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璦男
摘 要:隨著新時期電影產業的不斷發展,音樂作為電影重要部分,在電影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文章結合小提琴音樂內容,有針對性地研究了小提琴音樂在電影音樂中的運用方法。在實踐探索過程中,分析了小提琴音樂在電影當中應用的形態,總結了電影中運用小提琴音樂的重要意義與途徑。
關鍵詞:小提琴音樂;電影音樂;電影
小提琴音樂獨具特色,其在電影音樂中的有效運用,提高了電影藝術風格,有利于增強電影的觀賞效果。隨著新時期電影制作水平的不斷提高,小提琴音樂被廣泛運用到電影音樂當中,其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研究小提琴音樂在電影中的運用的過程中,要提高對于小提琴音樂的認識,從而不斷提高研究能力。
一、小提琴音樂在電影中應用的形態
(一)原曲復制形態
原曲復制形態是指將較為經典的音樂作品直接應用到電影中,無需結合電影的具體需要進行再創作和加工。這種形式的應用頻率較高,如陳凱歌執導的《和你在一起》中,便直接應用小提琴演奏的《流浪者之歌》。該種應用形式的主要優點是電影可借助觀眾已經對音樂作品的了解迅速將其帶入劇情,從而在短時間內便可形成情感共鳴。經典的音樂作品能夠對觀眾形成較為強烈的帶動作用,讓觀眾自然形成與電影情節相同的情感及思維模式,以此產生對電影的認同。但由于電影與小提琴作品的融合難度較高,對于二者結合效果的把握難度也較大,因此需導演具有更高水平的審美能力。
(二)原創定制形態
原創定制形態是結合電影的具體情節、人物角色及情感基調等特征,專門創作的原生音樂作品。如斯皮爾伯格執導的《辛德勒的名單》中應用的小提琴作品由威廉姆斯創作,其與電影同名,并形成了廣泛的影響力。該音樂作品與電影情節高度匹配,小提琴演奏的高音部分猶如猶太人絕望的呼喊,而低音部分則如泣如訴,與電影情節相得益彰。該種音樂融合方式的優點在于可與電影形成更為緊密的關聯性,但原創音樂對作曲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曲者不僅要在音樂領域要具有一定的造詣,同時也要對電影藝術形式有所了解,這樣才能從中準確尋找到兩種藝術形式的契合點,創作出與電影融合度較高的音樂作品。
二、小提琴音樂在電影中運用的重要意義
(一)傳達電影人物情緒
將小提琴音樂作品應用于電影情節中,能夠有效促進情感的表現,創造出另一種獨特的藝術韻味,為電影內容增添新的元素,也為觀眾帶來更為新穎的體驗。在適當的情節中添加音樂元素,不僅能夠巧妙地烘托氛圍,還能從另一個角度表現出人物的情緒。人物置身于和諧的畫面中,表現出典型的性格特征,再加上小提琴音樂元素,便可形成獨具魅力的綜合藝術形式。將電影與音樂兩種藝術形式結合,可有效豐富當前娛樂生活的內容,在電影中加入小提琴音樂元素,也實現了藝術形式的突破創新,如在《屋頂上的小提琴手》中,小提琴音樂的加入儼然成為推動故事發展的主線和核心要素。電影主要塑造了一位偉大的父親形象,加上小提琴音樂的適當渲染,更能夠起到烘托氛圍與人物形象的作用,使觀眾在音樂的感染下,自然形成對父親形象的崇敬之情。
(二)烘托電影氣氛
電影中運用小提琴作品為背景音樂,可與相應的故事情節有機結合,從而形成對情節的烘托和推進作用。如廣受好評的電影《泰坦尼克號》,除了故事情節真實感人外,還有恰當的音樂背景作為烘托。觀眾之所以對主角在沉船時的永別畫面難以忘懷,一定程度上就是受到了音樂的影響,以至于再聽到相同的音樂時,便會不自覺地聯想到電影中惜別的畫面。無疑該音樂為提升電影的藝術水準提供了強大的助推力,畫面中慌亂的現場融入與之情緒相左的音樂,一面是急切和慌亂,一面是靜謐、細膩的惜別,這樣的對比更能襯托出離別的悲情,突出電影所要表達的主題。
三、小提琴音樂在電影中的應用
(一)直接引用式
直接引用式是直接將經典的小提琴作品應用于電影中,觀眾能夠從音樂中找到原型,從而產生更為直接的情感共鳴。如《和你在一起》中主要講述的是一位少年在追求小提琴夢想的途中經歷的事件。整部電影以小提琴音樂作為內在的主線,情節圍繞主人公的親情、師生情等主題娓娓道來。在影片開始,少年便以經典的《流浪者之歌》助孕婦生子,這也為整部電影作品和主人公的藝術才華定了基調,將觀眾帶入音樂和電影內容的緊張氣氛中[1]。在電影結尾,少年在車站演奏同樣經典且藝術水平較高的《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在展現高超技藝的同時,也傳達了濃郁的師生情誼。音樂能夠對電影內容起到獨有的烘托作用,而電影情節也為音樂的理解增添了更為豐富的內涵。少年在車站動情演奏時,畫面又轉換到多年前父親抱著被遺棄的少年的畫面,風中父親焦急的呼喊,伴著依舊響起的音樂,無聲與有聲的語言交織融合,形成更為撼動人心的力量,使人無法不為之動容。此外,電影中還引用了《蘇格蘭幻想曲》《引子與回旋》等多個經典的音樂作品,實現了兩種藝術形式互促互融的完美結合。
(二)電影音樂中小提琴與電影劇情的關聯
1.音樂與劇情緊密關聯,推動情節發展
小提琴作品應用于電影情節中,能夠有效烘托氣氛,升華思想主題。應用于電影中的音樂,需充分結合具體的情節發展、對話及情緒等多種因素,可見相較于其他音樂的創作,電影音樂的創作局限性更大。小提琴音樂的創作也需充分結合具體的情節內容,將音樂旋律與故事發展緊密契合,通過對不同配器的音色設置來表現出不同人物在不同狀態下的情緒表現。同時電影音樂的形式也更為靈活,可直接引用觀眾早已熟知的音樂作品,與電影內容有機契合,也可根據電影的具體內容和情感特征創作作品,顯然后者對觀眾產生的震撼效果會更為明顯。
2.音樂與劇情非一致性,形成反諷反差
小提琴音樂作品作為電影的背景配器,能夠對劇情的推進和人物情緒的表現起到潛在的推進作用,從而以更為細膩的筆觸勾勒出人物的內心世界。小提琴音樂在電影中也占有難以替代的核心作用,如《功夫》以其荒誕的劇情和夸張的表演廣泛贏得了觀眾的認可,其中詼諧的部分主要體現于在幽默的故事情節中引用《流浪者之歌》。原曲目的演奏技巧高超,左右手協調配合,以短促的十六分音符襯托電影中包租婆追趕主人公的歡鬧、熱情的畫面,視覺與聽覺的雙重刺激為觀眾帶來了強烈的藝術反差,視覺上是雞飛狗跳式的搞笑,而聽覺上卻有一種難以言表的悲涼,在捧腹的同時,觀眾也體驗到了導演所要表現出的諷刺效果[2]。
(三)有效渲染電影氣氛
小提琴的音色悠揚,是表現情感的絕佳途徑。作為電影中的音樂背景,小提琴更能起到烘托氣氛的作用,在特定的情境中發揮出獨特的藝術效果。小提琴作品能夠與電影情節完美融合,使兩種藝術形式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共同傳達出所要表現出的意蘊。如在電影《聞香識女人》中,便運用了《只為伊人》曲目,從而形成一種貴族氣質。該作品剛柔并濟,能夠恰當反映電影人物的心理,并為推動故事情節提供了有效的助力[3]。電影開始的畫面為金黃的落葉伴著悠揚的小提琴聲飄灑到校園的每個角落,如同是對生命短暫的哀嘆。該背景音樂的舒緩特質也為整部電影奠定了溫情的基調。隨著對音樂處理方式的不斷變換,電影中顯現出更多生命的顏色,歷盡千帆后音樂又歸于平緩,但物是人非,表現出人物對生命態度的被動和無奈。音樂作品隨著電影情節的展開逐漸成熟,最終實現了技巧及精神層面的升華。影片結尾中校終于獲得了愛情,完成了畢生的心愿,此時小提琴作品又以悠揚的曲調渲染浪漫氣氛,表現出一種溫馨、幸福的情感,此時小提琴也充分發揮出自身的抒情性特征,為電影結尾畫上了完美的句號。
四、結語
總之,小提琴音樂在電影音樂中的運用,要結合電影場景,科學引入小提琴音樂,這樣不僅烘托了電影氣氛,也進一步提高了電影的藝術氣息。作為相關研究人員,更要全面掌握小提琴音樂藝術特點,不斷加強研究能力。
參考文獻:
[1]羅浠勻,楊富惠.電影配樂Theme FromSCHINDLERS LIST中的作曲技術理論分析[J].黃河之聲,2019(4):24-27.
[2]何佩容.試析小提琴音樂在電影音樂中的運用[J].藝術評鑒,2018(3):31-32.
[3]張瑛.“樂器皇后”小提琴在電影音樂中的特殊魅力[J].北方音樂,2017(22):10-11.
作者單位:
安徽藝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