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普惠金融理念傳入中國,十幾年來普惠金融理念經歷了火熱到風險密集,商業銀行的普惠金融服務逐步精準化、數據化、自動化、智能化并實現業務發展的商業可持續性,但面臨管理體系未成熟、風控模式需創新以及信用、法律合規、操作風險等,規避普惠金融帶來的風險應借助大數據和云計算,探索出新的“閉環”風控機制,確保業務的高質量發展。普惠金融中涵蓋了很多組成部分,其中小額信貸就是商業銀行在普惠金融體系下的最基礎也是最核心的發展業務,我們應該將小額信貸作為重點加以研究,把握發展機遇,規避風險。
關鍵詞:普惠金融;商業銀行;風險控制
普惠金融仍是新興業務,而且風險相對未知,挑戰不光會帶來機遇,同樣也會打來未知的風險,如果商業銀行沒有先關風險管理的措施,一旦出現風險將會無法控制,客戶量增多信息增多的同時也帶了大量的風險隱患,由于普惠金融下客戶分散,出現信用風險時無法第一時間進行監管控制,將會給商業銀行帶來損失,所以在信息化發展風險密集的今天,商業銀行要搜集潛在客戶時要結合信息化手段,提升信息化能力,將小額信貸業務結合互聯網途徑、大數據途徑等。同時開拓功能,使得大部分能線上辦理,彌補傳統經營模式下的局限性,商業銀行要構建完整的金融體系才可以把握機會,規避風險。
一、普惠金融下商業銀行的風險
(一)道德風險。普惠金融尤其是小額信貸背景下,商業銀行跟客戶建立契約,在開始雙方的交易之前雙方要按照相關的合同進行交易,如此才能保護好雙方的利益。但實際中,這種交易道德風險會造成很大的影響,與信用風險帶來的影響類似,這與客戶群的特殊性有非常大的關系,商業銀行在開展普惠金融時間,由于各種原因往往不能獲得無暇的客戶信息,造成信貸活動不能透明,商業銀行每次向外貸出資金就會承擔相應的資金風險,尤其是普惠金融受眾廣大,長此以往這種風險會越來越大。由于客觀原因,小微企業的經營情況以及金融信息大都處于隱秘狀態,商業銀行獲取到的不一定就是正確的,如果普惠金融沒有約束,商業銀行面臨的道德風險會加大。
(二)操作風險。這種風險主要體現著操作人員的錯誤操作行為或者不規范操作行為,由于操作人員的風險意識不足,導致借貸審核錯誤、風險評估不到位還有信用評價出錯,尤其是現時期普惠金融趨向于線上服務,相關的操作人員只能根據借款人員線上提供的信息
(三)信用風險。在普惠金融開展中,借款人員需要跟商業銀行簽訂相關協議,對還款時間以及抵押物品進行明確規定,借款人員需要在規定的時間如約還款,一旦借款人發生違約,信用風險隨之產生。其實加以分析便能發現其中根源所在,第一:由于普惠金融的服務客戶本身經濟水平低下,不一定具有能夠符合其貸款金額的抵押物,在實際情況中,商業銀行會放寬相關要求,采用信用貸款策略,這種流程下沒有抵押物,借款人不存在制約,商業銀行只能依靠道德來約束借款人員。第二,普惠金融服務的大多是經濟一般的普通百姓跟小微企業,這些客戶群的信息無法完整的從數據庫跟信息網絡獲得,商業銀行憑借這些信息無法準確判斷借款人的真實情況,事實上商業銀行也無法實時監控借款人員,所以借款人一旦出現違約行為無法及時被商業銀行發現。
二、普惠金融背景下商業銀行如何做好風險防范
(一)全面獲取客戶信息,分析客戶信用狀況。無論是小額貸款還是其他普惠金融背景下的金融業務,商業銀行都應該組織相關人員落實借款人員信息采集,以及后續的整理分析工作。在信息采集中,一定要保證信息的真實性以及借貸工作的透明與公開,一定要保證相關信息完整可靠。其次一定要規范線上工作方式,如果全線采用實地考察的方式耗時耗力,不僅不科學,還耽誤時間。商業銀行應該跟政府一起構建全民征信體系構建,是銀行擁有最大征信數據庫,這樣借貸客戶相關的信用風險以及道德風險便會降低很多。在分析借款人信用情況時,商業銀行還可以借鑒其他方面提供的客戶信息,信息越是豐富,風險低。
(二)做好貸前審核工作。所有的普惠金融業務開始之前,一定要做好相關的審核工作,審核工作一定要做到嚴格,審核人員要對業務內容以及借款人員的信用情況進行評估,審核的相關流程一定要規范而且標準,在借貸的實際情況中,相關人員要結合實際情況,在保證風險隱患全部消除的基礎上落實好審核工作。
(三)增強操作人員的業務水平。在普惠金融浪潮下,商業銀行要為此項工作配齊足夠數量的操作人才,讓這些操作人員能夠在信貸業務的風險評估以及信息獲取中發揮重要作用。這些人員需要定期進行考核,讓這些操作人員積累良好的金融素質跟準確的道德規范,防止出現操作風險。
(四)提高普惠金融開展中的監管能力。普惠金融潮流下的風險防范需要精細化、動態化、完整化。這需要商業銀行建立健全完善的金融業務防范監管體系,有關的哦你工作人員要對業務開展的整的過程包括后期的發展進行長遠的追蹤防控,一旦發現相關借款人員有違約的態式出現,便要果斷的采取相應的應急措施,使得商業銀行面對的風險降低。
(五)強化落實各種普惠金融保障體系。普惠金融面對的風險種類很多,商業銀行需要強化落實各種保障措施以防萬一,借以保障業務的順利開展。這些機制包括相關的風險審核評估機制、相對應的監管機制以及對操作人員的激勵機制等。政府要配合銀行分擔普惠金融帶來的風險,宣傳普惠金融機制,是社會各階層人員都可以享受服務的權利,所以政府也必須鼓勵各大商業銀行,為商業銀行開展普惠金融業務保駕護航,也可以通過財政貼息以及優惠稅收等方面來促進商業銀行普惠金融業務開展。
(六)建立健全的普惠金融生態體系。這里的生態體系主要是指商業銀行征信體系以及融資服務體系,前者主要是服務于廣大商業銀行,后者主要服務于廣大小微企業,使得其融資方便。商業銀行還需要針對三農領域開展信用評級工作,服務三農。使得社會信用體系更加完善。在融資服務體系上面,主要是建立健全的信貸產品體系,使得商業銀行面對的風險降至最低。
(七)建立健全的風險分擔模式。為了避免普惠金融的風險造成的損失,應該健全完善的風險分擔模式,政府牽頭引導跟鼓勵融資擔保機構,金融機構要加大對小微企業以及三農的融資風險分擔機制,擔保機構、合作銀行。市級別財政三方分比例共同承擔本金代償責任,或者設立小額信貸擔?;?,以擔保基金的五到十倍向外借款,一旦不良貸款比例達到10%,政府便停止擔?;穑@樣可以緩解了借款客戶在實際中遇到的借款那問題也更好的分擔了商業銀行的風險。
(八)建立金融知識長效機制。由于普惠金融受眾的特殊性,決定了商業銀行在進行金融知識的宣傳過程中要注重時效,建立、完善正向傳導的長效機制,商業銀行可以通過廣泛通過網絡、電視、報刊等有效方式進行宣傳,或者組織開展金融知識下基層活動,向基層群眾普及金融知識,提高客戶的金融知識,在一方面對商業銀行來說降低了信用風險。
從小額信貸入手,研究普惠金融背景下給山歌與銀行帶來的風險,并且分析如何進行有效規避,有助于商業銀行的相關人員可以全面了解普惠金融業務,正確的規避所帶來的風險,可以抓住普惠金融帶來的機遇。在新時期,普惠金融業務開展過程中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與風險,相關人員還需要不斷優化完善風險防范體系,使得更多更完善的風險防范策略應用在普惠金融業務中。
參考文獻:
[1]??? 李愛婧,普惠金融背景下商業銀行風險防范問題分析[J];中國商論;2018年;
[2]??? 李濤、徐翔、孫碩,普惠金融與經濟增長[J];金融研究;2016年04期; [3]王思葉,論商業銀行普惠金融的發展及風險防范[J];中國民商;2018年。
作者簡介:
朱洪強(1979—),男,漢族,山東青島人,濟南職業學院財經商貿學院講師,研究方向:金融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