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昱 范予晨 楊旭
思想政治教育作為黨的政治優勢和重要法寶,在大學生成長成才教育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而在傳統教育思想的長期影響下,大學生思政教育領域卻普遍采取單向灌輸的方法,這樣的教育模式大大降低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部分學生的抵觸心理。如今,隨著互聯網環境下新媒體突飛猛進的發展,“互聯網 + 教育”的模式給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帶來了很大的機遇。本文以天津市部分高校大學生為研究對象,結合 ROCCIPI 策略,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內容與方式創新的視角出發,依照七個維度的理論內涵和解釋思維模式,對新媒體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建議。
ROCCIPI 技術是一種系統、全面而富有邏輯的分析框架和工具。ROCCIPI 技術早期應用于立法研究中,隨后逐漸被引入社會科學領域。其核心框架具有7個核心維度,包括規則 Rule、機會 Opportunity、能力 Ca- pacity、交流 Communication、利益 Interest、過程 Process 和意識 Ideology。ROCCIPI 技術具有自身獨特的解釋力和分析視角,采用了系統全面又富有邏輯的分析與解釋框架,可以客觀和精準地闡明政策話題以及提升解決問題的可行性。
規則(Rule)
規則指的是結合新媒體技術的特點,教師和大學生在思想政治教育與學習中應該遵守的行為準則。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和社會的不斷進步,大學生面臨的教育環境也逐漸發生了改變。網絡環境已經發展成為教育環境和校園環境重要的組成部分,必然成為環境育人的重要組成技術,而新媒體技術也將成為大學生思想品德形成、發展的重要環節。網絡具有高速開放性、深度融合性、顯示補償性、特殊滲透性,其通過多樣化的文化形態、豐富的教育資源、靈活的載體傳播性、廣泛的參與性,成為了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不可忽視的媒介和新領域。
機會(Opportunity)
機會指的是大學生新媒體思政教育中的有利條件和機遇。新媒體是相對報紙、廣播、雜志、電視四大傳統媒體而言的,與傳統的教育方式相比,新媒體具有獨特的優勢。首先它改變了傳統教學模式中黑板粉筆的單一的表現形式,可以將抽象的知識形象化,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其次以微信、QQ、微博、自媒體平臺等為載體的新媒介,可以在短時間內將文字、視頻、漫畫等方式的教育內容迅速傳遞給學生,學生學習的空間、時間不再受限制。同時,大學生可以利用隨時隨地進行學習的優勢,選擇感興趣的方式進行學習,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將學習到的知識轉變為自己思想上的進步。
能力(Capacity)
能力指的是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新媒體技術相比傳統教學模式的優勢。
與新媒體技術相比較,傳統教學形式的弊端就暴露了出來:第一,教師教學熱情不高,部分教師對學生不負責、對自己要求不嚴格,課堂教學熱情不高,課堂下缺少與學生的交流,做不到思想引領、言傳身教;第二,教學內容重復、教材編排不合理,且許多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教材都是文字敘述,枯燥乏味;第三,多數教師使用的教學方法單一、教學手段落后、教學模式枯燥。目前高校思想政治課教學大多采用滿堂灌、填鴨式教學,教學模式枯燥導致很多學生厭倦學習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第四,思想政治教育實踐環節存在不足,只注重形式,許多學生仍然不明白什么是馬克思主義,沒有形成堅定的馬克思主義信仰。
交流(Communication)
交流是指在新媒體技術和傳統教學模式下學生的學習效果。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負責教,學生負責學。在多數時間中,課程僅僅是教師對學生單向的“培養”活動,它表現為:一是以教為中心,以教師為主。教師是課堂的主宰者,所謂教學就是教師將自己擁有的知識傳授給學生。在這樣的課堂上,“雙邊交流”變成了“單邊活動”。在這種課堂中,學生被教會了知識,卻并沒有學到知識的精髓。二是以教為基礎,先教后學。學生只能照貓畫虎,復制教師講授的內容。久而久之,傳統的教育模式變成了遏制學生創新的枷鎖。教師越教,學生越不會學、越不愛學??傊瑐鹘y教學只是教與學兩方面的機械疊加。
而在新媒體傳播模式下,教師的身份逐漸淡化,而是轉變為一個平臺,為學生提供自由交流的機會。大量的組織、平臺形成一個個內容聚集地,在這個聚集地里,學生自己生產內容,可以不通過教師,直接獲取和傳播信息。通過漫畫、視頻、微電影等不同新媒體方式,可以加深學生對思政理論課知識的印象,知識吸收度較傳統模式更高。
利益(Interest)
利益是指通過新媒體技術能夠為大學生在學習思想政治教育獲得的益處。新媒體為大學生提供了能夠自由交流的平臺,與傳統教學模式不同的是,新媒體對參與討論的用戶沒有身份的限制,這激勵所有學生自由地發表自己的意見。學生在這種環境的激勵下,可以對自己感興趣的話題進行自由選擇,自我認可度油然而生。其次,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利用它進行教學互動,有利于教學質量的改進。也能更好地幫助老師了解學生的真實想法,為樹立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提供有利方法。
過程(Process)
過程是指在比較新媒體與其他方法的聯系與區別的過程中,找到一些促進新媒體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發揮積極作用的經驗、辦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對象是人,需要重視教育的成果,也就是對授課內容的接受程度,故不能一味地使用填鴨式教學方式,可以適當在教學過程中引入激勵機制,提高學生對思想政治教育的興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與時俱進,在發展的過程中,不斷把握其特點,運用其規律,更好地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理論基礎和實踐內涵,從而更好地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價值和作用。思想教育的內容雖然屬于意識形態,但它的運用是離不開實踐的,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只有通過實踐,才能豐富理論知識的內涵,加強大學生將所學知識的滲透性。我們應該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斷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特點,利用新媒體平臺更好地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理論基礎和實踐內涵,從而更好地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價值和作用。
意識(Ideology)
意識指在利用新媒體技術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施過程中,教師和學生對這一改變的重視程度以及評價。當代大學生普遍認為,新媒體時代使他們獲得了獲取信息的主動權,可以自行決定獲取信息的時間、地點以及方式,改變了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與教師的角色得到轉變,充分發揮了自己的主體性。
過去的思政課任課教師對學生的生活方面關注不多,師生感情無法得到進一步升華,而在如今的新媒體時代,教師愈加注重學生思想和生活方面的問題。通過新媒體,教師與學生在課下可以進行更加緊密的交流,在把握學生思想動態、對其起到引領作用的同時,能夠為學生解決生活上的煩惱,一方面增進了師生感情,另一方面也讓教師在發揮了其在課后的作用,一舉兩得。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廣泛開展理想信念教育,深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夢宣傳教育,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綜上,筆者依托ROCCIPI 技術,對新媒體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以下建議:積極推進思想政治工作進網絡,構筑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陣地;不斷提高思想教育工作者運用新媒體技術的能力;提高大學生的新媒體素養,加強大學生新媒體自律教育;建立健全信息監管機制,提高新媒體信息監控和管理的實效性;利用校園網教育資源,開展豐富多彩的新媒體技術校園文化活動。
作者簡介:
劉昱,女,漢,1991-03,山東臨沂人,碩士,助理政工師,研究方向:黨的組織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