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守文
摘 要:本文在借鑒已經取得的非銀行金融機構和傳統金融業新興業務(以下簡稱新興業務)運行成果下,對新興業務運行體系進行了全面系統的分析,主要包括新興業務環境、維權問題來源,影響新興業務因素分析,并指出了現有非銀行金融機構和傳統金融業運行體系存在的不足,提出影響新興業務維權問題的因素,并給出相應的改進措施,以及具體的實施保障。
關鍵詞:維權平臺;非銀行金融機構;傳統金融業;維權問題
一、新興業務的維權問題分析
(一)新興業務維權問題現狀
金融業的新興業務是指銀行利用計算機、通信技術等一系列創新技術或委托代理等創新方式開展的新型業務及服務,是銀行柜臺業務的延伸與發展,新興業務的拓展在培育和發展金融市場中發揮了毋庸置疑的作用。為了更好地發揮新興業務的作用,需要對可能出現的維權問題進行嚴格監管和控制,可能造成的維權問題如下。
1.信用維權問題
新興業務由于涉及范圍廣,業務較分散,就會產生信息不對稱性進而導致信用維權問題。如第三產領域中的中介服務機構的服務、政府采購線上融資業務、核心供應鏈企業線上融資交易等業務,由于上游供應商,多為中小型供應商,其管理水平相對較低,信譽可能欠佳,極有可能出現償還貸款能力差進而違約的現象。
2.流動維權問題
非銀行金融機構和傳統金融業下的流動維權問題中,企業資金鏈的斷裂會造成流動性維權,其中有兩個環節可能影響著資金的銜接,一個是資金鏈的核心,另一個是新興業務上下游的經營狀況。資金鏈核心雖然資金雄厚,但由于服務的商家較多,如果新興業務資金鏈上的業務時間緊湊,會造成資金周轉相對困難。
(二)新興業務的維權問題分析
按照新興業務維權問題表現的形式來進行分類,主要維權問題大致包含了以下幾種。
市場維權問題,對于新興業務而言,市場經濟環境下,類似美國次貸危機,對新興業務帶來財務損失。操作維權問題,因為不完善或者有問題的內部程序、人員所造成財務損失的維權問題。操作維權問題可大致分為道德維權問題、技術維權問題、模型維權問題等。而對于新興業務來說,最大的操作維權問題就在于內部程序、人員以及系統的控制不到位,造成新興業務無法正常完成,最終造成新興業務的財務甚至名譽的利益損失。信用維權問題,是指造成新興業務辦理過程中的潛在信用危機而引起的維權。
二、新興業務維權問題防控措施
(一)新興業務信用維權問題的防控措施
1.資金來源和運用的維權問題防控措施
多角度多層次防控是有效分散不確定性因素的重要手段,國際金融業資金交易快速迅猛上升,增加了金融業資產交易的不確定性。而多角度多層次防控在小規模非銀行金融機構和傳統金融業運行中,維權體系是無法勝任的,必須形成規模,構建一個適應多層次、多樣化維權運營平臺,從時間、質量、數量、品種上提供更翔實數據,以增強非銀行新興業務維權體系在金融業資產交易運營平臺上防控能力。
2.維權體系問題防控措施
依據法律標準建立的科學的維權體系,對金融業中的維權問題可以起到推進和優化的關鍵性作用,可以增強金融創新中的新興業務維權要素的時實動態監控,從而保證客戶目標的正確落實并使客戶使命最終得以實現的一個動態過程,可以使維權問題的來源和處理及監管保持協調性和一致性,使維權體系始終以客戶和風險為導向合理地配置資源,并能在復雜的不可控背景中抓住本質問題,從而把握正確的推進和優化方向,確保維權利益最大化。
(二)內部管理維權問題的防控措施
1.內部人員的管理優化
依據法律標準要求規范的維權體系人力資源監督控制,必須形成以維權體系總體推進優化戰略為導向、以維權體系誠信文化為基礎、以報酬激勵機制為主旨,最大限度推進和優化其綜合實力以及潛在的人力資源戰略監督控制。
2.信息技術的提升
在經濟新常態下,各行各業都在發生著日新月異的變化。傳統的維權信息的實物性、在場性取證已不適應現代維權需求,隨金融機構的新興業務在各領域的滲透及深入,法律上也客觀上要求對新興業務的維權體系需借助信息技術、人工智能、大數據應用等技術創新提升維權效能,向公眾提供全天候、零距離、無障礙的維權服務,在保證合規性的前提下,節約維權成本。
三、結論
運用現代的運營學研究結果,可以表明依據法律標準要求建立的非銀行金融機構和傳統金融業新興業務維權體系可以提高企業的運營效率和知名度,兩者存在正相關關系。在有效防范風險的前提下,制定出可操作性的技術和行業規范,充分發揮人工智能、信息技術、數據運用,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強化維權領域自律和監督管理,推動新興業務維權體系進程和優化發展。
參考文獻
[1]楊文濤.非銀行金融機構和傳統金融新興業務維權平臺構建研究[D].中國民航大學,2017.
[2]廖朝明.非銀行金融機構和傳統金融新興業務維權服務體系成亮點[J].中國財政,2017(08):51—52.
[3]陳文.互聯網金融平臺和金新興業務產交易所(中心)合作模式及其規范[J].上海金融,2017(03):5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