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友富
摘要:智能電網的橫空出世,讓經濟建設正在處于關鍵時期的我國解決了燃眉之急,同時也緊扣時代發展的要求,將能源消耗與利用有效地同電能生產結合起來。智能電網的出現對于我國來說,解決了工業用電的巨大需求量。智能電網相對于傳統的電網來說,發電的效率更高,并且速度更快,我國正在處于工業快速發展階段,電能的需求量較大,智能電網使得工業的發展速度得以繼續延續。并且智能電網的發電方式更加節能環保。當今時代的發展主題不再是一味地追求經濟發展,而是將生態發展與經濟建設有機地結合起來。智能電網相對于傳統電網來說,發電的方式更加環保,是我國有限的資源能夠得到最大化利用,同時也減少了因發電而環境造成的污染。本文將簡述智能電網對我國時代發展的重要性,敘述智能電網的特征,指出地理工程技術在智能電網中的應用。
關鍵詞:電力工程技術;智能電網;建設;應用
1電力工程技術在智能電網建設中的重要性
智能電網運行的基礎是高速集成和雙向通信網絡,它擁有非常先進的自動化技術、技能測控技術和傳感器技術,進一步提高整個電網系統的自動化水平,保證了網格運行環境的優化和效果的實現。當前,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對電網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優勢和利用潛力的進一步發展也越來越受到重視。我國許多地方政府也將區域建設納入“十三五”規劃,并緊密結合區域產業發展的程度和重點,提高技術水平。從總體上看,我國智能電網建設需要堅持綠色環保的原則,在自動化與經濟相結合的基礎上,確保結構堅固、配置優化,滿足建設運行要求。在智能電網的各種技術中,智能電網柔性網絡拓撲技術成功地消除了電網對自然災害和可能出現的社會動蕩的負面影響,長期保持了電網的安全穩定。電網實時監控功能能夠及時、準確地識別電網運行中存在的問題和隱患,分析問題和隱患的原因,采用高效的綜合通信系統進行管理和推廣應用。此外,智能電網自動化技術還將電網功能交互、運行控制和配電管理有機結合起來,保證了資源配置的優化,在靈活性提高的同時,大大提高了抵御風險的能力。但工作人員也要注意到,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電網應用技術要求更高,只有高配置、高性能、高智能化的設備才能保證技術價值的最大化。
2智能電網特點
第一,環境保護。中國應努力實現環境友好型和資源利用最大化的目標,即建設環境友好型社會,實現環境污染最小化,盡量減少對環境的負面影響;二是耐久性。為保證電網在運行過程中的輸電穩定,在電網建設過程中再次加強了主體結構的強度,以減少氣候災害等自然因素對電網結構的影響,使電網在惡劣天氣下仍能穩定運行。自動化運行是電網走向智能化的重要標志之一。這種自動化體現在電網運行過程中。當故障發生時,可通過內部程序進行診斷和維修,并能及時恢復正常運行。它不僅提高了電網故障處理的效率,而且節省了人力。在智能電網建設過程中,通過電力工程技術的應用,實現資源的合理配置,在優化資源利用效率的同時,提高智能電網的運行效率。智能電網不僅節約了建設成本,而且提高了經濟效益。智能電網的另一個重要標志是其良好的交互性,它打破了傳統單向輸電方式的局限性,可以與用戶雙向互動,根據每個用戶的具體用電需求提供服務,有效提高了電力系統的服務質量。
3智能電網技術對于電力工程技術的影響分析
智能電網能夠符合人們現階段的生活,可以將業務流、信息流以及電力流做到高度的融合,且必須有著強大的體系來作為支撐,主要包括技術以及電網基礎兩個方面,需要有著足夠強大的能力來很好的抵御外界的攻擊和干擾,并能夠適應二次能源的接入。所以,這就促使著電力工程技術在不斷的創新和變革,使得各種電力工程技術得到廣泛的利用,例如網廠的協調技術、智能調度技術以及通信技術等等。就目前來說,中國仍處于發展中國家,在能源使用技術方面仍舊有著很大的技術提升空間。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要想真正的發展技術來提高我國智能電網建設的質量,就應該充分利用國際的形式,來揚長避短,只有電力工程技術得到不斷的更新和發展,我國的電力事業才能夠不斷的進步。同時,可以引進國外一些經驗豐富的人員,來為我國的智能電網建設提供新鮮的血液,更高的促進我國電網的發展。
4智能電網建設中電力工程技術的具體應用分析
4.1?? 高壓直流輸電和柔性交流輸電技術
在智能電網建設過程中,需要各種類型的電源。電力工程技術中的高壓直流(HVDC)和柔性交流輸電技術可以提供直流電源、交流電源等,滿足多種電力系統的需要。高壓直流輸電技術的應用,不僅可以對輸電網絡進行逆變和整流處理,而且直流輸電系統的整體重量輕。設置轉換器后,可以提高傳輸過程的安全性。柔性交流輸電技術是一種新型的電力工程技術,它利用通信控制、微電子等高新技術,將小污染的清潔能源輸送到電網中。由于整合了新型清潔能源,能有效隔離各種能源,緩解特高壓輸變電增加帶來的能源過度消耗,全面促進電力運行質量的提高。
4.2?? 質量優化技術
質量優化技術主要是指在智能電網建設過程中,對電能水平進行合理劃分,進而對電能質量進行評價,根據評價結果進行電力經濟效益分析,形成完整的電力系統系統。在評價過程中,應建立兩種不同的評價體系。質量評定可根據用戶的經濟技術需要進行。這樣才能在滿足用戶需求的基礎上提高智能電網的質量。在應用過程中,需要完善相關法律法規,以促進電力工程技術的合理應用。
4.3?? 能量轉換和接入技術
在未來的智能電網建設中,隨著傳統能源的日益緊張,低碳環保能源將成為智能電網的主要動力源。應用能量轉換與接入技術,保證電力接入規模,實現電力遠程輸出,是智能電網建設的重要要求。從能源類型來看,接入智能電網的主要是分布式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其中,分布式能源有兩種形式:分布式儲能和分布式發電。前者包括電池儲能、飛輪儲能和超導儲能,后者包括潮汐發電、風力發電和燃料電池發電,由于其取之不盡的優勢,可以有效彌補傳統不可再生能源的不足。此外,可再生能源的環保也非常符合智能電網綠色環保的要求。它可以優先減少污染和消耗。常用的可再生能源包括地熱能、太陽能和風能。對于可再生能源,采用并網技術可以更好地應用于智能電網。
5結束語
隨著全球人口的不斷增多,人們逐漸的步入能源時代,全球各個國家都爭奪能源的擁有權,尤其在經濟危機剛剛退去的時候,能源缺口的問題逐漸彰顯了出來。若想使得能源不足的問題得到有效解,則進一步強化智能電網的建設是有效的途徑。智能電網的建設是和可持續發展的理念相吻合的,同時具有很強的經濟性特征。在我國現今智能電網建設的受關注程度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并且已經依據實際情況制定出了具體的條例。在對智能電網進行建設的時候,要合理的應用相關方面的工程技術,給電網帶來穩定和安全的保障。
參考文獻:
[1]??? 高鳳閣.探究電力工程技術在智能電網建設中的應用[J].中國科技縱橫,2017(17).
[2]??? 甘東福.電力工程技術在智能電網建設中的應用探究[J].工程技術:文摘版:270.
[3]??? 孫志麗.電力工程技術在智能電網建設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今日科苑,20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