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金昌 徐樂樂

本刊訊 近日,由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華東師范大學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研究所、北京大學基礎教育研究中心、廣西師范大學教育學部主辦,廣西師范大學教育學部與廣西基礎教育研究院承辦,華東師范大學“生命·實踐”教育研究院、中國教育學學術話語體系與創新研究基地、基礎教育雜志社協辦的“基礎教育改革實踐中的理論創新”專題論壇成功舉行。
本次論壇圍繞“如何在基礎教育改革實踐中實現理論創新”這一核心問題展開研討,內容涉及基礎教育改革實踐中理論創新的價值與意義、路徑與方法、典范與案例、挑戰與趨勢。論壇共邀請了來自全國知名高校和中小學校的4名嘉賓、19名高校學者、8名中小學校長,分別進行了致辭、主題演講、互動點評與專題總結。論壇以“線上與線下混合研討”的方式進行,全國共計有兩萬余名教育同仁參與線上研討。
中國教育學會常務副會長劉堂江表示,我國基礎教育已經進入了加快推進現代化和全面提高育人質量的新階段,需要在工作經歷、經費投入、評價方式等方面做出調整,推動基礎教育從外延式發展向內涵式發展轉變,努力讓優質基礎教育資源惠及更多的孩子和家庭。此次專題論壇的舉行可謂恰逢其時。
廣西師范大學副校長、教育學部部長孫杰遠指出,在過去、當下及未來的一段時期內,我國基礎教育改革面臨著許多挑戰,關鍵是需要對基礎教育改革實踐中涌現出來的問題進行理性分析,并在此基礎上進行理論創新。在這樣的背景下,舉辦以“基礎教育改革實踐中的理論創新”為主題的論壇,意義重大,影響深遠。
北京大學教育學院教授、基礎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陳曉宇認為,此次論壇的研討主題反映出我國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過程中最重要、最迫切的需求,在這樣一個期待理論、需要理論的時代,中國基礎教育理論創新一定大有可為。
來自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華東師范大學、北京師范大學、廣西師范大學、東北師范大學、云南師范大學、浙江大學等九大教育科研院所的13名專家學者,分別對基礎教育理論創新的內在機理與方法路徑進行了研討。
來自清華大學附屬小學、上海市華坪小學、鄭州市第十一中學、廣西師范大學附屬中學、長春市實驗中學、昆明市滇池度假區實驗學校、秦皇島市建設路小學、揚州市梅嶺小學等中小學的8名校長,分別呈現了各自學校進行基礎教育變革的實踐探索與典范案例,探討了基礎教育“實踐創新”與“理論創新”的相互滋養、相互創生、相互融通的可行之路。
(責編 莫東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