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竹君 楊燦
摘 要:供應鏈金融在當前我國越來越受重視,已經進入快速發展期,成為銀行以及相關企業較為關注的一類重要金融業務模式。但是在供應鏈金融創新發展下,同樣也存在著較多的風險變化,需要予以積極防控,以確保供應鏈金融的有序運行。本文首先介紹了當前供應鏈金融創新發展下存在的各類常見風險變化因素,然后又探討了相應防控措施,以供參考。
關鍵詞:供應鏈金融? 風險變化? 防控措施
供應鏈金融自21世紀被提出以來,確實取得了較為理想的發展速度,也成為越來越多也融資采取的重要金融業務模式。供應鏈金融主要就是圍繞著物流運營及其服務,將核心企業及其上下游企業看作一個整體,進而為其提供相應的綜合性金融服務,其中金融機構、物流企業以及供應鏈企業是重要構成單位,需要圍繞著物流全過程進行規范金融業務和服務開展。伴隨著供應鏈金融的不斷創新發展,其變化表現在多個方面,不僅僅形成了廣義供應鏈金融模式,在主體和應用場景方面同樣也發生了較大改變,如此也就必然致使相應風險同樣出現了明顯變化,需要在防控管理中予以積極調整和適應。
一、供應鏈金融創新發展下的風險變化分析
(一)交易流風險變化
在供應鏈金融創新發展下,交易流風險越來越需要引起高度關注,尤其是對于供應鏈中核心企業和上下游企業之間地位懸殊較為明顯的狀況,更會極容易出現該類風險問題。因為核心企業往往存在著較為突出的優勢,在供應鏈金融中往往會對于其它上下游企業形成明顯不公正對待,借助于賒銷或者是壓貨等手段,促使上下游企業面臨更大風險,融資成本不斷提升。伴隨著新形勢發展下各個核心企業的不斷做大做強,其威脅和影響勢必會更為突出,可能嚴重限制著未來上下游企業的有序發展,導致其面臨著更高的交易難度,無法獲得足夠的資金保障正常運營,現金周轉壓力較大。
(二)財務流風險變化
供應鏈金融創新發展下,財務流風險同樣也不容忽視,該類風險因素的出現最終很可能導致企業資金鏈斷裂,無法維持正常運營發展。因為企業償還能力得不到較好保障,信用擔保和授信額度存在較為明顯的不匹配現象,進而也就很可能導致自身無法有效結算資金,相關債務也難以有序償還,自身資金缺口不斷擴大,由此帶來嚴重威脅。比如在當前供應鏈金融資產證券化的發展下,其雖然確實表現出了明顯優勢,但是也同樣存在著較多風險因素,尤其是面臨當下魚龍混雜的供應鏈金融市場環境,更是容易產生較多財務流風險,資金鏈無法形成較為理想的保障效果。
(三)信息流風險變化
在當前供應鏈金融創新發展下,風險變化還表現在信息方面,因為信息不對稱或者是存在嚴重信息泄露問題,都很可能帶來嚴重的風險威脅,給相關企業或者金融機構造成較大經濟損失。伴隨著供應鏈金融的不斷創新優化,各類先進技術手段不斷引入其中,比如大數據、云計算以及區塊鏈等,都在供應鏈金融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也成為未來發展的重要趨勢。但是在這些先進金融科技的引入后,同樣也伴隨著較為嚴重的風險問題,尤其是對于信息資料的管理和共享,雖然能夠增強信息透明度,但是也容易產生信息丟失或者泄露風險,同樣也需要在未來供應鏈金融創新優化中予以高度關注,切實做好信息資源管理工作。
二、供應鏈金融風險防控措施
(一)完善信用評估體系
供應鏈金融中各類風險的防控應該首先關注于信用評估準確度,以此實現對于金融業務開展的優化保障,避免各類授信不良或者是其它財務流風險問題的發生?;诖?,針對供應鏈金融應該逐步構建完善的信用評估體系,以實現對于核心企業以及上下游企業的綜合信用評估分析。在信用評估體系構建中,應該重點考慮到定量研究的可行性,要求盡可能全面詳細搜集所有相關信息數據,將各個關鍵指標作為參考依據,比如核心企業規模、經營狀況、創新能力、盈利狀況以及發展前景等,都需要作為重要評估指標;而針對上下游企業進行信用評估時,則需要在原有了解其償債能力的基礎上,同時評估其交易信息以及現有資產狀況,以此更好明確整個供應鏈金融的實際信用狀況。由此可見,為了更好優化信用評估體系,往往需要促使其表現出較強的精細化以及標準場景化特點,并且還需要結合核心企業以及上下游企業的動態變化予以實時跟蹤評估,以便更好利用最為合理準確的企業信用等級,為其提供相應的金融服務和業務。
(二)充分運用先進金融科技
在未來供應鏈金融創新發展中,為了更好實現對于各類風險的有效防控,往往還需要注重各類先進金融科技的創新運用,以先進技術手段輔助進行優化管理。在先進金融科技的創新應用下,往往能夠更好實現對于核心企業信用穿透能力的明顯提升,如此也就可以促使供應鏈金融得到更好保障。在以往供應鏈金融應用中,往往核心企業的信用穿透不足是重要影響因素,也是上下游企業融資難問題的重要原因,對于賬款周轉效率以及結算速度都會產生重要影響。但是在先進金融科技的應用下,核心企業的信用穿透能力可以得到明顯提升,有助于實現核心企業對于上下游企業的積極輔助作用,對于以往各類風險因素能夠形成有效防控。比如對于區塊鏈技術的應用而言,其就能夠較好實現對于供應鏈金融的優化輔助,促使相關票據實現更為理想的數字化處理,以此實現對于金融業務的優化管理,促使其更為真實可靠,解決了以往可能存在的虛假或者是隱瞞等問題,對于核心企業信用穿透能力提升效果更強,有助于形成核心企業和上下游企業的互信關系,進而也就可以較好規避相關風險事件的發生,營造良好的生態圈。
(三)加大監管力度
對于當前供應鏈金融中存在的各個風險因素,切實加大監管力度同樣也是重要防控手段,有助于規避一些虛假倉單或者是套利套稅等問題。首先,針對供應鏈金融市場應該切實加大準入機制把關力度,確保所有企業都能夠符合相關資質,避免出現魚龍混雜問題,要求所有企業和金融機構都能夠在自身相匹配的前提下參與其中,進而形成對于整個市場的優化控制。另外,針對供應鏈金融中涉及到的所有交易業務需要加大監管力度,重點調查了解相關操作的規范性和合法性,嚴格按照當前越來越健全的法律規范予以評估判定,對于違規問題進行及時處理,同時形成完善的激勵約束制度,推動供應鏈金融的優化發展。
三、結束語
在現階段供應鏈金融的創新發展下,確實表現出了較為理想的優化效果,也為核心企業以及上下游企業做出了較大貢獻,但是依然存在著一些明顯問題和風險,這也就需要在未來注重做好信用評估工作,積極引入先進金融科技手段,加大監管力度,維系供應鏈金融優化發展。
參考文獻
[1]鄧濤.供應鏈金融主要風險及管控策略探討[J].花炮科技與市場,2020(02):52+65.
[2]李澤寧.互聯網供應鏈金融風險管理[J].商場現代化,2020(08):121-122.
[3]張晨超.大數據時代供應鏈金融模式及風險探析[J].商訊,2020(12):67-68.
[4]劉松慧.企業供應鏈金融的財務管理與風險[J].財經界,2020(11):191.
[5]王貴濱.企業供應鏈金融風險管理探討[J].中國市場,2020(12):164+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