創業投資管理企業高管人員給予最高100 萬元/年的獎勵;同時,加強培養本地天使投資人,對本地戶籍的天使投資人給予最高50萬元/年的投資風險補貼。
后疫情“雙創”背景下,隨著創業投資行業的不斷發展,創投從業人員隊伍建設水平也將逐漸提升。在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浪潮中,科技創新成為引領發展的重要動力源,無論是新興產業的持續壯大,還是傳統產業的加快升級,都需要創投從業人員勤修內功,提升專業素養,提高金融職業水平,不斷增強專業性和行業性。而各級政府、創投機構、創業企業之間也應加強互聯互通,構建良好的投資人從業環境,打造一批高層次創投人才,推動科技與金融的融合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