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瀅
摘?要:在新課程改革的理念下,以多媒體、網絡化、智能化為主要特征的現代信息技術與化學課程的整合,正在對課程理念、課程內容、課程實施以及課程資源產生深刻的影響,將引領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的變革。
關鍵詞:信息技術;化學;應用
隨著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新課程理念已慢慢滲入到基礎教育的課堂中,其中重要的一條就是關于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問題。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是高效率、高速度實現課改目標的有效手段,它是指將信息技術融入到學科課程的有機整體中,成為課程的組成部分,從而使各種教學資源、各個教學要素和教學環節,經過整理、組合,相互融合,達到整體優化,以高效達成課程目標。
一、利用信息技術,演示化學中的奇特現象,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
教學情境的創設是課堂教學中的重要環節,讓學生更真切地了解化學現象,能夠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豐富多彩、生動有趣的化學現象是初中化學教學的主要內容,也是培養學生對化學持久興趣的主要教學內容,很多奇特的化學現象如果不用多媒體課件演示出來,普通中學的化學實驗室根本無法完成,培養學生科學素養的目標就會落不到實處。教學中通過多媒體技術模擬實驗的輔助在現實實驗環境下難以完成的一些化學實驗,能夠再現科學的真實性,以達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科學素養的目的。
二、借助于網絡技術,發揮學生自主探究性實驗作用
新課程的理念中,注重對學生自主探究性的培養,讓學生利用現有的實驗條件體驗科學探究,親歷“科學家發現真理”的過程,并且把“過程與方法”作為化學教學的一個重要內容,以更好地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
傳統實驗中,因客觀性原因,化學實驗室中一方面由于諸多實驗室規章制度對學生操作諸多限制,怕發生意外和造成實驗儀器的損壞;另一方面由于實驗環境和實驗條件的限制,實驗結果往往和化學理論不相符,甚至出現與實驗數據相反的情況。綜其結果,限制了學生學習主動性的發揮,縮小了學生實驗中發現問題的層面,使學生更多只是按部就班地接受老師傳授的知識。
借助于網絡技術,利用多媒體軟件教學,讓學生在網絡環境下進行虛擬實驗室操作,則為解決這一難題提供了新的思路。傳統實驗課時,通常會告訴學生操作方法,強調這不能動那也不能動,這樣會限制學生自己動手操作,這些規定無形中扼殺了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不利于學生科學素養的發展。在網絡環境下,倡導學生自主探討性實驗,既可保護儀器,又能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并能把很多傳統實驗做不到的效果一一再現。
三、利用網絡教學資源,實現化學教學互動,擴大教師學生探究知識的層面信息網絡時代,網絡提供了豐富的多元化知識庫、資源庫、信息庫,網絡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已逐漸成為一個現代教育工作者必備的素質。網絡資源具有信息量大、更新快、易互動、針對性強等特點,例如:中國中小學教育教學網(http://www.k12.com.cn)教育資源庫化學學科、中國化學教育網等都可謂是一間完整的中小學數字資源庫,它們很多能夠提供在線同步教學、課堂教案、優秀課件等多種資源。且借助于網絡論壇,可以實現參與者之間的互動,從而實現知識信息的交流共享。通過這種交流共享,可以實現知識信息的最優化,從而開拓學生的視野,優化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率。化學課堂教學中,利用網絡技術,進行化學實驗與網絡整合的探究模式,在學生實驗化學研究的基礎上,教師可以自己創建網頁,將有針對性的教學內容和知識的延伸拓展整合到網頁上,通過教師對知識的分析、加工、整合,使教學內容變得更易于接受、興趣性強,有利于發揮學生創造性思維,通過理論與社會現實的結合,讓學生提出自己的見解,從而檢查學習效果,又能讓學生關注社會上的一些實際問題,并提出建議,也把“從生活到化學,從化學到社會”的教學理念落到實處。提升了化學課堂學習的品味。讓學生在生動、形象的環境中進行學習,能夠達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也就能很好地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網絡技術與化學學科的整合,不但深化了化學學科教學,加大了學科信息容量,而且很好地提高了課堂四十五分鐘的教學效率。
四、挖掘信息技術潛在優勢,優化課堂教學
(一)了解化學學科發展時事形勢和把握教學動態
我們通過Internet在官方權威網站上查看有關化學發展動態,可以做到在時事政策上緊跟形式,在化學學科教學時作出及時調整。化學作為一門理科學科,大量的習題是必要的,但訂購的習題集往往又存在著題型偏舊、信息過時的缺點,這對于學生習題更新、掌握中考的習題形勢是不利的。為了克服這一缺點,我們可以充分利用Internet這一信息資源,從網絡如中國中小學教育教學網上的化學試題中心、中國園丁網試題集錦欄目和其他一些重點中學網站試題庫上下載最新的試卷、搜集化學相關試題,用來給學生作為測試題和平時練習。實際情況證明:這些題目題型新穎、信息準確,對于啟發學生的思維、開闊學生的視野有著很大的幫助。
(二)增進學習交流,提高教學水平
網絡的交互性給化學教師互相學習交流提供了機會。教師可以一方面利用電子郵件與有關專家進行交流,學習前沿的理論知識,獲取名師的經典教案;另一方面還可以參與一系列教育門戶網站的教育論壇,如在中國名師教育網(http://www.cenre.com)我們可以與重點學校的名師專家探討化學教育應培養怎樣的人才,在中國園丁網(http://www.teacher.net.cn)的教育論壇我們可以與各地的同行探討化學教學中遇到的問題以及對化學教學改革的看法。通過網上學習交流,實現資源共享,達到提高教學水平的目的。
五、結束語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將信息技術引進教育領域將給學生、教師、學校帶來一個新的教學模式和新的契機。通過信息技術與化學課程教學的整合,激發了學生對化學學科的學習興趣,課堂上參與意識增強,對知識的理解掌握程度較理想,尤其是實驗教學,學生的實驗理解能力、動手能力均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欣喜之余,我們也應該注意到不能沉迷信息技術,不能將過去的“人灌”改為“電灌”,不能將計算機模擬代替學生的自主實驗。
參考文獻:
[1]李曉霆.信息技術在中學化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農村教育,2020(15):53-54.
[2]陳玉燾.初中化學教學中信息技術有效性應用研究[J].學周刊,2020(06):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