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山紅
幼兒語言能力是指聽、讀、說的能力,語言能力的掌握對于幼兒的學習以及生活影響較大,特別對于正處在語言發展關鍵時期的幼兒來講,顯得尤為重要。那么,怎樣使得這些語言能力在數學教學活動中得到良好的訓練,讓師幼間、小朋友之間無障礙溝通?
一、在繪畫活動中培養語言表達能力
語言應是思維的一種反應,繪畫是孩子思維的標志、是孩子思維發展的外在表現形式。遵循幼兒年齡特性,本人常常利用繪畫的形式開展數學教學活動,讓幼兒在輕松、愉快、自然的學習氣氛中發展語言表達能力。
如:大班幼兒學習“數字6的認識”時,我會有針對性地提供一組數字(比如1、2、3、4、5、6),請孩子們完成一系列的嘗試,依據數字繪畫“我喜歡的XX”、說“我的畫”、與好朋友結對說說“我們的畫”。再者出示一幅背景圖,讓孩子們或用大小、顏色不一的物體來表述,孩子們的畫里或是簡單的“草地上有6只小雞”“花園里有6朵花”,也會出現“草地上有1只母雞,5只小雞”“蘋果樹上有4個紅蘋果,2個青蘋果”,在繪畫的基礎上加深對數的認識,了解“6里面有6個1,5添上1是6,4添上2才是6。”從而讓幼兒將自己熟悉的意境利用流利的語言大膽表達出來。
二、在游戲活動中提升語言表達能力
游戲是幼兒喜愛的活動,能夠引發他們愉快的自主參與,帶給其無窮的樂趣。在游戲的過程當中,使用、練習語言的時機多,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發展,亦有明顯作用。
在教學中,我總會把教學內容貫穿于游戲之中,借助教具、實物等,使小朋友在輕松愉快的情緒中學習,取得理解快、感受深、記憶牢的效果。如:小班孩子們認識5以內數時,我會與孩子們玩“請你跟我這樣做”“請你跟我拍拍手,我已經拍了3下手;請你跟我跺跺腳,我已經跺了2下腳。”要求孩子們一邊跟我說一邊跟著做;中班孩子們學習方位時,我會與孩子們玩“躲貓貓”;大班孩子們學習相鄰數時,我又與孩子們玩“鄰居手拉手”“孩子們每人帶一個1~10的胸卡聽音樂四散走,音樂一停,立刻找到比自己大1以及小1的數字,三人手拉手,然后說一說。在不同類型的游戲中讓小伙伴多看、多聽、多講,為小朋友創設交往、表達的機會,使得他們漸漸變得勇敢、自信起來,為語言能力的進一步發展打下根基。
三、在學習情境中激活語言表達能力
將教學活動具體內容融入故事情境,并將整堂課以故事為主線貫串起來,鼓勵、引導幼兒進入故事情節,扮演其中主人公的角色,進行探究和思索。我總會創設適當的學習情境,激起幼兒想“說”的欲望。
如學習“基數和序數”時,我先請孩子們欣賞《拔蘿卜》這首歌曲,借助電腦媒體,播放拔蘿卜的情景,幼兒的注意力被深深地吸引住了。接著我請孩子們玩“拔蘿卜”游戲,孩子們戴上頭飾,隨著音樂參與活動,由于創設的情境生動有趣,幼兒都被吸引了。最后,我請孩子們說說“我們共有幾個人?幾種動物參與拔蘿卜啦?我是第幾個參與拔蘿卜的?”教學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這樣的學習情境,促使每一個幼兒都有機會說,雖然他們的能力水平各有差異,但給幼兒增強了“說”的信心,激發了幼兒想“說”的欲望,讓每一個幼兒在自身的基礎上能更進一步。
四、在感悟學習中發展語言表達能力
每個孩子能力均有差異。比如在設計區域游戲時,充分考慮幼兒的個別差異,提供不同的區域供幼兒選擇,且在同一區域中還提供不同層次、難易不同的材料。在中班上學期《玩具總動員》主題中,我們就是根據幼兒的興趣出發,開設了各個區域,如美工區的汽車設計、汽車制造、汽車裝飾、汽車展示區等不同活動區域,并且每一個區域均有一定的范圍,或半成品、成品等,小朋友依照自身的不同能力選擇不同的玩法。“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他們對游戲充滿了興趣,在游戲過程中大部分幼兒都比較喜歡表現自己,他們會在游戲中發現溝通的妙處,更會在溝通中感悟學習。
幼兒年齡小,基數、序數、相鄰數、圖形、加法、減法、大小、長短……這些數學語言他們比較難懂。我在教學時,總是把數學語言變為生活語言,讓幼兒感受語言的美,鼓勵他們多說,從而喜歡自己去“說”。漸漸地,孩子們想“說”的積極性得以提高,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不斷提升,愈來愈流利的語言促使相互之間的溝通變得無障礙。
責任編輯?李少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