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立平 許燦
摘要:景觀小品作為鄉村景觀設計的主要要素和鄉村景觀品質提升的主要途徑,對鄉村文化傳承有著重要的作用。在鄉村振興的的整體背景下,鄉村景觀小品應該以鄉村居民作為主要的使用主體,轉變鄉村景觀小品主要為了滿足游客的設計思路,重點考慮小品為村民提供居住環境歸屬感的功能。本文從鄉村景觀小品的功能性研究作為主要的出發點,闡述了鄉村景觀小品的重要性以及設計的基本原則與思路,最后以浙江省新屯南村實際案例,分析鄉村景觀小品地域性和獨特性的表現方法,從而為鄉村景觀小品設計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引言
目前,鄉村作為實現全面小康社會建設的重點,自鄉村振興政策實施以來,鄉村的環境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鄉村規劃和鄉村環境改造正在全國各地如火如荼的開展,而從事相關設計的指導理論研究大多集中在規劃設計等方面,特別是把鄉村景觀小品設計作為研究對象的理論研究相對來說為數不多,這也就造成了鄉村景觀小品設計在設計過程中的創意型缺乏必要的理論體系的支撐,也制約鄉村景觀小品設計的不斷變化創新。
鄉村振興戰略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是為了農民的切身利益,因此,在鄉村振興戰略的指引下,鄉村的環境營造都要考慮鄉村居民這一主體,讓農民融入到鄉村的環境改造中來,實現農民真正的安居樂業的美好愿景。
1.鄉村景觀小品設計的影響因素
鄉村的地形地貌、氣候因素、水系特診與植被狀況是鄉村自然環境的構成的主要元素,是鄉村地域性特色的首要決定條件,是景觀小品設計與設置的基底。鄉村的歷史文化、風土人情以及鄉村居民的生活方式等是鄉村人文環境的構成主要元素,同時也制約著鄉村地域性文化的形成,影響景觀小品設計的內核。經濟的展情況、技術條件等是社會環境中的構成元素,與景觀小品的材料材質的選擇、后期的使用管理維護有密切關系。
2.鄉村景觀小品設計的設計誤區
由于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步伐的的加快以及城鎮化進程的加快,許多地方的鄉村景觀小品設計出現了大量的模仿與同質化特征,鄉村景觀小品的設計缺乏地方特色與文化,根據筆者在設計過程中的觀察分析以及對相關文獻的整理總結,目前鄉村環境小品的設計存在一定的問題和誤區,總結為以下三方面內容。
2.1景觀小品的設計單純為了鄉村旅游提供導向,未考慮村民的生產生活需求。
鄉村旅游等產業的發展帶動了鄉村經濟的發展,但在設計中單純的考慮鄉村游客的鄉村景觀小品,在增加訪客量和噱頭的同時,往往就會忽視鄉村原本使用主體,同時,在具體的小品設計上,由于部分結構繁瑣,特異,就造成了后期維護成本高,從而違背了鄉村景觀小品設計初衷。
2.2景觀小品設計地域性特色缺乏,無法體現鄉村的地域特色。
景觀小品作為鄉村環境景觀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傳承和保護地域文化有著重要作用。鄉村特色建設應適應鄉村地域文化,只有深入的挖掘當地特色并應用到建設中才能體現和表達鄉村的內涵。
景觀小品設計忽視鄉村場地環境,與當地的生態環境產生了違和。
鄉村景觀小品作為鄉村景觀環境的必要設計要素,在具體的設計過程中需要從鄉村的整體規劃出發,考慮到鄉村整體環境系統性,只有這樣的合理的進行設計及,鄉村景觀小品才能夠進行有效的展示,最終達到滿足鄉村環境的藝術性效果。
3.鄉村景觀小品設計策略
3.1系統性分類規劃,滿足使用者需求
針對可能的種類缺失,需保證設計范圍內的景觀小品類別的完整性。將系統性的各類別景觀小品放置在各個區域,以滿足不同區域的功能,為避免有特色的雕塑等景觀小品與座椅、燈具等設施類景觀小品格格不入。使用者包括村民及游客、投資人員等外來者,他們的需求會有部分差別,但設計師應站在公平的角度,統籌平衡出現的需求矛盾,并將矛盾轉化為設計出發點,不應與之前的鄉村建設一樣以滿足游客等外來者的需求作為設計目標。除此之外,考慮鄉村中的常駐村民以老人和小孩為主,因而在居住點附近設置便利化的景觀小品。
3.2挖掘鄉村人文歷史,運用藝術手法設計小品造型
通過尋找與設計區域相關的文字和圖片資料,結合實地的走訪調研,從生活方式、人文典故、民居建筑等方面總結梳理當地不同類別的歷史文化,并從中利用設計手法提煉抽取單體景觀小品的設計理念或紋理線條等元素,運用到景觀小品中去,以此成為村落的文化藝術鏈。
3.3合理布置各類小品點位,結合當地材質打造“鄉土”環境
黑格爾在《美學》中提到,“藝術家不應將雕刻作品都雕好,再考慮將其擺置在什么位置,而應在構思的時候就聯想到對應的外在環境以及對應的空間形式和位置。”在鄉村景觀小品設計中,可針對不同區域的景觀特質、空間情況、審美需求,選擇適應場地的景觀小品類型進行設計,使得各類別的景觀小品融入環境,滿足村民和游客的多重需求。各類別各具特色的景觀小品在不同景觀區域中分散開來,在保證鄉村原始韻味的同時,激活鄉村環境空間,傳承鄉村文化。同時調查收集當地的本土植被與材質,并最大化的用于景觀小品的設計上.。
4.浙江省紹興市新屯南村鄉村景觀小品設計方案
4.1項目設計背景
新屯南村坐落在道墟街道的西南部,是個令人羨慕和向往的現代化新農村,被習總書記贊譽為“江南威尼斯”。坐船穿行于村內河道,仿若游走在一軸流動的畫卷:亭臺、樓閣、水榭、長廊、九曲橋、四合院……所有江南水鄉的元素都能在這里找到,他仧互相融合、揉粹,默契十足、靈動不已。
4.2區位現狀特點
新屯南村雖有自身獨特的區位優勢以及悠久的歷史文化特征,但是在設計之初。通過筆者的走訪發現村落還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如:村口形象不佳,缺乏低于地域特色;小品設置單一,沒有很好的豐富鄉村環境景觀;基礎設施較為陳舊,破損情況較為嚴重。
4.3景觀小品設計定位
旨在打造生態環境優美、水鄉特色凸顯、鄉風文明整潔、環境宜居、休閑健身設斲健全、配套完善的新農村景觀小品。
4.4設計目標
①設計具有新屯南村地域文化特色的景觀小品
地域文化是由該區域的地理環境、當地村民的生產和社會生活方式以及歷史文化傳統所決定的,但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景觀小品能將以上特征。因而鄉村景觀小品在因地制宜的前提下,優先使用當地材料,并在批判性繼承的思想下結合生產生活方式設計小品造型,布置小品點位,能真實的反映出該村的歷史文化,對當地文化的傳承和傳播有利,且有助于鄉村形象的打造。
②設計具有趣味性實用性的景觀小品
由于“新屯南村”的大多景觀小品都是成品定制或這簡單隨意設置,缺乏一定的亮點特色以及觀賞性,所以針對該村的景觀小品的設計時,既考慮了該村的村民需求的必要性,同時也充分考慮村民以及游客具有一定互動性的小品。因而在滿足基本生活功能的同時,結合當地特色文化以及不同環境的區域,兼顧趣味性,讓每個環境與景觀小品即是獨立又能互相聯系并以此產生共鳴,則是十分必要。
4.5典型區域設計
(1)入口設計
在新屯南村的入口設計,充分新屯南存的村莊環境和村莊文化特色,在設計中以屯南畫卷作為設計主題,設計中把村莊中最富有特色的九曲橋景觀環境通過抽象的形式表現出來,再結合詩人、古詩、皓月、涼亭等元素,富有該村特色的水鄉畫卷一覽無余。
(2)文化禮堂環境改造設計
在該村文化禮堂空間的改造設計上,以具有傳統中式建筑特征的建筑樣式作為文化禮堂入口建筑和主體建筑設計的基礎樣式,凸顯了傳統文化內涵。在入口處把村內具有特色的環境采用地雕的形式表達出來,增強了環境特征的唯一性和地域性,同時在地面的鋪裝設計上,把村莊的歷史革沿和文化,采用浮雕的形式在地面上展現出來,使得踏入這個環境的每一位村民或者游客都能夠很好的了解該村,增強了村落的歷史感和榮譽感。在圍墻的設計上采用了青磚鏤空結合傳統中式窗花的造型樣式,厚重感和時代感與村莊的厚重歷史文化相符合,也體現了江南水鄉的風格韻味。
總的說來,在新屯南村的整體環境營造上,以“泛舟水鄉,尋夢煙雨”為設計總體構思,結合了該村在設計上的目標和原則,并設計了與之相呼應的方案。在不同區域設置了具有地域文化和特色的景觀小品,同時運用多種藝術手段來闡述景觀小品的設計內容和內涵。在考慮村民的需要和游客的體驗上設置了豐富各異的景觀小品,最終形成與鄉村振興政策的呼應。
5.結束語
全文以鄉村振興背景下鄉村景觀小品為主要的研究對象,結合新屯南村的景觀小品設計案例,探討了在鄉村景觀小品設計過程中的需要結合當地居民的需求和體驗一定地域性文化特征,只有這樣才能體現鄉村景觀小品真正的以農民作為主體,體現鄉村振興戰略的實際意義。
參考文獻:
[1]?陸燕燕.美麗鄉村背景下南京鄉村景觀小品設計探析[J].藝術科技,2017,30(07):318-352.
[2]?袁歡.廣西雙窯村多蘿坪環境景觀小品設計[D].中南林業科技大學,2016.
[3]?王琪.鄉土藝術化景觀小品在鄉村景觀中的設計研究[D].南京林業大學,2017.
[4]?劉曉昀.鄉村振興背景下的景觀小品設計研究 ——以梁平區“高堂村”景觀小品設計為例[D].重慶師范大學,2019.
作者簡介:張立平,1981.3,男,浙江紹興人,華匯工程設計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高級工程師,研究方向:園林景觀設計。
許燦,1983.9,男,浙江紹興人,浙江農業商貿職業學院講師,研究方向:鄉村規劃設計。
基金項目:基于“鄉村振興”視角下美麗鄉村景觀小品設計研究,浙江農業商貿職業學院橫向課題(委托方華匯工程設計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項目編號:HX201905
(作者單位:1:華匯工程設計集團股份有限公司;2:浙江農業商貿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