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瀟

“自然”給予潘怡良本次創作的靈感。以“織”為媒,以“網”為介。織網捕夢境,串起山川海洋的豐盛元力。通過針織與梭織拼接的精湛技藝,不斷探索服飾之韻味。為落實永續時尚,人們以服裝展現美感與自信的同時,也必須致力于環境發展的可持續。保護自然是每個人的責任與義務,更是可持續發展之必要。只有人與自然休戚與共,才能共享和諧世界。“疫情可以說給整個人類社會都帶來巨大的沖擊,不僅改變了人們的生活節奏,也引起了各行各業的反思。自然的力量是巨大的,在時間的長河中我們不過是滄海一粟。地球母親可以賜予我們禮物也可以降下懲罰。所以對我而言,更多的是審視行業中的環保問題。慶幸的是一直以來我都將永續時尚作為創作的原則,并且會一直堅持下去,盡自己的全力呼吁行業對可持續發展的重視。”潘怡良說。
在設計的道路上每位設計師都會經歷許多重要的選擇,潘怡良也不例外。對于她而言,選擇從事時尚行業,全身心沉浸在設計的海洋中,使她感到自由和快樂。無論是榮獲金頂獎,還是將產學研相結合,都是她重要的經歷。“我對品牌的堅守是匠心、經典與傳承。所謂改變是時間的饋贈,使我懷揣感恩之心,忠于設計的同時銘記自然的力量,將可持續發展不斷融入創作。在傳承中體味典雅,在舒適中銘記匠心,在高貴中永續時尚。能夠用自己的專業技能為大眾帶來視覺和體感的不同體驗,再通過教書育人培養一代又一代的新生設計力量,是我最快樂的經歷和最重要的選擇。” 潘怡良說。


潘怡良基于扎實的針織原創設計功底,從不同角度汲取生活靈感,每次創作都能啟發新的設計浪潮。別具一格的時尚洞察力與獨特的審美視角早已深入人心,高貴典雅的設計風格在行業有口皆碑。憑借對針織的熱愛與追求,不斷迸發出新的時尚火花。潘怡良說:“我的作品通過不同針織技巧,一絲一線的將作品勾勒完成。針織的垂墜感與舒適度貫穿始終,其特色不僅在于實用性,同時具有重復利用的環保功能,在目前快銷時尚層出不窮的時代里,能夠更好地做到可持續發展,兼顧環境保育和永續時尚。進而在我的作品中,針織部分不僅不會減少,還會融合更多現代化技術,不斷發掘和更新針織的奧秘。”

“我的初心指引我前行,興趣給予我自信,經歷賦予我力量。”潘怡良對時尚事業的執著與熱愛,秀場外極力投身于時尚教育和行業協會的發展,促進產學研有機結合,嫁接起海峽兩岸多個城市間時尚設計師的交流平臺,在業界擁有極高的影響力和號召力。鮮花和掌聲帶來的往往會被越來越多的人所期待,但是也可能出現否定和質疑。對這些,潘怡良的內心是否也曾有過抗拒和動搖?她笑著回答說:“期待本身就是一把雙刃劍,帶來希望的同時也可能帶來失望。從這一點來說,我認為我是幸運的,因為無論從品牌設立還是作品創作我都謹遵更為純粹的初心,這種力量使我更加堅定腳下的路,不曾有絲毫的抗拒和動搖。藝術與市場看似毫無關聯,但是在某種程度上卻是彼此成就。市場對我而言是一種平臺和媒介,為作品提供更多展現的可能,藝術與市場也可以互相哺育,實現共贏。但所幸我依然執著于藝術創作,遵循初心,方得始終。”
有的時候設計師會面對許多創作的壓力,怎樣才能化解,不斷地超越昨天的自己?“對于創作的壓力其實每位設計師都有,但與其說是壓力,倒不如說是興趣使然。出于對設計的熱愛,才指引我走到今天,所以在創作的過程中,我更多的是沉浸和享受。我的靈感源于生活,對生活的所思所想使我不斷超越昨天的自己,興趣和熱愛使我不斷強大。最值得珍惜的是一路走來的點滴,我的安全感來源于腳踏實地。我感恩時間給予我的磨礪,同時也感謝自己的堅守和生命中過往的一切。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時間帶我從過去走到現在,經歷是我面對未來珍貴的武器。”
談到理想的生活工作狀態,潘怡良說:“我現在的生活就是我理想的狀態。通過自己的雙手不斷為大眾創造新的精彩,并且可以將自身的經歷分享給后輩。看到設計界的新生力量茁壯成長,使我非常欣慰和開心。對于生活與工作,我認為工作是我生活的一部分,正如我所說創作的靈感源于生活,作品也是對生活和工作的回饋,所以沒有明顯的比例劃分,而是彼此包含,互相借力。在未來我將把匠心、專心、愛心融合成精心,使設計更為綠色,通過教育不斷拓寬新生力量的發展平臺,以回饋時間與自然帶給我的種種機遇。不忘初心,永續時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