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芬
摘要:隨著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國家對教育事業也十分關注。作為教育的啟蒙階段,幼兒園面對的群體是祖國的未來,是需要精心呵護的幼苗,創辦高質量的幼兒教育是當今社會的迫切要求,今日的生活教育是幼兒適應明日生活的準備,今日的生活積累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幼兒未來的健康發展。結合孩子的年齡特點,我們盡可能鼓勵幼兒實現午餐的自主管理,運用豐富多樣的形式引導他們積極主動地用餐,促進孩子良好進餐習慣的養成,讓幼兒真正地自主用餐、快樂成長。
關鍵詞:幼兒園;自主午餐;管理與實踐
進餐是幼兒園一日生活中很重要的環節,這也是孩子們健康的起點。為了保證這項集體活動的有序進行,提高孩子們的午餐質量,面對午餐,我們決不可能放任自流,而是要有一定的組織流程和常規要求的。
一、合理組織餐前安靜活動,有助于穩定幼兒情緒,促進食欲。
幫助孩子調節情緒,讓孩子在良好和愉悅的情緒下進餐是餐前安靜活動的主要目的。這時候的孩子剛結束有趣而熱鬧的游戲活動,情緒上很難一下轉變為安靜狀態,因此在集體有序的入廁、洗手后,我們往往會借助一些安靜活動的組織來調整孩子們的情緒,如聽聽輕松的音樂、故事;做做益智的手指游戲等。讓孩子們的情緒稍稍趨于平靜并在參加這些活動的同時變得更輕松更愉快,從而帶著愉快的心情進入午餐。針對小班幼兒午餐管理是幼兒園生活常規中的一個重要內容。小班孩子年齡小,自我服務能力弱,進餐時邊吃邊玩、挑食、吃飯撒飯粒的現象比較嚴重。如何有效、有序的組織幼兒的午餐活動,讓孩子在幼兒園愉快進餐、吃飽吃好,成了大家重點關注的問題。在實踐中,大眾幼兒園也積累了一些管理的妙招:
招數一:兒歌故事來滲透
兒歌簡單有趣、朗朗上口,故事角色鮮明、圖文并茂,這類形式非常符合小班幼兒的學習特點。因此,通過兒歌的欣賞、故事的解讀巧妙的把進餐的要求和方法融入其中,幫助幼兒理解和掌握。如《大公雞和漏嘴巴》使孩子懂得了要做個吃飯講衛生的好孩子;《進餐歌》三字口訣式的兒歌學習,使孩子記住了進餐中的要求;《啊嗚啊嗚吃得香》又形象的描繪小老虎大口吃飯的情景,鼓勵孩子學習小老虎,啊嗚啊嗚把飯菜全吃光……
招數二:菜色介紹增食欲
餐前的菜色介紹不容忽視,利用看、聞、說等方法調動孩子的多種感官去了解今天的飯菜、增強進餐時的食欲:看——先讓孩子看一看吃的食物,如黑黑的木耳、白白的蘿卜、綠綠的青菜、紅紅的番茄,借助視覺的沖擊引發孩子對食物的關注;聞——請孩子聞一聞菜的味道,通過味覺的刺激激發孩子吃的興趣;說——借助教師描述性的語言大大的渲染飯菜的可口程度,更激發了孩子想吃的欲望。
招數三:游戲情景固行為
小班幼兒的思維具有明顯的擬人化特點,根據這一特點,創設“游戲化”的進餐情境大大有利于幼兒良好進餐習慣的培養。如《飯菜捉迷藏》游戲,鼓勵孩子玩捉迷藏,把飯菜藏進自己的小肚肚,讓老師找不著;《菜菜來唱歌》游戲,讓孩子饒有興致的去感受菜菜在嘴巴里咀嚼時發出的“嘎吱嘎吱”聲。同時,我們還設計了一些擬人化的小獎章,對獨立進餐、喜歡吃菜、不掉飯粒等好行為的孩子予以獎勵,在鼓勵孩子的進步和努力時也很好的鞏固了孩子已經形成好的習慣。
幼兒期是孩子身心發展的關鍵期,膳食營養必不可少。在幼兒良好進餐習慣的養成中,崇福幼兒園全體教師還需要不斷更新觀念、尋求方法。今后,更需要協同家庭、一致教育,共同為幼兒“快樂進餐”做努力。
二、每日菜譜介紹,激發食欲的同時,幫助孩子拓展知識經驗。
在午餐前進行菜譜介紹是我們的“保留節目”。常常會在餐前孩子們還沒有上桌之前,請孩子們先聞一聞飯菜的香味,并請他們根據聞到的香味猜猜“今天我們將吃些什么菜、喝些什么湯?”?接下來我們會乘興向孩子們介紹午餐中各道菜好聽的名字、做這道菜的配料,通過這“聞一聞”、“猜一猜”、“說一說”等一系列活動,孩子們往往很容易被午餐中食物的色香味所吸引,有效地激起孩子們想吃的欲望。在這個過程中,還蘊藏著豐富的教育資源,因為孩子們還可以進一步知道這些食物的營養成分對人體的好處,幫助孩子們改善不良的飲食習慣達到營養均衡的攝取,拓展他們的知識經驗。堅持進行午餐中的班級管理者必須由權威觀念向服務觀念轉換。新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師由傳統的知識傳授者轉變為幼兒學習的支持者,要求人人都是管理者。因此,班級活動的組織安排,班級管理者要大膽放權,由權威的前臺走向服務的后臺。讓孩子都走到班級管理的前臺來,這樣班級管理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所以我們改變以往餐后教師評紅星的方法,而是改用小朋友自評的方法。只要小朋友做到老師餐前的要求,就能自己上來評紅星,突出幼兒的主題地位。而且我們的評比以時間為準,一般在半小時之內吃完中飯,并且符合要求的小朋友,可以自己上來評紅星,這樣小朋友通過自己的努力,只要有一點進步,就能得到一個紅星。
三、適當為孩子創設自我服務和集體服務的機會。
大班的孩子生活經驗已經相對與中小班孩子比較強了,他們愿意獨立的來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了,因此我們在此時就給予一定的支持,讓孩子來為自己和集體服務,比如餐后各自收拾自己的餐具,以值日生的形式輪流幫保育老師收殘渣盤等,從而使孩子養成不依賴成人、愛勞動、助人為樂的好習慣。
總而言之,在幼兒園的這些進餐教育,其實都是從小班開始教育引導,在中班則是鞏固練習,而到了大班時,就轉化到自覺的行為了,從而逐漸形成相應的午餐常規的。但我們衷心的希望每一個常規不是孩子的束縛,而是孩子在集體環境中形成的自覺行為,最終為其的一生成長打下良好的基礎。
一日生活皆教育,幼兒園午餐是促進幼兒發展的重要環節,開展自主午餐,不僅解放了教師的雙手,也更讓幼兒真實地接觸生活情境,獲得生活技能,在生活情境中發展自己、改變自己。同時,養成的良好飲食習慣,也會讓幼兒受益頗多。
參考文獻:
[1]?苗超.創管理之精致,享午餐之快樂 ——淺談幼兒園午餐的有效管理和組織[J].作文成功之路(下旬),2018,(1).
[2]?楊興國.汪巖.午餐童趣——幼兒午餐文化淺談[J];上海教育科研;2010年10期
(作者單位:浙江省紹興市柯橋區錢清鎮大眾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