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波
摘要:在現代社會生活中,廣告設計無處不在,并且,正以強大的能量,締造并改變著我們的生活。然而,廣告真正成為一種專業性活動并發揮其巨大作用卻是從資本主義社會才開始的。從這個意義上講,我國的招貼廣告藝術,可以說是引進的。招貼畫是廣告藝術中比較大眾化的一種體裁,用來完成一定的宣傳鼓動任務,或是為報導、廣告、勸喻、教育等目的服務。
關鍵詞:傳統美學觀;現代廣告招貼
1引言
在激烈市場競爭中,無論是國際還是國內的企業,都把提高設計水平作為提升競爭力的一種手段,從報紙到雜志、從電視到網絡、從品牌到包裝、從廣告到形象設計,平面設計的功能和作用不斷放大,其影響力涉及到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和各個行業。廣告在世界各國的產生和發展都是隨著商品的產生而產生,隨著科技進步、社會發展而發展。科學技術進步所帶來的傳播手段的革新,無不對廣告的發展產生巨大的推動作用。
2 傳統美學觀對現代廣告招貼設計的影響
從我國文化發展的歷史經驗來看,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文化的發展,要想立于不敗之地,就要勇于吸收,敢于繼承,善于交融。無論是從我國早期華夏文化的形成直至達到兩漢文化的高峰,還是盛唐文化受到西域、印度文化的影響而發揚光大,無不表明,只有勇于吸收,才能發展,只有敢于繼承、善于交融才能最終真正成為自己文化的主人。在招貼藝術方面我們也還是應該“立足中華,面向世界”,既要尊重民族藝術的獨特性,體現中華民族的審美心理,又要反映現代人的內在精神追求。在招貼藝術的設計中,我們也要“尋根”,尋找我們民族傳統文化中為其他民族所不及的思維優勢和獨特風采。藝術始終要講內在的延續,一種藝術形式的產生及被容納,需要特定的歷史文化背景,其中包括一個民族的生活方式、習俗、倫理道德、審美習慣等,構成了潛在的深層文化結構,深鎖于民族的心理和精神之中,調節和制約著民族文化的發展和外來文化的介入。正因為這樣,作為外來的招貼藝術,在中國設計者的作品中,時時流露出傳統的美學觀潛移默化的影響。分析這些影響,肯定某些積極的因素,將會有助于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招貼藝術。下面,就從這個角度進行一定的剖析。首先,招貼畫傳達信息鼓動宣傳的作用肯定了它的特殊形式。它包括直接展示法,這是一種最常見的運用,十分廣泛的表現手法。它將某產品或主題直接如實地展示在廣告招貼上。使消費者產生一種親切感和信任感。突出特征法運用各種方式抓住和強調產品或主題本身與眾不同的特征,并把它鮮明地表現出來,將這些特征置于廣告畫面的主要視覺部位或加以烘托處理,它是突出廣告主題的重要手法之一,有著不可忽略的表現價值。對比是一種趨向于對立沖突的藝術美中最突出的表現手法。對比手法的運用,不僅使廣告主題加強了表現力度,而且飽含情趣,擴大了廣告作品的感染力。對比手法運用的成功,能使貌似平凡的畫面處理隱含著豐富的意味,展示了廣告主題表現的不同層次和深度。文學家高爾基指出:夸張是創作的基本原則。借助想象,對廣告招貼作品中所宣傳的對象的品質或特性的某個方面進行相當明顯的過份夸大,以加深或擴大這些特征的認識。夸張是一般中求新奇變化,通過虛構把對象的特點和個性中美的方面進行夸大,賦予人們一種新奇與變化的情趣。在廣告招貼設計中對立體形象進行強調、取舍、濃縮,以獨到的想象抓住一點或一個局部加以集中描寫或延伸放大,以更充分地表達主題思想。這種藝術處理以一點觀全面,以小見大,從不全到全的表現手法,給設計者帶來了很大的靈活性和無限的表現力,同時為接受者提供了廣闊的想象空間,獲得生動的情趣和豐富的聯想。這就是所謂的以小見大表現法。運用聯想法,在審美的過程中通過豐富的聯想,能突破時空的界限,擴大藝術形象的容量,加深畫面的意境。富于幽默法指廣告招貼作品中巧妙地再現喜劇性特征,抓住生活現象中局部性的東西,通過人們的性恪、外貌和舉止的某些可笑的特征表現出來。幽默的表現手法,往往運用饒有風趣的情節,巧妙的安排,把某種需要肯定的事物,無限延伸到漫畫的程度,造成一種充滿情趣,引人發笑而又耐人尋味的幽默意境。幽默的矛盾沖突可以達到出乎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藝術效果,勾引起觀賞者會心的微笑,以別具一格的方式,發揮藝術感染力的作用。都要求廣告招貼一目了然,簡潔明確,使人在一瞬之間,一定距離外能看清楚所要宣傳的事物。在這些方面,中國傳統的美學觀,能夠為設計者提供大量的營養。
香港著名平面設計大師靳埭強,創作了大量文化招貼。他認為,美的原則有三條:立意——意念先行,以形取神;創新——承先啟后,破舊立新;活用——適身合用,靈活生動。這實際上強調的也是老莊的哲學思想,也是中國山水畫的表現意境。他主張把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融合到西方現代設計的理念中去。他的許多作品都無一例外地體現著這種思想,在其招貼設計《自在》系列中,運用了中國的水墨畫技法,融合了現代技術的特殊機理效果,現代又不失傳統。2008年的申奧標志也是一個很好的范例,整個標志造型沒有對傳統造型的直接借用,而是運用了中國特有的介于似與不似之間的寫意手法,恰到好處的傳遞出“中國結”和“運動員”兩個意象。標志不僅體現了中國文化特有的審美意韻,同時也得到了世界的認同。
招貼畫屬于“瞬間藝術”。好的招貼要做到既要讓人“一目了然”還要做到讓人“一見傾心”,為它所吸引,顧盼之余,留下較深的印象。這就要求招貼具有精湛的構思。任何藝術,都不能說明一切,特別是像招貼畫這種特殊的藝術形式,在有限的時空條件下,能使人過目難忘,回味無窮,那就需要做到“以少勝多”“一以當十”。當然,至今也還有要求藝術敘述一切的觀眾,向招貼畫提出對多幅畫的要求,正象向雕塑提出連環畫的要求,向快板提出多幕的要求一樣不現實。“以少用多”和“由此及彼”是藝術技巧的標志,特別是招貼藝術,它只能從生活的某一側面而不是從一切側面來再現現實。任何形象都不過是構成整體的一部分,重要的是,能不能概括其他部分。招貼畫中常常有充滿畫面的顏面特寫,一雙手,一雙眼,一個動態,一個表情,只要是選擇最富于代表性的現象,而且著重它的某些特征,它就能構成“言簡意賅”的好作品。盡管構圖簡單,卻要求表現出一定的、能吸引人的意境。在“意境”中,客觀事物精粹部分得到了集中處理,達到了情景交融,能牽動人的某種情思,某種體驗,某種聯想。好的招貼畫要能引人入勝,喚起人的聯想,引起人的美好愿望,
傳統美術的色彩處理,主要是裝飾色彩。由于招貼藝術的特征,決定了裝飾色彩在畫畫上所起的作用。裝飾色彩具有一定的主觀性,這正是廣告畫面所刻意追求的。“意足不求顏色似”說明了這種關系。宋代蘇軾曾畫朱竹,有人責難他,難道有紅色的竹子嗎?他反問:難道有黑色的竹子嗎?意思是既然大家對“黑竹”習以為常,為什么不允許畫朱竹呢?這說明傳統美學觀中對色彩的主觀想象是允許的,而且是必要的。但這種主觀想象不等于主觀臆造,裝飾色彩同樣來源于生活實踐,同樣需要從客觀事物中吸取營養。人們常從彩蝶、霓虹、彩霞等自然色彩受到啟發而創造出色彩絢麗的裝飾效果。裝飾色彩的主觀性使某些聯想,將自然景色“擬人化”。“綠肥紅瘦”,也可以是“怡紅快綠”。至于“傷心碧”、“塞煙翠”、“青欲滴”、“綠生涼”這些古代詩人筆下對色彩的不同感受,無論是“傷心”、“寒”、“涼”,說明了色彩給人感受的心理因素。
3 結語
以上所述的僅僅是傳統美學觀對我國現代招貼藝術的一些影響。這些美學觀在潛移默化的影響著我們的現代設計思想。當前與未來,在世界規模的文化交流與競爭當中,我們不斷受到外來文化設計思想的沖擊,從中受益匪淺,我們的傳統美學必將發揚廣大,更加廣泛,更加具有特色。
參考文獻:
[1]?趙希崗:現代圖形設計與傳統圖案(《裝飾》2003第4期)
[2]?李硯祖:視覺傳達設計的歷史與美學[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0.1.
[3]?尋勝蘭:繼承民藝[J].藝術與設計,2002(6).
(作者單位:蚌埠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