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基安
摘要:打擊樂器是音樂演奏的重要載體,主要是通過打、擊等動作使樂器(打弦樂器除外)等發出聲音,這種樂器大多出自民間。音樂學習者要提升音樂素養,一個關鍵的方法就是學習打擊樂,而在打擊樂學習中,合作教學占據重要地位,能有效促進學習者學習興趣、節奏感、樂感和合作意識的培養。
關鍵詞:合奏;打擊樂;教學
打擊樂合奏教學主要是將打擊樂器靈活性和多樣性的使用特點展現出來,將情感內涵和音樂節奏通過自然而生機勃勃的音樂表現形式進行體現。在使用過程中打擊樂器并沒有多明顯的限制性,而且打擊樂在音樂表現方面,受民族、地域不同的影響也會存在一定的差異,為了針對音樂教學中打擊樂教學的方法展開更深層面的研究,我們以打擊樂合奏教學的重要性為立足點,創造良好的條件以推動打擊樂合奏教學更好地發展。
各個音樂要素之間是存在一定關聯性的,而為了促進打擊樂合奏教學質量的提升,關鍵一點就是對這些要素之間的關聯性做到明確。例如音樂表達中的節奏和情感,這兩者并不是孤立存在的,二者之間能夠產生相互促進的作用。打擊樂的基本框架就是由節奏構成的,節奏對于打擊樂演奏而言意義重大,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情感的表達,同時情感也隊節奏的起伏有著決定性的影響。再說音色,樂器的大小、形制以及材質都會影響樂器的音色,音色具有一定的辨識度。打擊樂樂器的音色是多樣的,水杯、餐具,甚至是人的身體都可以被當成打擊樂器。在合奏時,為了將音樂作品進行完美的詮釋,演奏者要合理掌控自身的節奏,并將不同樂器的不同音色進行合理的結合,同時還要保持情感基調的統一。例如,合奏時,大型樂器,例如大鼓、定音鼓等可以用來傳達憤怒的情感,或者表現巨大的能量,三角鐵、木琴這樣音色鮮明的小樂器可以用來表達開心、快樂的情感。在打擊樂合奏時,打擊樂器不能保持一種力度而完成作品中的情感表達。作為合奏的表演者,要做好溝通,協同合作,將情感的變化融入到節奏變化中進行傳達。以德彪西的《大海》為例,序幕開端主要想呈現寧靜的清晨大海,這里演奏者選擇了定音鼓,利用定音鼓的弱節奏營造寧靜的感覺。而到后面需要傳達憤怒情感的時候,演奏者要加大打擊樂器的力度才能實現,但是這里要合理把握,用力切勿過度,合奏者要根據各種樂器的不同特點做好協商,否則達不到情感表達的效果,影響音響感。
音樂作品的流暢動聽是傳統打擊樂作品所重視的,而在現代音樂作品中卻是不同的,作品的特點逐漸變得多變、自由。例如在演奏《有翼的呼吸》時,對于該音樂作品的表現,復雜節奏的掌握是非常重要的,對位節奏必須要得到合奏教學中多個演奏者的共同重視。在音樂創作中,能夠使相互獨立的多條旋律一齊發聲,并能做到融洽的技術就是對位。在音樂發展歷程中,對位是一種較為古老的創作技巧,復調音樂以此作為主要的寫作技術。作品中有一段內容演奏較為復雜,二號演奏者要將十六分音符進行連續的交替表現,而三號演奏者要在短短的兩拍內體現五連音演奏的變化。對合奏者而言,這一段雖然速度不快,但是卻增加了難度。要想很好地完成這一階段的演奏,演奏者要不斷提升自身的節奏觀念和心理素質,演奏時能更多地掌握好自己的節奏,避免受他人影響,同時也要做好演奏者之間的配合,協同合作。合奏者之間相互屏蔽,互不干擾是打擊樂合奏教學中經常遇到的問題,這是不利于優化復雜結構對位效果的,這就需要教學工作者做好引導,幫助學生對合奏方法做到熟練掌握。
協調、合作是合奏尤為注重的,作為合奏者既要有傾聽的意識,又要提高傾聽的能力。還是以《有翼的呼吸》為例,這部作品有較多的散板,并且馬林巴譜子在的旋律走向在散板進行時大體只有一個,對于合奏者而言難度是挺大的。演奏時,為了達到良好的演奏效果,學生一是需要根據樂譜確保演奏準確,再就是要做到互相傾聽。這就不得不提到合奏中集體觀念和合作意識的重要性,要注重學生這方面能力的培養,同時提升學生傾聽意識。如果合奏時,各位合奏者對作品的理解不統一,對待演奏的音樂態度不一致,這樣是無法完成一場高質量的、和諧的音樂演奏的。合奏技巧是合奏教學中學生學習的主要內容,除此之外,還要促進學生之間的心得、思想交流,使學生對于作品能有同樣的理解,提升默契度。演奏過程中,合奏者在做好自己聲部的同時,也要關注到其他聲部,以馬林巴作品《圣曲》的慢板部分合奏為例,這一部分金屬打擊樂演繹的是較為自由的節奏,但是要在特定的位置進行先后切入,這時,演奏者必須要對合奏者的演奏做到認真的傾聽,這里不難看出打擊樂合奏中,傾聽的重要意義。
作為一名打擊樂教學工作者,要提高對打擊樂發展進程的關注,順應時代開展教學活動。在進行實踐教學時,一方面重視教授學生演奏技巧,同時學生的傾聽能力和合作意識也是培養的重點,突出合奏教學的作用和優勢,幫助學生掌握更多更全面的打擊樂知識和技能,促使學生合奏能力得到切實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