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蒙

楊東海出生在藝術世家,家人的耳濡目染讓他從小就喜歡畫畫。他說:“我的爺爺、姥爺、爸爸、媽媽、叔叔都會畫畫,父親那時一直畫京劇臉譜,我叔叔是小學美術教師,從小就跟他學習國畫。姥爺是做京劇盔頭的,當時也是為京劇名角兒做京劇盔頭。媽媽傳承了姥爺的衣缽,同樣是做這一行。所以耳濡目染,我也喜歡畫畫。”家里有人從事京劇盔頭行業,自然楊東海也喜歡,但除了這個愛好之外,畫石畫同樣也是他的愛好。盡管小時就接觸過石畫,但直到二十歲時才投入其中。
初見楊東海的石畫作品會有一種雕刻的質感,會給人一種雕刻上去的錯覺,事實上這是一種石畫風格。在繪畫風格上,楊東海有自己的獨到之處。他說:“許多人畫石畫,尤其是選擇丙烯色料的人,會讓人有一種把石頭當作紙的感覺,只是將顏色覆蓋在石頭上,而這塊石頭本身的特點并沒有凸顯出來,我在表現石頭本身特點這方面更為注重。在設計石畫時我基本遵循兩個原則:第一,隨形而繪。第二,注重對石質的表現。讓石頭和畫融合在一起,感覺畫在石頭上的畫就像是石頭本身的樣子,但又不可能是石頭本身,想表達一種渾然天成的效果。”


石畫和石雕是完全不同的,盡管石畫的表現上有類似于雕刻的樣式,但用到的材料只有毛筆和顏料。對于材質,石畫的要求也非常簡單,就是一塊普普通通的鵝卵石。據楊東海介紹:“現在畫石畫有很多人使用的是丙烯色料,這種色料相對于傳統的水粉色料更容易上色,著色能力也比較強,畫完后不用經過特殊處理就可以讓顏色保持在石頭上。如果用水粉上色就要對畫作表面做一些特殊的處理,需要再涂一層漆,將其顏色固定。”
當被問到自己在石畫設計中所處的優勢時,楊東海說:“我認為我自己沒有所謂的優勢和劣勢,如果非要說自己的優勢那就是喜愛。愛好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內心喜愛你才不會覺得自己做的這件事是件辛苦的事。我喜歡晚上搞創作,很多時候是畫著畫著天就亮了,盡管坐了一宿,熬了一宿也渾然不覺得累。其實不只是我這個行業,很多非遺從業者也都是憑借著這份喜歡而堅持下來,喜愛也是支撐自己走下去的動力源泉。”
任何事情都是優劣并存,對于劣勢楊東海同樣很客觀。他說:“我的劣勢就在于我在這方面花費的時間不夠多。正常情況下一周五天工作日,我要奔波于五所不同的學校給學生們上課,有時一周要去七所學校給學生上課。自己的時間不是在給學生上課就是在去給學生上課的路上,所以自己能利用的時間就相對少一些。另外,我除了石畫之外還繼承了父母的衣缽做京劇臉譜和盔頭,這無疑讓石畫所占的時候又少之又少。”
除了時間不夠充裕外,鵝卵石的來源也成了楊東海客觀存在的劣勢。他說:“由于在學校授課是石畫課程,對于石頭的使用量比較大,所以石料大多都是網上采購。這些石頭普遍來源于南方,常年經歷著河水的沖刷,因此它的表面都非常光滑,這對于石畫來講是一個好處,光滑意味著在畫畫之前不用再多一步打磨的工序。再一個就是它的形狀很規矩的,這里所謂的規矩就是這些石料不是圓的就是橢圓的,這就是一個弊端,它們的形狀會限制你的發揮和想象。”
最初楊東海作石畫,有一個工作就是撿石頭。他回憶道:“那時北京市內就有采石場,距離現在有三十年了,我都是騎自行車或者坐公交車去田村的采石場。據說北京曾經是海,苦海幽州形容的就是北京。事實上從地質上看也是如此,北京的地質挖到一定深度之后確實全是鵝卵石。北京的鵝卵石無論是從石質還是形狀上都與南方買來的鵝卵石有著差異。北京的鵝卵石雖表面粗糙但形狀各異。盡管撿回來之后會比較費事還需要打磨,但它的形狀可以讓你盡情地發揮想象。”
事實上,撿石頭的過程同樣是創作的過程,楊東海每每撿起一塊石頭就要端詳一會兒,在腦子里想著這塊石頭能不能用、該怎么用。他說:“要是能撿到一塊好石頭可以高興好久。”那時沒有車,楊東海每次去撿石頭都是背著雙肩背,回家時背著一包石頭。他表示,包雖然沉,但心里是甜的。


石畫被設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時間并不長,它不同于其他非遺項目,石畫技藝原來被稱作民間工藝。楊東海說:“盡管石畫曾經是民間工藝但它又與所謂的民間工藝不同,其他民間工藝如面塑、風箏、剪紙、糖人這些項目的普及性非常強,并且專門從事這些行業的人非常多,技藝門派也多。比如說面塑行業,有‘面人湯、‘面人郎、‘面人曹,尤其是‘面人郎的傳人特別多,傳人多就意味著從事的人員多,因此它的受眾面就廣,大家對于這門技藝的認知度會隨之增強。而石畫相對于這些工藝而言它的普及性相對較低,相對應的專門從事這個行業的人就少。大多數喜歡畫畫的人都喜歡在紙上畫,所以在石頭上畫畫并不是主流。隨著現代科技的進步,大家可以通過很多傳播途徑去知道這項技藝,可以在文章、視頻中傳播,讓這個項目廣為流傳,所以這個項目的趨勢還是很好的。另外,我從2015年開始在海淀區多所學校和社區開設石畫課程,比如北醫附小、中關村四小、定慧里等學校一直不間斷地長期授課,目的就是讓更多的人了解和喜愛這門藝術。”

《壽星》楊東海
石畫工藝相對于其他非遺項目而言可謂是好上手的一門技藝之一了。楊東海說:“如果想要學習石畫首先就是要練好繪畫的基本功,要先在紙上畫好。石頭的材質不同于紙,它的表面是凹凸不平的,不像紙那么平坦,如果在紙上掌握不好那石頭就會更難掌握。作為一名繪畫者和設計者要善于觀察生活,通過借鑒作品去開拓自身思路。對于初學者而言想要入門可以選擇從模仿開始,不知道如何去畫沒關系,可以先模仿別人的畫作,畫得多了就會越畫越好,逐漸地就會有自己想法,就可以自己設計,甚至最后有了獨樹一幟的作畫風格,需要一步一步循序漸進,才能有一定的繪畫高度。與此同時,石畫的繪制風格也同樣可以是多種多樣的不一定非要秉承一派。題材同樣無限,藝術最重要的就是發揮想象。石畫就要利用好石頭本身的形狀去做巧妙的構思,一個優秀的構思就可以說是一幅好的石畫作品已經完成了一半,剩下的則是精心繪制。因此,想要學習石畫,第一是要有好的繪畫基本功;第二是巧妙的設計構思;第三是精心的繪制,繪制的越精越好。”
石畫崇尚的是以石為本,在保存它的天然形態的基礎上進行藝術創作。既為創作,便不可追求時間上的快速,俗話說,欲速則不達。一件好的作品必要傾其時間與心血,做到精而更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