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冬梅
摘?要:眾所周知,3P(present,practice,production/PPP)教學法”也稱“三位一體教學法”,是在20世紀70年代國外形成的交際語言教學(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即CLT)模式影響下的產物。“3P”教學法把語言教學分為三個階段:演示/講解(presentation)→操練(practice)→成果(production)。筆者根據自己多年的教學經驗,本著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重要指導者的原則,在3P的基礎上將自己的英語課堂模式總結為“5P”模式:Preparation、Presentation、Practice、Production、Progress。
關鍵詞:3P教學法;5P初中英語課堂模式;分層實施;自主學習;小組合作;任務型教學;前概念
一、概述“5P”基本模式
(一)Preparation:預習環節
學生根據老師的要求提前預習即將學習的內容。形式可以是查字典做詞匯的積累,也可以是搜集背景知識激活目標篇章閱讀的背景知識,還可以是完成針對目標內容的相關練習。練習中要求用不同顏色的筆和符號來表達自己的預習反饋,比如黑色筆寫的內容代表通過預習就已經搞定的內容,藍色筆寫的內容表示通過問老師、同學或者借助外力完成的內容;紅色筆表示自己對該知識點不掌握。如果是預習新篇章的工作,綠色熒光筆劃出自己喜歡的句子,橙色或者紅色系列筆劃出自己看不懂的句子。(不同課型的預習操作詳見后面實施方案)
(二)Presentation:呈現環節
該環節主要是呈現目標知識點,比如新詞、新篇章閱讀導入、語法規則、寫作要求等等。
1.老師呈現:適合比較難的語法講解課或者寫作課前的準備工作。
2.小組呈現:適合對于閱讀篇章背景知識的激活呈現或者簡單單詞用法呈現。
3.個人呈現:適合簡單新詞講解或者課外閱讀篇章的講解。
(三)Practice:實操環節(訓練環節)
即針對當堂課重要知識點進行訓練,訓練模式為PIG模式。
1.“P”指的是Pair work。(即兩人進行操練,比如一些對話訓練或者一問一答的訓練,或者互批練習)
2.“I”指的是Individual。(每個學生獨立完成的訓練)
3.“G”指的是Group work。(小組討論完成的訓練)
(四)Production:產出環節,也就是成果展示環節
成果展示可以是答案的講解、觀點的論述或者小組的匯報、演繹等。
(五)Progress:包括自我評價、檢測鞏固練習
之所以命名為progress,希望學生通過這個環節更好地反思總結自己一堂課的表現并利用針對性地練習鞏固所學以取得更大進步
二、不同課型實施方案(主要以詞匯、閱讀、語法和寫作課為例)
(一)Vocabulary(詞匯課)
1.Preparation:教師先找出每個單元單詞表中的積極詞匯10個(不超過10個)要求學生進行預習,預習的要求如下。
(1)查字典:英文釋義、固定搭配。
(2)舉例子:直接摘抄字典的經典句子(必須懂句子的意思)。
(3)造句子:自己根據字典的講解和例句,自己先造一個句子。這個環節學生可根據自己的能力選擇一種形式來完成:
(1)能力弱的:就是依葫蘆畫瓢造一個句子;
(2)有一定能力的:自己造一個有意義的句子;
(3)能力較好的:用至少5個新詞編一個故事。
2.Presentation:這一環節,教師根據內容的難易程度和學生的準備程度選擇呈現的形式。可以是小組包干制,即每個小組負責呈現一定數量的新詞。或者有能力的同學來呈現,其余同學補充;也可以是老師提問學生的形式來呈現。呈現的形式可以多變,但是呈現的內容必須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1)音:即目標單詞的讀音。(特別的長單詞的劃音節、濁化、失去爆破等)
(2)形:通過構詞法拓展詞匯量。(前后綴的使用,派生詞、合成詞)
(3)義:同義、反義、舊詞新義以及固定搭配的短語和舉例。(也可以理解為知識點的運用)
3.Practice:通過相應的練習進行鞏固。練習最好是老師設計在導學案上有針對性的,也可以是相關考試題型的訓練,還可以是利用單詞編對話、編故事等小組的訓練,根據課堂實況要求決定。
4.Production:基于上一個環節而定。如果是練習題那么就采取小組對答案,老師答疑的方式,或者抽查每組相同水平的中等偏下能力的學生在黑板上寫答案,然后老師帶領同學評講。或者是小組一起呈現。
5.Progress:每一堂課會設計一個self-evaluation。從知識與能力、方法技能、情感態度方面進行打分并寫出改進措施,還要配上相應的配套鞏固練習,以便學生對課堂所學進行鞏固提升。
(二)Intensive reading(精讀課)
1.Preparation:一般指的是導入lead-in 環節。該環節可以由老師或者單個學生或者小組形式進行。目的是激活背景知識,為后面的閱讀做準備。
2.Presentation:教師針對每一篇目標篇章設計不同的學習任務,并且呈現任務的要求。交代學生是單個獨立完成還是結對子完成或者小組合作完成。
3.Practice:根據上一個環節選擇操練的模式。一般精讀課篇章較難采取小組合作完成學習任務,較容易則獨立完成,訓練學生的閱讀技能。
4.Production:根據上一環節的設計進行成果展示。比如課文情景劇、復述、評論等。
5.Progress:自評。進行相關主題的其他篇章閱讀。(目前我是利用本學期新編的配套B本和TEENS完成來做)
(三)Extensive reading(泛讀課)以《二十一世紀英文報TEENS》為例。
1.Preparation:根據《積累本》的要求進行泛讀和積累。要求如下:
(1)News Online:瀏覽TEENS報紙上的新聞,選取自己最感興趣內容,用剪貼、摘抄等方法積累在積累本上,并加上自己的點評,中英文都可。
(2)Vocabulary Grocery:快速瀏覽報紙并根據自己的詞匯庫,積累新詞。
(3)Background Notes:特別積累中西方文化方面的內容。
(4)Weekly Reminders:錯題的積累。
2.Presentation:因為泛讀更多安排在課外完成,因此呈現形式主要就是積累本的呈現。我會每周查一次并就優秀作業進行表揚。
3.Practice:我會針對每一期的報紙出一套檢測題給孩子們做,以便檢測泛讀的效果。題目包括:
(1)Translation 翻譯短語(檢測詞匯積累);
(2)True Or False 判斷正誤(對篇章的理解);
(3)Short Answer 簡答題(重點篇章的理解);
(4)Free Writing 自由回答(開放式題目,表達自己的觀點)。
4.Production:以積累本的呈現和泛讀檢測卷作為成果的展示。會根據報紙內容選擇一些熱門的內容進行一個擴展,比如話題演講(匯報)或者辯論或者思維導圖繪制等。
5.Progress:泛讀的最后鞏固直接反應在精讀中。因為泛讀就是去檢驗自己在精讀課中學習到的方法和技巧再運用的過程。
(四)Grammar(語法課)
1.Preparation:結合輔導資料,學生先自行預習語法規則。
2.Presentation:老師用歸納法呈現語法規則,或者通過一些活動引出語法規則。
3.Practice:對語法規則進行操練。可以是應試練習也可以用語法解決生活問題,比如一般將來時,可以用來討論計劃。比如說形容詞和比較級和最高級用來討論班級同學的優點等。
4.Production:根據上一環節進行呈現。
5.Progress:鞏固練習進行鞏固。可以是知識點的鞏固也課時用知識去解決生活中問題,還可以是語法和寫作結合。
(五)Writing(寫作課)
1.Preparation:審題(體裁、人稱、時態、需要的詞匯準備)。
2.Presentation:把準備環節的內容呈現出來,最好給學生一個例子。
3.Practice:小組合作或者獨立完成作文的書寫并互批作文。
4.Production:呈現優秀作文,以及批作文的方法,以批促寫。
5.Progress:修改作文、改進、或換角度改寫,續寫。
三、關于5P模式的思考
從筆者自己的實踐來看,5P模式適用于不用的課型,而且效果顯著。尤其是當學生適應了老師的課堂模式后,他們往往會提前開始著手下一課的學習。但需要說明的是:不同課型不一定能夠完全按照5P來進行,需要根據學情和教學內容靈活處理。此外,不同的班級,不同的學情,即便是同樣教學的方法,教學效果也不盡相同。教無定法,任何課堂模式都有利有弊。以上我探討的課堂模式我再探索并使之優化;也歡迎各位同行指正。
參考文獻:
[1]杰米里.哈默. 朗文英語教學實踐[M]. 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11
[2]韓剛. 英語教師學科教學知識的建構[M]. 上海:上海外出教育出版社,2011
[3]程校堂,劉兆義.初中英語[M]. 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
[4]Lindstromberg,S.The Standby Book:Activities for the language classroom[M]. 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