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燊 譚磊 王之航
一、政府會計改革的背景情況
(一)政府會計改革的進程
隨著全面深化改革思想指導的提出,政府會計改革作為會計制度改革中的重要一環,也是政府改革中的重要內容,它的改革工作刻不容緩。為了跟上國際政府會計制度的步伐,在政府會計制度當中引入以權責發生制為核心的制度顯得尤為重要。在政府會計中全面引入財務會計揭示了我國政府會計改革慢慢步入了正軌。自2015年以來,財政部積極完善政府會計體系工作,出臺了政府會計的基本準則之后又陸續出臺了關于固定資產、存貨等一系列具體的政府會計準則。財政部在2017年10月24日印發了《政府會計制度》,并于2019年1月1日正式開始實施的《政府會計制度》,意味著中國的政府會計體系基本構建完成,這在我國政府會計漫長的發展過程中具有里程碑式意義。[1]
(二)政府會計改革的意義
1.統一了預算會計制度。
在政府會計改革之前,我國的預算會計制度包含了三種制度,分別是《財政總預算會計制度》、《事業單位會計制度》、《政單位會計制度》。[2]大學、醫院等等9個具體的行業會計制度又是《事業單位會計制度》之下的子制度,可以看出改革前制度的紛繁復雜。因為每個行業的行政事業單位在具體的會計核算、決算報表的口徑等方面都存在一些差異,所以它們所執行的政府會計制度不同。這不僅僅給外部的報表使用者帶來很大的困難,而且給財政部門匯總報表帶來不便。然而制度改革之后,所有的單位采用了統一的預算會計制度,使不同行業的行政事業單位能夠可比,解決了以前各行業單位的政府會計制度獨立,分錄報表的口徑不同等問題。
2.引入財務會計功能,進一步與國際化接軌。
目前會計制度體系的建立,我國與國際仍然有一些差距,未能完全跟上國際的步伐。但我國一直不斷推進會計制度改革的發展然而在政府會計改革方面。改革之前的制度存在著許多缺點,比如仍然執行單一的收付實現制,而僅在盈利性業務上采用權責發生制,而國外已全面引入權責發生制、資產不計提折舊導致資產難以進行管理等等問題。制度改革之后,改變了原本行政事業單位以收付實現制的預算會計為核心的現象,借鑒的國外的制度,將財務會計全面引入行政事業單位,使行政事業單位如同企業一樣,有了基本的財務會計功能。資產不是一次性計入當期支出,而是按期進行折舊,這不僅清晰準確地反應了當期行政事業單位的運行成本,而且避免了資產虛增的可能性,使得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的價值能夠準確的反應,更有利于資產管理的工作。
3.防范財務風險
以收付實現制為基礎的預算會計,只核算現金的流入與流出,財政上的支出只對實際已經支付的部分進行核算。由此便有可能帶來財務風險的問題,有些需要在未來期間支付的債務并沒有在會計核算當中得到體現,光看報表很容易忽視這些債務,而這些未來需要償還的債務很有可能是發生財務風險的關鍵。改革之后采用了財務會計,需要對單位的負債進行了核算,就能很好的體現政府的資金狀況和履行債務的情況,提高了財務風險的預警能力。
(三)政府會計改革的未來方向
政府會計制度和企業會計一樣是會計領域的組成成分,需要不斷完善、發展。現實情況是我國在大力發展市場經濟時使得企業會計制度相對完善也相對先進,企業會計制度改革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效,可政府會計改革的發展還任重道遠。政府會計改革是十八大以來會計領域最重要的改革。《關于權責發生制政府綜合財務報告制度改革方案》、《政府會計制度》這些改革只是政府會計發展中鋪路石。我國的政府會計改革要不斷向發達國家的先進制度尋求探索之道,拋棄其中不好的東西,選擇其中好的東西。
二、改革后對高校財務的影響
(一)會計核算模式發生了變化
在改革之前,政府會計制度是以預算會計為核心進行展開的,改革之后引入了財務會計,采取了預算會計和財務會計同步進行,既有聯系又有分離的核算模式。也就是高校既要采取預算會計進行核算,也要采取財務會計進行核算,決算報告的數據來源于預算會計所核算的收入、支出、結余。財務報告的數據來源于財務會計所核算的資產、負債、凈資產、收入、費用。財務會計采用了權責發生制,而預算會計采用了收付實現制,在這種雙核算制度下,高校的會計核算發生了重大變化。同時政府會計核算的內容也大大增加,這些內容所能反應的信息也有了很大的增加,提高了政府會計信息的質量。
(二)實行成本核算,提高績效管理水平
在以前,高校只在盈利性的業務時采用以權責發生制為基礎的財務會計來核算業務的收支,而在日常業務中都是以預算會計來進行核算。這就產生了在日常業務中缺乏成本核算的信息的問題,缺乏成本的核算,高校的資產管理工作并不能很好的進行,容易造成資產的流失,更有甚者出現貪污腐敗。引入權責發生制后,按照權利和義務發生的時間劃入各個期間,而且每一項業務都需要對發生的成本費用進行核算,無論是資金的收入還是支出,其中的成本信息情況都一覽無余,可以根據成本的高低來管理業務,也能更好的實行績效評價。特別是在成本核算中對固定資產和無形資產進行折舊和攤銷,合理的歸集分配各期間的成本費用,有利于高校對資產的運用和管理。
三、高校面對新制度出現的問題和解決方案
(一)完善高校相關財務制度
政府會計制度改革在高校的全面貫徹落實具有滯后性,其相應的財務制度不能緊跟改革的進程。經過一系列政府會計改革工作后,高校要根據政府發布得具體的制度和準則,再綜合學校的具體情況,及時修改學校的會計核算制度以及相關的財務管理的方法。從總則到分則都要事無巨細的完善出來。特別是固定資產以及無形資產的折舊攤銷的辦法,高校擁有數量金額巨大的固定資產和無形資產,所以在這方面的核算工作顯得尤為重要。準確把握預算會計和財務會計的功能,明確雙報表分錄的編制方法。
(二)加強高校財務人員的學習
政府會計引入財務會計,實行財務會計和預算會計雙核算模式,高校的會計制度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高校財務人員原本的知識不能適應新的會計制度,無法很好的完成財務管理的工作。從前都是主預算會計,而改革后預算會計和財務會計并重,為高校的財務人員帶愛了巨大的挑戰。新的制度所要求財務人員的專業能力和綜合素養更高了,財務人員不能止步不前,否則必不能很好的完成高校的財務核算和管理的工作。需要主動去學習政府會計改革的內容,不斷訓練提高自身的專業素養。同時,高校管理人員在倡導財務人員自我學習的時候,也應該組織相關人員進行培訓學習,考察財務人員的能力,要抓緊學習新制度這項工作。
(四)完善高校的財務信息化
相對于企業的財務信息化來說,高校的財務信息化的工作就有些掉隊,不利于高校財務管理工作的進行。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大數據時代的到來,高校的財務數據越來越多,越來越復雜,如果仍然像傳統的紙質核算方式已遠遠無法滿足現代的財務管理要求,這就迫使高校轉型使用財務管理的信息系統進行財務的會計核算和管理的工作。但顯然,目前的高校的財務信息化工作遠不如企業做的好,因此要加強高校的財務信息管理系統的完善,引進信息管理系統的高端人才,開發出更加完善,方便,細節的財務信息系統。這不僅僅能大大便捷財務核算工作,也讓資金有及時的監控,增加資金的使用效率。通過信息管理系統帶動高校財務管理水平,實現高校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現代化。
參考文獻:
[1]?李竹.政府會計相關制度的變遷[J].企業改革與管理,2016,(20):1-1.、
[2]?畢立梅.非盈利組織會計若干理論問題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07,3-3.
基金項目:項目編號:192035.來源:重慶工商大學校級課題.名稱:重慶工商大學大學生科技創新基金項目
(作者單位:重慶工商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