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迪
摘 要:由于化工行業的獨特性,產品定制化是發展趨勢。非標零部件的大量使用,如何降低采購成本成為企業日常管理的重要工作。本文基于此,分析如何降低成本,更好地幫助企業在招投標獲得優勢。
關鍵詞:非標件? 價格? 采購成本
化工屏蔽泵是一款泵與電機二合一的產品,其特點是保證傳送的介質不會泄露,可適用于腐蝕性、易燃易爆的液體。大元泵業是為數不多的化工屏蔽泵生產廠家之一。化工廠家一般不直接采購標準品,而是根據自身情況定制,因此,其會對外公開招標采購。各生產廠家根據對方公布的性能、參數等技術要求,進行產品報價。
產品毛利目前相對較高,隨著德國、日本以及國內廠家寡頭競爭的加劇,利潤空間進一步壓縮,產品成本控制是重要因素。材料成本占到整個產品成本的65-70%。所以,采購成本的好壞很大程度影響企業經營業績。
由于產品定制化,很多零部件需要重新設計、非標采購。經過統計,發現非標采購金額占采購總金額的35-40%,如軸承、推力盤、前后蓋、支架。如何降低采購成本,提高采購效率,成為公司目前的重點工作。
一、企業存在的問題
(一)過分依賴行業
隨著外資進入以及全球化市場,國內生產廠家進行洗牌,大部分破產或者轉型。大元泵業起步晚,沒有形成一套自己完整的采購體系,供應商基本來自客戶的指定或者參考競爭對手。公司采購議價能力較弱,降價幅度幾乎很小。同時,鑄件類供應商基本分布在東三省和山東,物流成本較高。因此,整體平均采購成本高于行業平均水平。
化工屏蔽泵交貨時間基本在3至5個月。技術人員不參與前期招投標工作,等銷售部門正式下銷售訂單后才開始設計。當圖紙設計、論證完畢交至采購部時,采購時間不足2個月。采購人員為了工作完成順利,基本從原有的供應商中選擇。
(二)價格審核體系
非標件的大量使用,這無形中增加采購人員的工作難度。非標件沒有獨立透明的市場價格,需要供需雙方根據圖紙要求進行協商,確定最終價格。目前,采購人員綜合能力不足,對產品結構、工藝流程不熟悉。這導致采購人員在與供應商談判的過程中,不能掌握主動,處于弱勢,無法要求對方降價。
非標件按照制成單件報價,根據制度公司會多方詢價、比價,選擇合適的供應商。實際上老牌供應商之間相互熟悉,形成價格聯盟,價格審核幾乎流于形式的情況普通存在。
(三)采購數量不準確
非標準件采購受訂單影響,極其不穩定,一次訂單數量由一到幾十不等。同時,非標件規格型號不通用,無法提前備貨。部分零部件如鑄件、底座等需要借助模具才能生產。考慮單次采購成本,公司幾乎將訂單下到有模具的供應商。由于模具的所有權歸供應商,模具本身多次使用后內部結構受到一定程度的偏移。供應商考慮經濟效益,不會對模具進行定期維護,因此,物料質量無法保證。另外,鑄件類采購周期長,為了確保交期,采購數量往往超過需求數量,最后形成呆料,當成廢料出售。
(四)余量設計
由于化工屏蔽泵屬于定制化產品,缺乏對標產品。考慮物料小于安裝尺寸,就會報廢處理,設計人員在圖紙設計時考慮安全余量,基本在20%-30%范圍內,部分甚至在50%以上。這無形增加后期初車、二次車的人工費用和機物料消耗,進一步推高公司產品報價。長期以往,公司在行業內失去價格競爭優勢。
二、應對非標件采購的對策
(一)整合采購資源
采購部門采用“走出去”戰略,參加泵閥展會、行業會議等,尋找并引入優質的新供應商,形成競爭優勢。定期對供應商實地走訪,通過技術、財力、生產等多維度進行考核,剔除不合格供應商。
目前安徽省及江蘇省機械加工行業發展迅速,綜合水平不弱于東三省。公司側重在就近尋找供應商,對目前綜合實力不強但潛力大的供應商加大扶持力度,定期對其進行指導,以便其達到公司要求。
(二)價格體系審核
由于機械加工行業生產模式基本趨同,根據非標件的生產原理,我們可建立其成本模型,即
非標件成本(不含稅)=材料單價*重量1+加工費+機物料消耗+利潤+運輸費-廢料單價*重量2
材料單價:雙方約定上海有色網等知名網站的當月金屬平均單價作為材料單價,如碳鋼、304鋼、哈C合金。
重量1:板料、塊料毛坯重量。
廢料單價:雙方約定可參考上海有色網等當周或者當月平均單價。
重量2:毛坯重量減去成品重量,即從車床車掉的廢料。
加工費:參考公司內部加工費,即人工費*工時,人工費參考公司一線車工的單位小時工價,工時由技術部制定,生產部門核對。
機物料消耗:生產消耗的刀具、機油、石棉等。
利潤:對方要求的合理利潤金額。
運輸費:金額參考與公司有合作協議的物流企業運輸金額。
要求供應商按照此成本模型進行報價,不再接受整件報價,采購人員對成本結構一目了然。同時,采購人員提前了解歷史采購成本,如果沒有歷史數據,可參考同類產品同期的采購價格。然后,采購員進行多家對比,與供應商進行磋商,掌握談判主動權,最終選取合適的廠家。
(三)合作一體化
公司對歷年采購量進行統計,從中選出采購量大并沒有模具的非標件。公司進行成本效益分析,確定開發模具數量,減少對供應商的依賴,確保質量穩定。
以往雙方屬于純粹的買賣關系,沒有任何長期的合作意識,由于零部件定制化,客戶無法進行備貨,造成一錘子買賣,單次采購價格居高不下。在新型采購管理的模式下,企業與客戶簽訂長期的合作合同,雙方作為一個戰略整體,擁有共同的利益訴求。在不影響交期的情況,考慮最優生產量,降低單位生產成本,從而降低企業的采購成本,提升產品的競爭力。
(四部門協作
公司成立一支以技術部為主、銷售部、采購部、品質部、財務部為輔的專業小組。打破傳統的部門各自為政模式,責任落實到人。在招投標期間,技術人員與業務員隨行,提前介入,與對方的技術、生產人員進行溝通,了解工況情況;技術人員多到生產車間,與一線員工、品質人員溝通指導;財務部門提供相對應的數據并分析,最終從根源上降低安全余量的設計空間及成本。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各部門需要全員重視,通力配合,正視企業遇到的問題,做好各自工作,不斷地優化產品設計,采取行之有效的采購成本管控措施,提高產品的盈利水平,這樣才能保證在世界范圍內招投標中保持競爭優勢。
參考文獻
[1]劉華偉.淺談非標品采購[J].科學之友,2010年10期.
[2]范照艷.標備件采購模型的建立與實現[J].南冶金,2012年第20卷06期.
[3]王宇濱.應鏈管理模式下的采購管理研究[J].中國商論,2019年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