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勛華
摘 要:幼師學生的日常管理是一個綜合的管理體系。針對管理中容易出現的“班級管理不科學不規范”“學生良好行為習慣難養成”“學生結構特殊帶來管理難度”等問題,需要轉變觀念,創新方法,促進幼師學生活潑、健康、全面成長。
關鍵詞:以活動為載體;幼師學生;日常管理;提高效能
一、幼師學生日常管理常見問題及分析
(一)班級管理不科學不規范
班主任和輔導員是班級管理的中堅力量,但有些班級存在管理目標不明確、工作計劃性不強、方法不科學等問題,最突出的是主題班會效果不凸顯。主題班會是班主任、輔導員根據學校要求、針對本班實際,通過圖片或視頻展示、案例分析、情況說明、教育引導等方式,對學生進行愛國家、愛學校、愛集體、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感恩等思想教育,進行防詐騙、防火災、防溺水等安全教育,從而建立良好的班風、學風。而現實中,主題班會容易流于形式,原因如下。
一是班主任沒經驗或不重視。有的班主任很年輕,而輔導員很多是剛畢業的本科生或研究生,沒有班級管理經驗,不知道如何規范管理,不知道主題班會是班級管理的有效手段,因此沒有合理計劃和科學方法,使主題班會成為一種應付,效果不佳。
二是各部門布置的主題班會內容缺乏整合性。學工處、校團委、保衛處、教務處、本院系,都會在不同時段布置主題班會內容,有的限時完成,有的內容重復,有的內容老舊,而班主任、輔導員常常因為課務在身或有時限,難以保質保量完成。
三是輔導員所帶班級多學生多。按規定,每位輔導員每學期所帶學生數不得少于260人,班級在五個左右,有時要求主題班會的完成時間很短,如要求當天下班前完成,而幼師學生的課時一般都很滿,在這種情況下,每個班的主題班會時間只有幾分鐘,有的甚至拍個照,交代班長寫個小結上交即算完成任務。
四是缺乏班級管理的科學考核。總是要求多、檢查少,對班級管理的全面、量化考核不夠,學校和院系對各班級管理情況的掌握是粗線條的、大致性的。
(二)學生良好行為習慣難養成
一是寢室整潔難以常態化。寢室是幼師學生日常管理中的一個難點,臟、亂、差狀況較多,如衣服不及時洗、廁所污垢多有異味、被子不疊、地面毛發多、不注意開窗通風等。二是違規違紀行為時有發生。現在的大學生嬌養的比較多,個性強,喜歡熬夜、愛睡懶覺、愛吃零食等,有時出現違規違紀現象,如帶早點進教室、使用吊床和大功率電器、人走不拔插頭、曠課、晚歸甚至漏宿等。三是晨鍛晚練不積極主動。晨間鍛煉時復習舞蹈和幼兒體操,晚間練習彈唱、書法、手工制作,是幼師學生的重要實踐練習,但不少學生不抓緊不扎實,影響專業技能水平提升。
(三)學生結構特殊帶來管理難度
幼師學生95%以上是女生,而且五年學制學生進入高校的年齡只有14歲左右,缺乏生活經驗和社會經驗,自我保護能力差,還有些學生心理較為脆弱,導致容易出安全問題。
以上問題反映出院系學生管理工作的機制不夠健全、評價體系不完善、工作合力不夠、執行力不強、存在薄弱環節等情況。
二、“以活動為載體”提高幼師學生日常管理效能的對策
根據幼師學生的年齡、認知結構情況和專業特點,需轉變管理理念,創新工作方法,宜充分發揮文體活動的作用,提高日常管理效能。在活動開展中,實施班級量化制度管理和班主任輔導員考核,建立起科學可行的制度,讓學生在活動中動起來、活躍起來、充實起來,在各種活動中得到鍛煉,提升素質。
(一)建立長效管理機制,建設好五支隊伍
1.完善制度建設。一個科學的長效管理機制,是一個完善的管理體系,體現出能夠凝心聚力、一以貫之,能夠完善制度、量化考核,能夠激發進取心、規范有序管理。所以要建章立制,不斷完善規章制度,用制度管理人、財、物,把學生日常管理的每一個環節都納入量化考核范圍。
2.加強隊伍建設。要實現高校幼師學生管理工作的規范性、科學性和高效性,需要一個團結奮進的管理團隊,首先需要建設好系部行政人員、輔導員班主任、教師和干事這四支隊伍。這四支隊伍的標準,一要具有教育情懷和愛生情懷,二要具有責任心和進取心,三要具有高尚品質和全面素質。具備了這三點標準,學生日常管理工作才會有很強的決策力和執行力,大家才會對學生工作飽含激情,才會全身心地投入,才不會在煩瑣的學生工作中牢騷滿腹、消極怠工、得過且過,才不會“事不關己,高高掛起。”除此之外,還要建設好第五支隊伍——學生干部隊伍,這是學生管理工作中的一支重要的、不可或缺的中堅力量,要充分發揮學生干部隊伍的管理作用。
(二)開展豐富活動,提高管理效能
1.結合培養目標,認識活動意義
學前教育專業是培養具備學前教育專業知識和相應專業技能、勝任學前保教工作、具有現代教育理念的德才兼備、一專多能、多才多藝的學前教育師資。豐富多彩、健康積極的文體活動,既可為幼師學生提供一種放松解壓的休閑形式,又可為學生提供人際交往平臺,為學生提供展現自我的舞臺,提高學生的意志力、進取心、責任感、榮譽感和自信心。積極向上的文體活動能給學生帶來正能量,增強團隊凝聚力,為校園增添陽光活力,在活動中營造“生動活潑、緊張有序、團結互助、感恩進取、扎實高效”的系風,建立“遵規守紀、求善求真、嚴謹活潑、勤學苦練、全面發展”的學風。
文體活動是學校育人的重要載體,是院系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展現集體體風貌、增強幼師學生綜合素質的
重要途徑,也是以德樹人、做好思政工作的有效手段。
2.結合專業特點,開展豐富活動
(1)要根據學前教育專業需要、學生成長需要開展文體活動,讓學生在文體活動中歷練、提升、成長;要打造生動活潑、緊張有序、積極向上的系部文化,以文化人。
(2)要與專業教學緊密結合,開展文體活動。可以組建各種協會,如“手語協會”“童話劇協會”“花樣跳繩躍動協會”“兒童操舞動精靈協會”“特色手工協會”等。要豐富活動形式,如“寢室裝扮暨演講比賽”“周末大舞臺演出”“青春、時代、使命”演講比賽、“五月的鮮花”舞蹈比賽、“心手相連,與愛同行”手語操比賽、“師生教學成果展演”“職業技能大賽”等,在這些活動中,同學們練習說、寫、彈、唱、跳、操,展示講故事、即興彈唱、歌唱表演、教學活動設計、玩教具制作、實踐教學等專業技能風采。通過這些活動的開展,逐漸讓寢室整潔起來、紀律嚴明起來、性格開朗起來、行動積極起來、班風學風好起來、綜合素質強起來。
3.積極引導幫助,形成工作合力
要時時處處不忘引導學生樹立牢固的專業思想,引導學生“做幼教人,要具有幼教情懷”,并幫助學生掌握扎實的學前教育專業技能,營造濃郁、積極向上、充滿正能量的幼教氛圍。
(1)黨建、教學和學生管理工作不分家、不脫節,做到有機結合、互相配合。
教學質量是學校教育的生命線,因此,文體活動的開展,要圍繞、配合教學中心工作,與教學工作相呼應。一方面,為提高教育教學質量,規劃、設計適宜的專業活動;另一方面,為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發展,開展切合學生成長需要的文體活動。
(2)樹立優秀典型,廣泛宣傳在各方面表現優秀的老師和學生典型事跡,并發揮榜樣的引領作用。
重視學生的文體活動開展,讓學生在文體活動中,組織能力、協調能力、表達表演能力等得到充分提升。與此同時,鼓勵和組織學生積極參加學校的各項文體活動,充分發揮“以文化人”的育人效果,讓學生在健康的文體活動中歷練、提升、成長。
以上是根據幼師學生日常管理的常見問題,結合幼師學生的年齡、性別特征,提出的針對性工作措施。幼師學生日常管理是否科學規范,直接關系到他們的思想意識、教育質量和行為習慣養成,要建立完善的管理體系、制定科學的量化機制、建設高素質管理隊伍,廣泛開展有益活動,才能實現有特色、高效能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