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靜
摘 要:新形勢下經濟轉型逐漸加快,國有企業作為我國經濟體系的主要組成部分,更是應當重視企業自身的業財融合以尋求新發展。通過實行業財融合,不僅有利于國有企業內部實現信息共享,而且有助于提高企業財務管理水平和業務管理能力。基于此,本文從國有企業業財融合的內涵和重要性方面進行概述,從而分析企業業財融合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措施。
關鍵詞:國有企業? 業財融合? 問題對策
國有企業的深化改革是實施做強做優做大國有企業方針的重要戰略內容,不僅有利于促進國有企業改革創新發展,更有利于提升國有企業競爭水平。為適應社會市場經濟發展趨勢,國有企業應主要從各項制度、體系等層面入手進行改革,其核心內容是需要構建現代企業制度,增強企業活力,提升企業經濟效益。長時間內,我國國有企業財務管理以核算為主要內容,但隨著當前時代的發展,財務工作從基礎核算會計向管理會計轉型,需進一步推行業財融合的新制度才能夠更加真實體現出企業財務管理的實際效果。
一、國有企業業財融合概述
(一)國有企業業財融合內涵
業財融合,就表面含義來說,是企業業務和財務的高度融合,在財務部門和業務部門了解彼此運行特征的基礎上,使財務管理監督工作能夠全程參與業務的發展,逐步成為業務經營的方案提供方和問題解決方。現階段普遍認為,業財融合是企業業務部門和財務部門利用現代信息化手段實現業務流、資金流、信息流等數據共享的新模式,基于價值目標完成規劃、決策、控制、評價等管理活動。
(二)國有企業業財融合重要性
1、有助于實現企業戰略目標
企業財務部門和業務部門雖然是獨立存在的機構,但如果缺乏跨部門的溝通交流,會導致各部門盲目工作。通過實行業財融合,促進企業業務部門和財務部門的相互協作,能夠使管理者對企業實際發展情況以及業務特征都有明確了解,在推進過程中也能夠有效及時改善業務運行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針對性地進行調整。
2、有助于提高財務管理水平
通過實行業財融合,一方面有利于財務人員融入到業務工作中,提升自身價值的同時使財務人員具有全局意識,不局限于財務部門的工作,還能夠從企業整體發展入手,全面分析、判斷業務部門的運營情況;另一方面有助于財務部門深入、全面化掌握業務運行過程,積極參與業務部門的項目投資和管理活動,強化財務事前預測、事中管控的職能,有效發揮財務部門效用,從而有助于提高企業財務管理水平。
二、國有企業業財融合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基礎管理階段缺乏規范性
目前多數企業在實行業財融合過程中缺乏規范性,尤其是預算管理工作存在較大缺陷。一方面在預算編制上,業財之間融合度不高,具體體現在數據不精確、預算管理流于形式。目前雖然也存在一些專門的全面預算管理表,可以一鍵生成、定期更新,但是這種模式一般適合于企業成熟發展階段,并不適用于企業的零基預算。另一方面在預算實行上,部分企業預算管理呈現粗放化形式,不能根據預算形成各項業務的KPI指標,企業考核和預算工作也未進行有效結合,從而導致工作效率降低,甚至會對企業經營發展造成負面影響。
(二)業財融合過程具有滯后性
企業在經營發展過程中一般都是先提升企業綜合實力再完善各項制度,但是,企業在處于實行精細化管理發展階段時,運用這種方式會對企業未來發展造成阻力。例如數據分析、數據轉化等工作不同于基礎的工作內容,屬于財務管理較高層級的工作范疇,但這些工作能夠幫助管理者從財務數據中提煉出有價值的信息,基于數據的分析和預測,轉化為對業務決策有價值的建議。單純的數字和報表展示對于企業管理者并無價值可言,不具備具體業財融合方針的財務管理制度對于企業發展也無價值可言。目前因缺乏合適的管理制度,財務部門僅僅從會計核算和做賬的途徑得到業務部門提供的數據,無法了解各項業務更為精細的數據,只能側重事后記錄、匯總和反饋,不能對數據進行有效分析利用。
(三)協調措施手段存在單一性
在督導檢查過程中可以發現,大多數企業普遍存在協調措施手段單一性的問題,具體表現為對激勵約束措施的制定重視程度不足,業務管理工作與財務管理工作融合度不高,行動目標不一致,比如部分企業并未構建有效的預算管理考核機制,還有些企業雖然建立了相應機制,但是執行力度不到位,職工成本管控、節支降耗工作實行也不到位,同時針對企業生產過程中的浪費現象也未進行制止。
三、國有企業業財融合的改善措施
(一)全面推進預算綜合管理
國有企業各部門需要對實行預算管理的重要意義具有充分認識,將全面預算管理工作置于頂層設計的地位進行展開,積極地開展全面預算管理工作,以檢查指導工作為重點,促進企業財務預算和業務預算實現高度結合,從而保障財務部門和業務部門能夠實現相互協調的工作狀態,在保障各項工作安全進行的同時保障預算的合理分配,保障生產穩定運行的同時保障預算的合理推進,保障企業專業性的同時保障預算的合理落實,切實將全面預算管理工作作為提升企業整體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的重要措施。
(二)全面推進財務融入業務
企業財務部門和業務部門需建立虛擬團隊,促使財務工作人員能夠及時充分地掌握業務過程中每一步的相關信息,并通過以下三種方法積極參與企業業務運行當中:其一,專業人員負責機制。具體是從企業財務部門選擇合適人員,針對選擇的業務支撐點進行專人對口支撐;其二,專門機構管理機制。主要是從企業業務和財務部門當中選擇部分工作人員,共同組建成屬于財務部門的業財組織,從專業角度開展工作;其三,財務代表派遣機制。主要由企業財務部門選拔合適的工作人員,根據工作重要程度派遣到相關部門,推動業財融合工作的進行。
(三)全面推進統一績效考核
業財融合的有效開展需要保障績效考核標準的統一性,需要重新制定考核標準,制定考核指標。例如企業在收入增加時需要進行考核,不能單方面決定收入的增加或減少。同時必須均衡考量營業額和費用的考核比例,不能注重營業額的考核而忽視費用,也不能因為節約費用,降低企業業務的工作積極性。例如在企業銷售考核方面,考核過程中除了針對銷售收入以外,還應當考核應收賬款,企業財務部門需通過對應收賬款的分析,利用回款率考核評估業財部門的整體業績,從而有利于降低企業資金占用風險。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基于當前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企業推進業財融合是提高企業自身發展能力的必要措施。通過業務部門和財務部門之間高效的交流和緊密的配合,有助于引導企業業務實行“動態化管理”,為管理層決策工作提供有力保障,從而促進企業實現戰略發展目標。
參考文獻
[1]蔡曉琴.談如何加快企業的業財融合[J].全國流通經濟,2018(32):136-137.
[2]邢代曉,邢恩奇,蘇日姑.業財融合問題在企業財務管理中的思考[J].財會學習,2019(26):5-6.
[3]朱冰.關于企業財務管理中的業財融合問題的若干思考[J].全國流通經濟,2018(5):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