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揚
摘 要:歷史上,廣播電視新聞的出現,改變了傳統的信息傳播方式,可以將信息快速傳播,為人們提供便利的信息傳播通道。進入全媒體時代,廣播電視新聞存在一些問題,因此文章分析了廣播電視新聞的價值,找出了現階段廣播電視新聞存在的具體問題,然后結合全媒體時代的特征對未來廣播電視新聞的發展路徑進行探究,以期促進全媒體時代廣播電視新聞的發展。
關鍵詞:全媒體時代;廣播電視新聞;創新
在全媒體時代背景下,借助新型媒體形式,信息的傳播速度更快,傳播形式更加多樣化,在采編內容、創意方面也有了很大的進步,而廣播電視新聞由于本身存在時效性的問題在全媒體時代缺乏競爭力。面對全媒體時代的到來,廣播電視新聞不能有效地進行信息的傳播,就很容易被市場淘汰,因此需開辟新的發展途徑,促進廣播電視新聞的長期發展。
一、廣播電視新聞存在的價值
在歷史的長河里,廣播電視的誕生標志著人類文明的進步,人類進入全新的“視聽”時代。廣播電視的普及改變了人類的信息傳播習慣,人們可以通過廣播電視了解國家大事以及各地的新聞事件,而且通過記者的后續跟蹤報道,人們還可以知道事情發生的整個經過,可以極大程度地滿足人們的好奇心。對于曾經那個信息傳播不怎么發達的年代,廣播電視的出現,深深地影響著人們的生活方式,其傳播信息的優勢,使人們足不出戶就可以了解到世界任何一個地方發生的事情,成為人類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由于現代科技的不斷發展,手機成了人們傳遞信息的主要工具,但廣播電視媒體依然擁有自己獨特的應用前景。它的優勢不僅有人們長期養成的收看收聽習慣,在大型文體活動的直播、車載廣播等方面,廣播電視仍有著一些不可替代的優勢。此外,在媒體融合的大背景下,傳統廣播電視媒體也為互聯網媒體提供了大量豐富的內容,并且其媒體公信力和權威性是一般互聯網媒體無法比擬的。
二、廣播電視新聞存在的問題
(一)新聞采編內容乏味
內容是廣播電視新聞采編工作的核心,內容的好壞直接影響整個廣播電視影響力的高低。刻板枯燥的內容,很難引起人們的好奇心,并吸引人們進行實時關注,進而導致收視率的下降。就我國目前廣播電視新聞來講,傳播的內容相對來說比較傳統,內容單一化,無法吸引人們的注意[1]。而且對于內容的把控效果不理想,結構過于籠統、老套,以至于人們一看到廣播電視新聞播出就知道接下來要發生什么,會以什么形式進行信息的傳播。例如播報領導來到地方視察,一開始就是會議的探討工作,接著就展開會議的內容,沒有能吸引人的點。在現代科技迅猛發展的今天,人們對于信息傳播的內容有了更高的追求,相比于單一化的內容,他們更喜歡圖文并茂地進行消息的傳達,因此強化新聞采編的內容才是王道。
(二)新聞采編工作缺乏創意
新聞采編的前期設計和后期編輯缺乏創新性的融合,他們沒有充分運用現代科技帶來的便利條件,而是通過自己依舊陳舊的觀念,對前期設計和后期編輯進行重復且低效率的工作,不懂得融匯貫通進行思想上的融合,導致觀念不能及時跟上時代的腳步,內容作品沒有新意,不能吸引人們的眼球,不利于收視率的提高,對新聞采編工作的有效發展起到消極影響。因此對新聞采編人員進行定期培訓,提高他們的創新能力,加強現代科技的融合,優化采編工作,提升創意,更好地進行新聞寫作。
(三)新聞采編的內容淺顯
廣播電視新聞的傳播時效性與新媒體形式相比較差,而且常常忽略對采編內容的深度挖掘與整理,人們總是在第一時間通過網絡知曉最近發生的國家大事、新聞趣事,所以廣播電視新聞傳播的二次新聞很難吸引到他們。因此要結合網絡科技,提高廣播電視新聞的時效性,為人們提供優質的服務,將新聞內容更加生動形象地表現出來,為人們提供舒適的服務體驗,使得廣播電視新聞能夠做得更大更強。結合現代網絡技術,不斷進行內容上的更新和創意表達,有利于廣播電視新聞的長久發展。
三、全媒體時代廣播電視新聞的突圍路徑
(一)轉變采編工作者的觀念
想要新聞采編工作能夠順利進行,首先要對新聞采編工作者的陳舊觀念進行轉變,對新聞采編工作者進行定期的培訓,帶領他們領略感受先進的科技帶給人們的便利。培養采編人員對于信息的敏感度,使其知道什么信息是有用的,能夠帶來收視率提升的,關注民生,迎合大眾的喜好,根據時下熱點進行新聞的采編工作。只有服務大眾,才能做好新聞采編工作[2]。例如,聘請新聞采編方面的專家,對采編人員進行專項培訓,招收對新聞采編工作有極大興趣的人才,進行工作合理化分配,新人的融入,有利于創新思路的開拓,對于采編工作的氛圍有良好的提升作用。新鮮血液的有效配合,可以帶動整體的工作氛圍,讓工作在一個快樂的氛圍中進行,擺脫沉悶的氣氛,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在進行新聞采編工作時,完成采編內容的同時,多融入當今時下的熱點,利用所謂的“蹭熱度”,在提高內容創意的同時,融入采編工作者自身對此事的深層理解,以更加新穎的形式表現出來,給觀眾煥然一新的感覺。對新聞采編人員進行不同類型的新聞采編方式的培訓,可以利用出差的便利,讓采編人員對先進的廣播電視新聞的傳播方式進行參觀學習,然后進行有效的融合,結合自身的采編方式,整合出一套適合自己發展的新穎的采編工作方案。擬好內容大綱,使標題更能吸引人,保證內容質量的高效輸出,減少“標題黨”的出現,為信息的高效傳播打下良好的基礎條件。
(二)對新聞采編內容進行創新
廣播電視新聞想要在全媒體時代站穩腳跟,需要對新方向、新視角進行挖掘,提升受眾對于新聞的關注度。因此在全媒體時代,廣播電視新聞采編工作的創新要從內容上進行創新,不斷結合現階段的科技,融入先進的、新穎的因素,讓新聞更加生動地展現在人們的面前,保證核心內容不變的情況下,使內容更加豐富多彩。結合自身的能力水平,將新聞采編工作做得更加細致,使新聞報道更加有趣[3]。例如在“科技改變人類”的相關報道中,只是單方面地強調了科技的最終研發成果,對于科技如何改變人類的生活方式等只字未提,對于科學家如何辛苦工作以及家人對他們的幫助有多大等沒有進行具體的講述,因此內容就顯得格外淺顯。實際上,針對觀眾有興趣了解的事情,可以進行跟蹤報道。對于上述報道,除了采訪科學家以外,更應該對幕后默默工作的人員,以及科學家背后默默支持的家人進行實時采訪。這有利于內容的完整體現,也能使新聞更加吸引人的眼球。后期還可以建立公眾號,在公眾號里進行相關內容的推送,有利于拉近與觀眾的距離,進行深入的近距離溝通。創建“小喇叭”專欄,專門給讀者提供暢所欲言的空間,以便更好地接收讀者的建議或意見,以便以后更好地進行創新改革,這對掌握觀眾讀者的興趣點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為以后熱點的推薦打好有利的基礎。
(三)加強互聯網的使用
隨著互聯網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網絡資源更加豐富,內容也更加多樣化,各種形式的信息平臺脫穎而出,QQ、微博、微信、快手、抖音、火山小視頻的出現,將信息快速實現共享。這些平臺給新聞采編工作者提供了大量的可用素材,對于采編工作的順利進行奠定了一定的物質基礎,改變了傳統采編工作的工作模式,對新聞內容質量的有效提高提供了輔助力量。因此有效利用網絡平臺的資源共享性,對信息進行合理的融合、消化,有利于發掘新聞內容新意。同時可以強化與受眾之間的溝通,加強與受眾之間的互動,建立官方公眾號,利用官方平臺進行與受眾的近距離溝通,滿足新聞采編客觀性、嚴肅性的同時,有效地與受眾進行交流,了解受眾的需求,在公眾號內容的最后進行話題引導,例如“對此,您有什么想法”,建立與受眾群體之間的聯系,讓受眾能夠積極參與話題的探討中去,影響更多的人參與話題,有利于廣播電視新聞的長遠發展。公眾號的運營、日常維持,要交給專人進行管理,有利于捕捉受眾的心理活動,更好地了解受眾的真實需求,保證新聞的時效性,留住更多的受眾,對廣播電視新聞的發展起到良好的推動作用。
參考文獻:
[1]耿輝旺.媒體融合下廣播電視新聞采編工作方法思考[N].山西經濟日報,2020-07-18(4).
[2]黃文軍.淺談融媒背景下廣播電視新聞業務的應對及創新[J].新聞研究導刊,2020(13):148-149.
[3]馮堯,方菁.新媒體時代廣播新聞發展探析[J].傳媒論壇,2020(15):50.
作者單位:
新鄉廣播電視臺廣播新聞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