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全順
抗日戰爭是近代以來中國反抗外來侵略首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爭,是中華民族由衰敗走向興盛的歷史轉折點。它徹底洗刷了百年中國屢遭外來侵略的民族恥辱,增強了中華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箲鸬膭倮浞终宫F了中華民族強大凝聚力,推動了中國社會的歷史進程,為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奠定了基石。
一、抗戰勝利揭開了中華民族由衰敗轉向復興的歷史新篇章
自鴉片戰爭以來,中國飽受外國列強侵略。為了反抗外來侵略,挽救民族危亡,中國仁人志士及先進分子前赴后繼,頑強不屈奮斗了百余年。然而,民族內部軟弱渙散及統治階層的腐朽無能導致這些抗爭均以失敗而告終。在中國共產黨倡導建立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旗幟下,全民族英勇奮起的抗日戰爭,揭開了中華民族轉向復興的嶄新篇章。
在抗日民族解放戰爭中,中國共產黨與日本侵略者進行了14年艱苦卓絕的斗爭,結束了近代以來反抗侵略屢敗的屈辱歷史,開辟了民族解放斗爭的勝利之路??谷諔馉幍膭倮?,提升了民族自尊和自信,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為中國的獨立和解放奠定了堅實基礎,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了根本前提。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為中華民族由近代以來陷入深重危機走向偉大復興確立了歷史轉折點,充分顯示了中華民族有同侵略者血戰到底的氣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礎上光復舊物的決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边@段話對于當前及未來弘揚抗戰精神,增強中華民族凝聚力有重大意義。
二、民族凝聚力是抗戰勝利的根本力量,是民族復興的強大動力
中華民族是一個有著強大凝聚力的民族,日本的侵略戰爭極大地激發了中華民族凝聚力,正是這種強大的凝聚力,喚起了中華民族的危機意識和使命意識。在民族存亡的危難之際,中國共產黨建立了社會各界力量參與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實現了史無前例的民族大團結。可以說,抗戰的勝利是在中國共產黨倡導建立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旗幟下,以國共合作為依托,各黨派團體、社會各階層、各族人民廣泛參與的全民族抗戰的勝利。中國共產黨開辟的敵后戰場和國民黨指揮的正面戰場相互響應,共同抗敵。中國共產黨的全面抗戰路線及人民戰爭的戰略戰術,使各民族人民都投身到抗日救亡的斗爭洪流之中。此外,海外僑胞以各種形式,從人力、物力上支持抗戰。各族人民在愛國主義的偉大旗幟下團結攜手,凝聚成合力,成為推動中國社會發展的巨大力量,這是抗戰勝利的重要保證,是最寶貴的一筆精神財富,激勵著中華兒女為民族復興而努力。
以愛國主義為基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是抗戰勝利的法寶??箲饎倮?,民族統一戰線的洪流依然不斷向前發展,成為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的重要保證。因此,基于在抗戰中建立和發展起來的由社會各界廣泛參與的民族統一戰線的實踐而不斷積累形成的寶貴經驗,為中國共產黨在新時期制定一系列路線方針政策、提高民族凝聚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了堅實的實踐和理論基礎。
三、抗戰實踐證明,中國共產黨是實現民族復興的成熟領導力量
抗日戰爭既是一場民族斗爭,同時也是對中國各政治力量考驗的大熔爐。中國共產黨以自己的政治主張、為民的實際行動贏得了民心,為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國家富強準備了堅強的領導核心,是實現民族復興的成熟領導力量。
在抗戰中,中國共產黨成為全民族團結抗戰的一面旗幟。在中國共產黨的倡導下,促成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使全民族參加到抗戰中來。在戰略層面,中國共產黨根據實踐,提出了全面抗戰的路線和持久抗戰的偉大戰略,為抗戰勝利指明了道路。此外,中國共產黨發動最廣大人民群眾,依靠人民的力量,領導人民武裝,開辟敵后戰場,為抗戰的勝利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因此,在抗戰中,中國共產黨始終得到了廣大人民群眾的擁護和支持。
抗戰期間,中國共產黨把馬列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國情具體有機地結合起來,運用馬克思主義理論指導民族解放戰爭,制定了諸多符合中國國情的政策,創立了新民主主義理論的科學體系。毛澤東對中國革命的經驗教訓做出總結,發展了馬克思主義。他撰寫的《新民主主義論》為抗戰勝利后中國的發展指明了方向,形成了中國的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毛澤東思想不斷得到系統總結和多方面展開,達到成熟,實現了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踐結合的飛躍。中共七大將毛澤東思想確定為全黨的指導思想,使全黨在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基礎上達到了空前團結和統一。在中國社會主義革命、建設及改革開放的進程中,中國共產黨依舊繼續推動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實踐相結合的理論創新,以此成為指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理論武器。
四、抗戰精神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強大精神動力
習近平總書記十分重視抗戰精神,多次闡釋并強調抗戰精神的重要性。他認為“偉大的抗戰精神,是一種偉大的民族精神,是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愛國主義在抗日戰爭中的錘煉和升華。這種精神,來自中華兒女內心深處對祖國的無比熱愛”。2014年9月3日,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9周年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將抗戰精神的深刻內涵概括為:“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情懷,視死如歸、寧死不屈的民族氣節,不畏強暴、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百折不撓、堅忍不拔的必勝信念”。偉大的抗戰精神,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激勵一代又一代中國人無論是在民族處于生存威脅的時候,還是民族走向強大振興的時候,團結一致,凝聚愛國之心。這既是抗戰勝利的法寶,也是今天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實現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精神力量。
歷史是最有養分的教科書,牢記抗戰歷史,珍視和弘揚在艱苦歲月中指引全民族砥礪前行的抗戰精神,一定會激勵中國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不懈奮斗。
(作者單位:黑龍江省社會科學院歷史所)
責任編輯/趙嘉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