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莎
摘要:聲樂演唱是表達歌曲藝術與情感的一種特殊方式,是展現歌曲人物和歌曲靈魂的基本手段。在民族歌劇表演藝術中,聲樂演唱的戲劇性一直是民族歌劇表演重點關注的內容。歌劇是以音樂為基礎,以戲劇性作為主要特征的戲劇作品。換句話說,戲劇性是歌劇的主要特征之一,也是歌劇表演成功的關鍵性因素,更是衡量歌劇作品是否成熟的標尺。本文闡述聲樂演唱的戲劇性基本概念,分析廣義戲劇性和狹義戲劇性之間的區別,具體分析民族歌劇表演藝術中的聲樂演唱的戲劇性體現,以期能夠為聲樂演唱者提供參考依據。
關鍵詞:民族歌劇表演藝術;聲樂演唱;戲劇性體現
引言: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歌曲藝術正逐步成為人們重要的精神追求。歌劇作為音樂表達的另一種形式,其將音樂與戲劇相融合,通過特殊聲樂演唱技巧的應用,使音樂本身更加具有吸引力,人物情感更加飽滿。從歌劇本身性質來看,戲劇性是歌劇整體的表現形態,也是體現歌劇作品是否成熟的重要標志。在聲樂演唱中,戲劇性是演員演唱的衡量標準,能夠進一步強化演員對歌劇作品戲劇性認知,是演員必須明確的重要因素。基于此,本文將重點研究的民族歌劇表演藝術中的聲樂演唱的狹義戲劇性體現。
戲劇性是指在假定情境中人物心理的直觀外觀。從廣義角度來講,戲劇性是美學的一般范疇,是將人物內心思想、情感、意志及其他心理因素通過外部動作、臺詞、表情等直觀外現出來,直接訴諸觀眾的感官。簡而言之,戲劇性是一個人從萌生一種感覺到發生激烈欲望和行動所經歷的內心過程。戲劇藝術任務并非是激情本身,而是表達內心情感的行為激情,是人們通過外部肢體、語言以及神態等語言表達方式來展現情感的一種行動。
在聲樂演唱中,戲劇性通常可分為廣義戲劇性和狹義戲劇性。廣義戲劇性比較注重演員對虛擬人物的塑造和具體表現,即不管歌劇作品是沖突性的、情感性的、敘事性的還是抒情性的,只要演員能夠將人物塑造得符合歌劇作品既定標準,即人物情感、人物動作以及人物神態等方面,該種聲樂演唱便具備一定廣義戲劇性。聲樂演唱的狹義戲劇性是指演員通過應用某些特定演唱技巧,優化歌曲中的音高、節奏、音色、音量以及力度等基本元素,再對歌曲背景人物理解基礎上,適當進行創造性演繹,以此來豐富人物情感、塑造人物形象的一種演唱方式,該種聲樂演唱便具備一定狹義戲劇性。
廣義戲劇性和狹義戲劇性之間區別主要在于兩者之間側重點不同。英國近代戲劇理論家威廉·阿契爾認為,廣義戲劇性是任何能夠使聚集在劇場里的普通觀眾感到興趣的虛擬人物的表演,是被觀眾喜愛、接受和感興趣的某種表演形式和方法。美國戲劇理論家喬治·貝克認為廣義戲劇性是通過虛擬人物的表演,再賦予虛擬人物情感、動作等,從而使場內普通觀眾產生興趣。廣義戲劇性更多的是強調歌劇表演效果,即場內普通觀眾對歌劇表演感興趣程度。而狹義戲劇性主要是指通過音色、音調、音高、音質、速度等基本音樂元素,以人物情感、心理以及動作為表演目的,在理解基礎上進行創造性演繹。深入來講,狹義戲劇性更多的是強調場內普通觀眾對表演人物情感、心理和動作捕捉程度,更加側重表演過程。
(一)歌劇表演的特質
歌劇屬于一種藝術表現形式,也是戲劇的一種表現形式。其以音樂作為表演基礎,通過演員演繹,賦予虛擬人物情感、動作和心理,讓場下普通觀眾近距離感受音樂背后的故事,并從中得到一定啟發。歌劇充分具備了戲劇個性化特征,如戲劇故事情節、矛盾沖突、人物內心體驗以及外部表現等。戲劇表演包含著戲劇家和演員之間的合作、演員與演員之間的合作、演員與觀眾之間的合作,主要側重點為表演性。而歌劇表演不僅具備戲劇性,還具備音樂性這一個性化特征。簡而言之,歌劇是音樂藝術和表演藝術的結合體。就歌劇的音樂性和戲劇性而言,歌劇表演是更像是兩種藝術實現相互融合的奠基石,是將藝術進一步升華的重要手段。音樂性與戲劇性是歌劇重要組成元素,在整個民族歌劇表演藝術當中,皆以相互融合、相互聯系姿態呈現給觀眾,即歌劇演員是戲劇性核心力量,戲劇性又包含了音樂性的詩意。該種表演形式不但擁有戲劇化舞臺視覺效果,而且還具備音樂性感知效果,兩種藝術的完美結合,為觀眾打造一場集視覺和聽覺的完美盛宴,這是其他舞臺表演藝術無法比擬的。將音樂性與戲劇性這兩種藝術特征相結合,自然而然成為歌劇獨特的藝術表現特質。在民族歌劇表演藝術當中,演員必須牢牢把握住這種特質,才能更加明確歌劇核心內涵,才能塑造出更加生動形象虛擬人物,使場下普通觀眾個性化精神需求得到滿足。
(二)聲樂演唱戲劇性體現的限制性及實例分析
1. 聲樂演唱戲劇性體現的限制性
新中國建立初期,我國民族歌劇聲樂演唱主要以民歌唱法或者戲曲唱法為主,演唱風格較為獨特,以民族風為主要基調。在聲樂演唱中,其戲劇性主要體現在板腔體結構和以發展手法為寫作基礎的大段式成套唱腔演唱中,還體現在不同板式變化和速度對比性處理中,體現在以不同板式變化和速度對比性處理來展現豐富人物情感和人物心理中,但是卻很少體現在高音、高質、音量和音色等方面,狹義戲劇性體現程度較弱。簡而言之,聲樂演唱中的狹義戲劇性主要在歌曲唱段式結構和豐滿層次情感、心理對比中體現,側重體現音樂個性化特征,而忽視樂句或段落中部分微觀元素的對比,如音量、音質等。某種程度上來說,該種聲樂演唱下的狹義戲劇性缺乏一定張力,很難給場下觀眾造成心理共鳴,容易影響民族歌劇最終表演效果。例如,從郭蘭英演唱唱段《清粼粼的水來藍盈盈的天》《倚門望》、王玉珍演唱唱段《看天下勞苦人民都解放》、萬馥香演唱唱段《五洲人民齊歡笑》、方曉天演唱唱段《一道道水來一道道山》《大風給我傳個訊》、蔡培瑩演唱唱段《鳳凰嶺上祝紅軍》和蔣曉軍演唱作唱段《海風陣陣愁煞人》等諸多唱段中可以發現,這些唱段在唱段式結構方面具有較強對比性,且戲劇性在大段成套唱腔中體現程度較高。但是這些唱段中一些微觀元素戲劇性體現不夠強烈,如音質、音量、音色等,戲劇性擴張力度不夠,難以呈現出預期舞臺表演效果。另外,在民族歌劇表演藝術過程中,演員和音樂兩者本身是歌劇表演重要元素。演員個人演唱能力關乎著整場歌劇表演藝術效果,而音樂本身曲式結構則影響著歌劇表演戲劇擴張范圍,決定著戲劇性體現的強弱。也就是說,聲樂演唱的戲劇性體現容易受音樂創作和演員個人演唱能力的影響。
一是音樂創作。作曲家在創作音樂過程中,通常習慣性應用板腔體結構和發展式創作大段成套唱腔,比較注重每個唱段式之間的層次對比。但是在創作樂句或者段落內部結構時,音樂基調較為平緩,蘊含人物情感比較單調,沒有在音質、音色、音量等這些微觀元素上面過度創作,導致狹義戲劇性體現效果較弱。二是演員演唱能力不足。民族歌劇通常是由民歌演唱法或者戲曲演唱法的演員來扮演,這些演員雖然接受過美聲唱法訓練,但是基于本身演唱性質及演唱特征等方面影響,使得演唱聲音音質、音色等方面較為單調,音域較窄,整體聲樂演唱效果沒有產生強烈對比效果,導致歌劇戲劇性體現效果不顯著,影響歌劇表演質量。
2. 聲樂演唱戲劇性體現的限制性實例分析
首先,以藝術家郭蘭英演唱唱段《清粼粼的水來藍盈盈的天》為例。唱段《清粼粼的水來藍盈盈的天》出自于歌劇《小二黑結婚》,該歌劇改編于1943年秋,講述的是抗日根據地一對青年男女反對父母包辦婚姻、爭取自由戀愛的故事。《清粼粼的水來藍盈盈的天》是該歌劇中最具特色一段唱段,獨具民族特色的唱腔加上濃厚的時代感是其成功的獨到之處。該唱段中,樂句或段落整體呈現趨勢較為平穩,從樂句開始,到敘唱性的旋律、和聲部分以及織體部分,總體來說較為穩定,微觀性元素應用頻率較少,缺乏戲劇性張力,以側重突顯人物情感為主要基調。從唱段整體角度來看,盡管藝術家郭蘭英將唱段演繹的獨具民族特色,但是其在聲樂演唱音質、音量以及音域等方面缺乏較為缺乏對比性較為強烈的戲劇性體現。
其次,以藝術家蔣曉軍演唱唱段《海風陣陣愁煞人》首句為例。唱段《海風陣陣愁煞人》出自于歌劇《紅珊瑚》,該歌劇創作于20世紀初60年代初,講述的是漁霸七奶奶為巴結國民黨軍官竇司令,將漁家妹珊妹租給竇司令為妾,途中珊妹跳海逃到一個島上,遇到解放軍王永剛和疑似戀人的阿青而得救的故事。在該唱段中,采用戲曲式唱法,唱腔戲曲韻味濃厚,民族藝術特色鮮明,板腔體結構色鮮明。演員在演唱之時,需要具體掌握“海風陣陣愁煞人”這個樂句的具體唱段式結構,如由快板、慢板、中板以及散板等有機組合而成的叫板“海”字,由噴口處理的“風”字,于聲音迂回處的“陣陣”二字,整個唱段核心“愁煞人”三個字等,在具體處理當中,要掌握一些演唱技巧,即要熟練運用咬字、吐字、拖腔、節奏、力度、速度、音色以及情節變化處理等方面演唱技巧,該種演唱方式戲劇性體現較為濃重,但是對演員演唱水平要求較高。如果演員演唱能力不足,即便唱段運用了諸多微觀元素,也可能會導致戲劇性張力減弱。
最后,不同時代演唱風格戲劇性表現強弱可能不同,以唱段《恨似高山仇似海》為例。唱段《恨似高山仇似海》出自于歌劇《白毛女》,該歌劇創作于1945年,講述的是喜兒被地主黃世仁霸占后,逃進深山叢林,頭發全變白,后來被大春解救的故事。歌曲《恨似高山仇似海》是該歌劇中最精彩唱段之一,演員在演唱過程中,要精準把握咬字、吐字、氣口、噴口以及拖腔等的演唱技巧,以重點突出主人公喜兒內心得痛苦與仇恨。就該唱段的50年代版本和80年代版本相比,顯然80年代演唱版本表現出的戲劇性更加強烈。80年代版本演員將西洋美聲唱法發聲技巧和傳統民族唱法相結合,不論是音質、音量、音色還是聲音穿透力都體現出強烈的戲劇性。而50年代演唱版本應用傳統民族唱法,在戲劇性體現效果上相對較弱。由此可知,即便在段落與段落之間戲劇性體現對比強烈,在段落與樂句內部微觀因素之間也體現出強烈的戲劇性對比,但是不同時代演唱方式,其體現出的戲劇性強度也不盡相同。
結語:總而言之,歌劇表演作為戲劇一種表現形式,其通常是將音樂和故事情節相結合,通過應用諸多微觀元素來表達歌劇戲劇性,進而讓場下觀眾產生一種獨特藝術審美。從性質方面來講,歌劇是以音樂為基礎的舞臺戲劇,演唱才是其表達情感、體現戲劇性主要手段。不論在何種時代,戲劇性永遠是藝術家們共同追求,也是歌劇未來發展堅定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