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納稅一直以來都是我國公民應該做到的義務。但是我國企業在具體運營的過程中,太高的稅收往往會阻礙企業的發展。稅收也是企業發展過程中成本的重要的組成之一。通過尋找合理的避稅方法減少企業投資成本,能夠使企業在競爭中占據一定的優勢,進一步提高企業競爭力。企業進行合理避稅,能夠有效促進企業的發展,也有利于我國社會的長期發展。本文就新形勢下企業如何合理避稅減輕企業稅收負擔展開相關論述。
關鍵詞:企業發展;合理避稅;相關策略
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稅收制度也在不斷地被完善。我國企業在發展過程中,市場競爭也越來越激烈。新形勢下的企業如何利用相關策略進行合理避稅不僅能夠有效增加企業的投資成本,同時也能夠提高企業本身的競爭力。目前,如何合理避稅已經成為各大企業越來越重視的問題之一。在國家法律允許的范圍內進行合理避稅是增加企業競爭力最直接的方式之一。
一、合理避稅的可行性和相關意義
(一)企業之間競爭的產物
目前,我國市場已經對外進行展開。我國企業在發展過程中,市場化程度在不斷提高。因此,企業與企業之間相互競爭時,雙方的成本是決定競爭成功的關鍵。企業的稅收成本又是企業的外部成本的重要組成部分。總的來說,減少稅收成本能夠有效提高企業的競爭力。在合理避稅方面,國外的部分企業已經形成比較成熟穩定的財務機制,達到了能夠通過合理避稅提高企業本身競爭力的水平。我國的企業雖然在合理避稅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依然存在許多問題。
(二)能夠有效實現企業經營目標
合理避稅能夠有效減少企業外部支出成本,進一步實現企業經營目標。我國企業在運營過程中往往是采用壓縮內部成本的方式來提高企業競爭力,比如減少控制費用、減少工人工資成本等方式。但是采取壓縮內部成本的方式往往會造成工人的工作積極性較低、服務質量低下、產品質量較低等現象,往往會對企業的長遠發展產生一定的影響。因此,思考如何通過減少外部成本來控制企業財務達到經營目的是最為有效的解決方法。而這一解決方法最有效的方式就是企業進行合理避稅。
(三)能夠有效減輕企業稅收負擔
目前,我國已經成為一個稅收負擔較重的國家,進行合理避稅是企業進一步發展的重要選擇。稅收主要是國家為了實現國家的相關職能,是基于政治權利和法律規定的課征。稅收具有強制性和不直接償還的性質。因此,企業在發展過程中是必然存在流出一定資金的情況的。雖然我國稅收較高,但在企業發展中,其依舊不能采取逃稅、漏稅等違法行為。采取合理避稅的方式減少企業外部支出,提高企業競爭力才是唯一的選擇方式。
二、合理避稅的相關特征
(一)合法性
相關管理人員在進行稅收籌劃的過程中,一定要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進行。如果進行稅收籌劃違反法律規定,企業逃避稅收的相關業務,企業的該行為就屬于逃稅行為。納稅的義務人必須依法進行繳稅,稅收的相關機關也要依法進行征稅。但是在現實生活中,企業在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的情況下,選擇如何納稅的方式也有很多種。選擇不同的納稅方式,企業所需要承擔的稅收負擔也是不相同的。因此,企業合法納稅時,可以選取稅收負擔較低的納稅方式進行納稅[1]。
(二)稅收籌劃性
企業在選擇納稅方式的過程中,一定會進行納稅方式的規劃和設計。我國相關稅收機關在征稅的過程中,企業納稅業務具有一定的滯后性。換句話說,征稅機關在對企業征稅之后,相關企業有一定的時間進行稅收籌劃。對于企業流轉稅來說,往往是企業進行交易之后才進行繳納流轉稅的。企業相關收益進行分配后,再進行所得稅的繳納。企業相關的財產取得后,才需要繳納財產稅。因此,納稅是具有稅收籌劃的可能性的。企業在進行投資、經營、理財等活動時,所需要繳納的稅收是具有針對性的。稅收的待遇也會因為對象不同而發生一定的改變。因此,納稅人在納稅的過程中是可以選擇稅收較低的稅負進行稅收籌劃的。如果企業舉行的相關活動已經正式發生,應該繳納的稅收已經確定了,企業如果再謀劃少繳稅,這就不是稅收籌劃,而是偷稅逃稅的違法行為[2]。
(三)具有一定的目的性
所謂“節稅”,一方面是指納稅人選擇低稅負進行繳稅;另一方面則是指納稅人將繳稅的時間進行延滯。企業將納稅的時間延后,不僅可以避免過高的稅率,也能夠減輕企業的稅收負擔,進一步減少企業不必要的利息支出。稅收籌劃是企業發展過程中,將企業利潤最大化的重要方式。進行稅收籌劃也能夠有效提高企業經濟管理水平,也是企業相關領導進行決策時的一個重要依據。成功的稅收籌劃能夠有效減少企業的稅收負擔。因此,合理避稅具有一定的目的性。
三、合理避稅的主要方式
(一)選擇合適的企業類型
企業類型選擇法主要是指投資者依據相關法律規定對企業的類型進行選擇,進一步達到減輕稅收目的的方法。該種方法主要是利用了內資企業和外資企業之間的稅率差異來實現合理避稅的。我國的企業類型主要由外資企業和內資企業所組成,法律規定內資企業和外資企業所實行的稅收政策是不相同的。當然,相同類型的企業由于其內部組織的形式不同,稅收的政策也會發生一定的改變。總的來說,不同類型的企業所需要承擔的稅負也是不同的。投資者在進行投資的過程中,對想要投資的企業類型進行稅收思考是重中之重。投資者在選擇投資對象時,需要考慮內資企業、外資企業、投資方式、投資區域和投資時間等,從而實現合理避稅的目的[3]。
(二)租賃避稅法
企業通過租賃或者是利用業務是有效減輕企業稅負的重要方式之一。通過租賃的方法,企業能夠得到稅收方面的相關優惠,也能夠以支付租金的方式減少企業的生產利潤,減少企業的納稅金額。許多跨國的大型企業常常采用租賃的方式來減少國際納稅金額。企業內部也可以采用機器租賃的方式進行合理避稅。
(三)成本費用避稅法
成本費用避稅法主要是企業內部通過對企業成本費用進行相關組合與核算,使企業成本費用達到一個最佳的值,進而實現少納稅或者是不納稅的避稅方法。企業使用成本費用避稅法時,需要在政府稅法、財務規定的范圍內進行使用。通過成本費用的最佳值來減少企業納稅,能夠擴大企業的外部成本并有效提高企業競爭力。成本費用避稅法在具體使用過程中也涉及材料計算避稅法、費用分攤避稅法等方法。企業相關管理人員將成本費用合理地進行組合,使其達到最佳值,進一步達到合理避稅的目的。
四、企業合理避稅的有效策略
企業在運營過程中的主要目的就是使利潤達到最大化。近年來,我國的稅收制度也正在不斷地被完善。企業也需要做到與時俱進,不斷地學習相關的法律和法規,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進行合理避稅。企業在依法納稅的同時,通過對企業的相關經營活動和財務活動進行相關籌劃,實現企業財務管理目標并合理避稅。企業可以從籌資階段、投資階段、日常經營活動等入手,達到企業合理避稅的目的。
五、結語
總而言之,我國企業有著繳稅的義務,但是同時企業也能夠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進行合理避稅。企業在運營過程中,往往需要較大的資金,資金流動較大,企業采取合理的避稅方式能夠有效減輕企業的稅收負擔。解決企業外部成本的同時,也能夠加強企業的效益,實現企業的利潤最大化。企業合理避稅具有合法性和目的性,相關管理者需要采取正確的方式進行避稅,實現企業利潤最大化的同時,增加我國的財政收入。我國企業也應當為國家經濟建設貢獻出自己的力量。
參考文獻:
[1]陳志明.探究新形勢下企業如何合理避稅減輕企業稅收負擔[J].新經濟,2014(14).
[2]李靜.納稅籌劃在企業經營活動中的應用[J].管理觀察,2016(18).
[3]趙志茹.淺析稅收籌劃在企業財務管理中的應用[J].現代經濟信息,2017(13).
作者簡介:馮中遠(1984—),男,江蘇揚州人,中級會計師,本科,主要從事財務會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