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瀟
摘 要:供應鏈金融是現代化商業銀行業務發展的一項創新措施,為中小企業的融資提供了不錯的發展路徑和方式。不過供應鏈也存在很多風險性,亟需重視,基于此,本文展開對商業銀行供應鏈金融風險的分析,對其融資模式、風險類型、管理現狀問題以及最終改善措施進行全面性闡述,期望能夠為商業銀行的供應鏈金融發展提供一定的借鑒。
關鍵詞:商業銀行? 供應鏈金融? 風險管理
一、供應鏈金融及融資模式簡述
供應鏈金融銀行以核心企業為中心,對上下游中小企業的資金流、物流進行管控,將單個企業的不可控風險轉變為供應鏈企業總體的可控性風險,借助于立體多元訊息的獲取方式,把風險控制在最小范圍內,這種金融服務即供應鏈金融。
如今,我國商業銀行推出的供應鏈金融業務方式包括下述幾種,其一,應收賬款融資方式,供應鏈上游中小企業憑借對核心大企業應收賬款的質押,來向銀行申請期限短于應收賬款賬齡的短期貸款,此種短期貸款一般具有時間短、金額較少的特征。其二,保兌倉融資方式。核心企業允諾會回購的基礎上,融資方向銀行提出申請,將核心企業在銀行認定倉庫的既定倉單作為質押,進行貸款,且把銀行管控提貨權當作融資業務的一項條件。第三,融通倉融資方式。中小企業把銀行所認可的產品或存貨交托給銀行認定的第三方物流企業來進行管理監督,所有權不發生轉移,只是憑借設立質押來獲取銀行融資。
二、商業銀行供應鏈金融的風險類型
(一)供應鏈自身所具備的風險
供應鏈金融企業是完整相互關聯的,每一個企業均與其它企業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這意味著如果內部某一企業出現問題,會對其他企業有所牽連,各個企業不光應關注自身的發展情況,同時也需關注整個供應鏈上企業的發展狀況。從企業風險來源方面分析,這不是單方面的,不僅僅表現在企業自身的非獨特性上,也表現在體系、市場風險的全面化影響上,由此,對供應鏈整體進行關注便顯得尤為重要。
(二)操作上的風險
操作方面存有諸多的風險,比如工作人員的操作失誤、技術問題或者外界環境因素對商業銀行造成巨大的風險損耗等,不同的問題引起的風險大小有所區別,但都應盡量避免。所以商業銀行要實時做好動態訊息的更新,如果商業銀行對于質押物品、技術更新有所延誤,那必然會引發操作風險危機的出現,由此可見信息的及時溝通與交流顯得尤為重要,對于銀行各類技術、物品工作的開展來講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倘若供應鏈金融管理環節、業務操作上出現不合理、不規范現象,那必然會引發更多的風險問題,因為管理環節與業務操作方面的規范性與合理性,不僅僅關乎工作質量情況,同樣關系到員工、客戶兩大群體,這兩方面出現問題會導致員工的工作熱情降低、客戶的滿意度降低,進而對于銀行整體的信譽、形象來講也會有較大的負面影響,這些均是其需面對的風險。
(三)信用上的風險
中小企業由于信用匱乏,所以在融資工作中會出現諸多不足,在各類機構中進行貸款時,總會因為規模、自身實力、可抵押物等各類原因限制而無法獲取融資,或是獲取的融資與需求相比較少。供應鏈金融是一類高效的信用擔保方式,可以保證企業具有較好的信用支持,還可以令企業對總體供應鏈發展具備較強的信用擔保功能。如果信用擔保企業發生問題,那供應鏈總體都會出現信用風險,且有可能不斷擴張。實際上,融資企業對信息披露不完全時,作為信息獲取方的商業銀行,因為沒有充足全面的信息可作為參考,所以是沒辦法做到對信息披露風險進行全面評估的。加上中小企業經營上的特性,因此商業銀行應收賬款幾乎是做不到實時收回的。
(四)法律上的風險性
法律制度是供應鏈金融關系的核心構成內容。供應鏈金融是各大主體間的一種密切合作關系,倘若形成了這種緊密的關系,那自然要借助相關法律進行保障,而如果這種關系欠缺法律支持,那便會引發法律上的風險,進而對商業銀行利益造成影響。
三、我國商業銀行供應鏈金融風險管理現狀和問題
2001年下半年,深圳發展銀行在廣州、佛山進行試點存貨融資業務發展,隨后展開全系統推廣,從自償性貿易融資到1+N供應鏈融資,再到系統提煉供應鏈金融服務,穩步發展,且于2006年推出供應鏈金融品牌,效果頗好。在市場潛力、風險管控實效的推動下,供應鏈金融吸引了諸多銀行進駐發展。后來供應鏈上中小企業展現出急切的融資需求,我國許多商業銀行紛紛開始發展供應鏈金融,迄今為止四大行等許多商業銀行都推出了各具特色的供應鏈金融服務。在風險管控上各銀行也建立了諸多風控舉措,比如健全風險管控辦法、規范風險管控流程,把異業合作模式復制到供應鏈金融的其他領域中,創建供應鏈金融服務商聯盟,借助于大多數法則來處理應收賬款池風險難以把控的問題,為了預防風險銀行還會對回款賬戶予以鎖定,以此來實現貿易結算的封閉式操作。
但其畢竟屬于一個全新的產品,在風險管理上存在很多問題,比如有關數據較為匱乏。我國商業銀行對客戶訊息搜索、研究無法達到標準程度,數據的可信度不高。此外,國內銀行施行該項業務的時間并不長,欠缺行業約束條款,法律上的規范也不夠健全,銀行有可能通過降低授信標準的方法來搶奪市場。另外,銀行目前的信用風險管理方式均是靜態化管理方式,而供應鏈金融設計物流、信息流、資金流等全鏈條的流動是需要以動態化方式加強管理的,這樣才能做到對每一步驟風險的全面把控。
四、我國商業銀行供應鏈金融風險管理對策分析
(一)管理人員要掌握供應鏈金融管理的具體方法
因為商業銀行供應鏈金融服務風險管理存在特殊化特征,所以管理人員要多維度考量,從多個角度進行綜合性的信息歸納與思考,由此可見擁有一個素質高、業務能力佳的管理者有多重要。管理人員要建立體系化分析管控的思想,將全部事項都立足于整體中考慮,由此從宏觀角度進行思考,進而借助于高效訊息來施行供應鏈金融管理手段,提高管控力度,在切實發揮管理人員效用的基礎上展現出供應鏈金融管理的作用。
(二)建立供應鏈信用風險管理組織體系
借助對供應鏈信用風險管理組織體系、單獨管理體系的建立健全,施行必要的措施提高內控監督機構的獨立性,確保內部信用風險管理程序運轉順暢,明晰貸款管理委員會的具體責任,提升分離系統,建立科學系統的決策體系,對模式展開動態化管理,另外也要創建信用風險預警機制,實行及時到位、跟蹤化管理。
(三)強化商業銀行內部規范建設
要設立明晰的操作流程,同時為流程配備相應的規范性要求,以此規范科學化內部制度來促進商業銀行穩步健康發展,這樣一來,在開展各項工作的時候便有切實的標準可依據,也有明確的流程可以進行參考。還可以配置合理的內控體系,以內部控制的方式提升各方面的控制水平,以此在逐步加強把控的基礎上切實地提升商業銀行的整體運轉效率,由此,在效率、控制水平得到切實保障的基礎上風險也會極大的削減。所以綜合來看,內控體系的建立對商業銀行未來發展是否順利有關鍵性影響,但是在設立內部控制體系時也必須明確出領導人員、配合人員、控制標準、控制流程、控制范圍等各項內容,這樣才能夠確保內控體系的建立符合銀行的整體發展情況,能夠對規范建設起到正面的帶動作用。
(四)完善相關法律法規
自西方發達國家的成功商業銀行案例或者經驗中,能夠發現信息服務對于銀行供應鏈金融的發展來講有著很好的效用,所以由此我們可以吸取借鑒,為供應鏈金融創建健全的法律保障架構,令商業銀行在供應鏈金融運轉中有可依循的法律,削減可能應對的風險,也提高供應鏈金融運作效率,以此在風險得到把控、效率得到保證、有明確法律依據的基礎上發展供應鏈金融。有關法律的創設要考慮到實操問題,不能紙上談兵,必須具有可行性,需綜合銀行的真實發展情況、供應鏈金融的現有發展現狀、受眾需求等各方面的基礎來綜合設立,不然只會起到反作用力。
(五)保障創新業務、風險管理工作的平衡性
因為金融市場發展快捷,金融產品創新速度也較快,所以銀行資源會向創新方向傾斜,忽視了對風險管理的投入和支持。這方面,商業銀行要加以重視,適當加大對風險管理的投入以及資源配備和基礎設施建設,確保兩者的和諧均衡發展。
五、結束語
總體來說,商業銀行供應鏈金融還是處于起步發展階段,所以對其業務的風險管理也要不斷進行探索和嘗試。商業銀行要正視這一點,并積極尋找解決之策,提升風險管理水平,推動銀行的有效健康平穩發展。
參考文獻
[1]文慧,鄧愛民,李紅等.供應鏈金融風險及其可視化控制[J].物流技術.2017(05).
[2]張志浩.我國銀行供應鏈金融違約風險評估[J].中國商貿.2018(4).
[3]熊熊,馬佳,趙文杰等.供應鏈金融模式下的信用風險評價[J].南開管理評論.2018(33).
[4]閆坤.供應鏈金融:銀行中小企業金融產品的經營模式[J].農業發展與金融.201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