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彧

大班主題活動“我們的城市”正在開展中?!澳阒绬??雙休日我去了東方明珠,站在高處看上海的風景很漂亮?!薄吧虾_€有很多高樓呢,比如金茂大廈?!薄拔胰ミ^南翔古猗園,那里有很多亭子?!薄拔乙踩ミ^,我覺得那些老房子挺漂亮的。”
幼兒對上海的建筑非常感興趣,于是我開始思考:幼兒對城市建筑的了解有多少?在當前城市背景下開展關于“老房子好還是新建筑好”的探究價值在哪?幼兒在這樣的探索中會得到怎樣的發展?
根據《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結合“我們的城市”活動的主題經驗,我確定了“老房子好還是新建筑好”的探究目標。
在語言領域,希望幼兒在集體中能認真傾聽老師的閱讀分享,通過觀察能說出事物的主要特征和不同點,在講述時能使用常見的形容詞、同義詞,愿意與他人分享相關內容。在學習領域,幼兒能夠在成人的幫助下制定簡單的事件計劃,愿意用圖畫或符號記錄、觀察、發現,可以自己設計建筑外觀,有能力選擇合適的材料制作建筑模型。在社會領域,幼兒愿意與同伴進行分工合作,遇到問題時能自主協商解決。
幼兒的探究活動分為三個階段開展,第一階段是通過主題閱讀、紀錄片欣賞、分享討論等,了解上海的城市建筑;第二階段是通過云調查、實地參觀,了解老房子和新建筑的特點;第三階段是通過辯論會,知曉建筑與日常生活的關系。三個階段的具體活動是由淺入深的,幼兒在每個階段的學習中都能有所收獲。
首先,在閱讀中明確探索任務。在繪本《小房子》的閱讀活動中,老師給幼兒欣賞了一組繪本圖片:“仔細看一看,你發現了什么?”幼兒爭先恐后地說出了小房子周圍的變化。
幼1:小房子周圍有田野,春天、夏天、秋天和冬天的景色都不一樣,很漂亮,我很想過去玩。
幼2:小房子周圍有高樓建起來了。
幼3:本來小房子周圍很安靜,現在有很多汽車開來開去。
幼4:我看到圖片上的人越來越多。
師:小房子是一幢怎樣的房子?
幼1:它是一幢鄉下的房子。
幼2:很早之前的房子,我覺得這樣的小房子挺好看的。
幼3:我看到過像小房子這樣的老房子,和我們現在住的高樓不一樣。
幼4:我覺得我們現在住的房子挺好的,房子很高能住很多人。
師:大家發現了我們的城市中既有新建筑也有老房子,我們可以討論一個話題“老房子好還是新建筑好”。
由此,幼兒明確了探索任務。
其次,在調查中收集建筑相關信息。幼兒對城市的建筑有一些已有經驗,但顯然是不夠的。在家長的幫助下,幼兒上網查找相關建筑的資料,親子共同探秘上海的建筑。有了對城市的新認識,幼兒用語音的方式在微信群里向伙伴們介紹自己的發現。
幼1:我找到的第一座樓叫中心大廈,它的樣子就像打蛋器。
幼2:我發現環球金融中心就像一個開瓶器。
幼3:州橋老街的古建筑是白墻黑瓦,瓦片像魚鱗一樣,現在的房子和古代的房子是不一樣的。
在一番探索后,幼兒開闊了眼界,發現了“上海十大建筑”,找到了城市中的老房子。查找了上海新老建筑的圖片資料后,教師把范圍縮小到我園所在的嘉定區。結合我園的“社會體驗式”特色課程,教師帶領幼兒走進嘉定古猗園。
在去古猗園探索前,幼兒在教師的幫助下明確了實地參觀的計劃,對自己要調查的古猗園內容進行了記錄。
走進古猗園,幼兒自由結為6人小組。教師提供半開放式和全開放式兩種不同的記錄表,幼兒帶著記錄表向古猗園深處走去。探訪后,幼兒發現了很多老房子的特點。他們有的用圖畫記錄,有的用思維導圖記錄,有的用圖文結合的方式記錄……實地調查提高了幼兒解決問題的能力。
從幼兒的記錄表中可以看出,他們在親身體驗的過程中對老房子有了進一步的認識,隨之產生了新的問題“為什么古猗園有那么多的竹子和花草呢”。
體驗活動之后,教師與幼兒一起觀看了介紹江南園林的視頻。緊接著幼兒分組查找資料,與父母一起在網上“探訪”了嘉定多個古建筑公園,了解到江南園林的特點之一就是花木眾多。在“老房子好還是新建筑好”的活動中,幼兒的收獲在不斷增加。
最后,在辯論中提升獨立思考的能力。經過一系列活動探索,幼兒針對“老房子好還是新建筑好”這個問題有了自己的答案。教師根據幼兒的不同答案將幼兒分為兩組,一組認為“老房子好”,另一組認為“新建筑好”,由此展開辯論賽。
幼1:我認為新建筑好,有電梯上樓特別方便。
幼2:我覺得老房子好,老房子門前都有庭院,我們可以運動,還可以種一些花草。
幼3:新建筑很高,而且新建筑的顏色很鮮艷,晚上的燈光也漂亮。
幼4:老房子的塔也是很高的呀,白墻黑瓦是中國的特色,我覺得很好看。
幼兒的辯論賽熱火朝天地開展著,過程中有幾個孩子被對方說服了,加入了對方的隊伍。最終有三個孩子選擇坐在了中間。
幼5:我認為老房子和新建筑都很好,我都很喜歡。
幼6:我們身邊既有老房子,也有新建筑,所以才更美好呀。
幼7:有的房子是用來住的,有的是用來上學和上班的,有的是用來參觀的。
在這場辯論賽中,幼兒充分利用了前期調查和體驗中得出的結論。幼兒基于問題的驅動一步一步地自主探索,在辯論的過程中提高了獨立思考的能力。在辯論最后,幼兒發現不論是老房子還是新建筑都與生活息息相關,都有各自的優點和作用,深入理解了建筑與生活的關系。
項目結束時,我邀請家長參加“學習成果展”,將項目階段性成果在三個分享站中進行展示。第一個是微廣播平臺,在展覽上,家長可以通過掃描二維碼,傾聽幼兒對城市建筑的一些看法;第二個是幼兒園長廊櫥窗,幼兒熱情、大膽地向弟弟妹妹們介紹自己設計的建筑作品,希望未來的城市中有更多為人們服務的建筑出現;第三個是海報展示,幼兒美化了各階段的記錄表,以此制作了海報。
幼兒在“老房子好還是新建筑好”的探究活動中收獲頗多。教師針對該活動進行反思,主要有兩方面的感悟。
第一,教師要重視對話引導。教師平時要細心觀察幼兒的溝通習慣,并使用調查記錄、語音記錄等方式對所觀察到的內容進行整理。在推動活動開展的過程中,教師通過引導和對話,鍛煉幼兒的思考能力?;蛟S幼兒通過觀察、思考、交流得出的結論簡單樸實,但這都是他們思維的體現,教師要給予鼓勵。
第二,討論環節必不可少?!袄戏孔雍眠€是新建筑好”這個話題本身沒有對錯,幼兒可以大膽地表達自己的看法。基于幼兒興趣的話題討論,可以培養幼兒的思辨能力,讓幼兒的質疑性思維、預判性思維、創造性思維都得到發展。經過討論,幼兒進一步感受到了建筑與生活的關系,在情感上加深了對上海這座大城市的熱愛。
(作者單位:上海市嘉定區小蜜蜂幼兒園)
責任編輯:陳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