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彥國
摘要:建筑行業發展至今,因為混凝土結構施工材料來源廣泛、造價成本低,施工方便,操作簡單,施工效率高等特點被大多數建筑采用。但是在實際的施工中,會因為材料、工人操作失誤、或者是未按照正確的施工工序進行操作而對混凝土結構的施工質量產生影響。所以系統分析混凝土結構施工中個工序的施工要點,有效掌握施工的重要內容,有助于提升建筑行業的整體質量。
關鍵詞:土木工程建筑;混凝土結構;施工技術
一、導言
混凝土結構是土木工程建筑中的基礎組成部分,保證混凝土施工質量是提高土木工程質量的基礎所在,而在具體的施工中,混凝土裂縫屬于比較常見的問題之一,其廣泛的存在于高層建筑、大型設備以及橋梁等基礎設施中,對于土木工程建筑的質量產生了極為不利的影響。為了更好的解決相關問題,必須要做好施工技術分析工作,以保證土木工程建筑的施工質量達到相關標準。
二、混凝土結構的特點
建筑人員在進行建筑施工過程中,要對混凝土材料進行研究,根據其特點進行應用。首先,可塑性強。混凝土材料是由水泥、砂和水以及其他外加劑充分攪拌而成的膠凝材料,在濕潤的情況下其呈現流動狀態,可以隨意塑性,這對于土木工程中建筑的澆筑以及灌注都非常有利,在澆筑過程中不會因為卡住而斷層,使建筑物不牢固。其次,抗壓性強。混凝土的主要成分是砂,不僅不怕擠壓,而且越擠壓越堅固。混凝土的另一成分是水,水與砂在濕潤的狀態下柔軟易塑造,一旦干燥便會堅硬無比,沒有縫隙,這也會大大增強其抗壓性。再次,耐火性好。水和砂都不易燃燒,還可以隔斷火源,也就大大提升了建筑物的安全性。此外,混凝土原材料常見,成本較低,而且制作過程簡單、運輸方便,在一定程度上這些優點大大減少了建筑人員的時間和投資成本,也是混凝土被廣泛應用的原因。
三、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結構存在的問題
(一)混凝土強度不夠
混凝土強度與土木工程的質量效果聯系極為密切,混凝土制作過程中強度主要會受到原料配比、后期養護的影響。不同類型的土木工程對于混凝土的原材料配比有著不同的要求,制作混凝土時所添加的砂石、水以及其他原材料有著較大的差異,在混凝土制作完成之后,必須要對混凝土的強度進行檢測,如果檢測不達標,這一類混凝土就不能投入使用。然而,土木工程實際的混凝土制作過程中,許多工程的混凝土制作并不是十分的規范,比如說,制作時沒有按照要求科學的對原材料進行配比,制作完成之后,則沒有采用科學的養護方法,導致養護效果不佳。
(二)混凝土施工工藝的不合理之處
首先,在實際的施工過程中,施工人員整體技能水平不高,缺乏專業素養,不能按照嚴格的標準規范以及施工工序進行模板的安裝,甚至很多模板在加工過程中就存在質量問題,嚴重影響混凝土澆筑質量。其次,多數企業為追趕工期而忽視了混凝土的澆筑工藝,影響建筑結構的整體性和穩定性,再加上其它因素的影響,給建筑工程的安全產生巨大威脅。最后,振搗過程也是影響混凝土結構質量的重要因素,一些施工單位沒有專業振搗工具,振搗不到位,混凝土結構出現離析現象,導致工程結構不穩定。
(三)混凝土結構裂縫
混凝土結構裂縫是土木工程中混凝土最常見的問題之一,混凝土之所以會出現裂縫是由多種因素引起的,一方面在前期澆筑混凝土時沒有按照規定的要求操作,混凝土質量不達標。另外一方面則是混凝土后期的養護管理不當,因此導致裂縫出現。此外,在混凝土拌料水化期間,水泥灰發出較大的熱量,但是在此過程中水泥的散熱為上層混凝土所阻隔,水泥內大量的熱量無法在短時間內消散,而是在混凝土內部聚集,這樣很容易導致混凝土結構內外溫差巨大,在溫度的作用下導致混凝土結構出現裂縫。
四、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結構的施工技術措施分析
(一)混凝土的材料選擇
由于混凝土的種類不同,調配的濃度與顏色也有著很大的不同,這就需要工作人員在選擇材料中進行準備前的工作,包括調試一些混凝土,以及查找有關這方面的重要的知識,它的具體的用途與分布。一些材料當中包括水灰的調配度,水灰與混凝土有著很大的聯系,在混凝土投入使用之前,要先查看水灰的濃度,它的濃度越高,證明婚;混凝土的抵抗壓力的力量就越大,工作人員需要在讓水灰在一定濃度的時候,加大對混凝土的使用量,從而使混凝土拉伸長度,把握好混凝土的使用情況和使用量。
(二)基礎澆筑
混凝土澆筑施工技術在基礎中的主要形式包括:階梯形狀混凝土澆筑、大體積混凝土澆筑、條形基礎混凝土澆筑。階梯形狀基礎在混凝土澆筑澆筑過程中,需要結合臺階的分布規律施行一次性澆筑,關鍵是保證澆筑不存在縫隙。當遇到杯形基礎澆筑時,需要施工人員在短時間內完成杯口底部的澆筑作業,隔一段時間后進行后續澆筑才能控制好杯口標高。杯口模板區域在澆筑過程中,需要嚴格采取兩邊對稱的澆筑方法,否則會有不良施工現象發生。大體積混凝土澆筑過程中最主要的是保證結構的整體性,所以大體積基礎需要采取分段以及分層的澆筑方式,澆筑過程的關鍵點是充分確保鄰近的澆筑層之間能夠密切地結合,避免縫隙的產生。如果在澆筑過程中因為某種原因而無法一次性完成,施工技術人員可以先對澆筑帶進行一個基礎設計,將澆筑過程中的膨脹因素和收縮因素考慮進去確定澆筑尺寸。最后,在條形基礎的澆工作程中,最顯著的特點是澆筑的水平距離較長,施工人員需要在開始操作前,對兩邊的模板進行明確的標注,通過分層澆筑進行施工操作,并嚴格控制不同層段之間的澆筑距離,盡量控制間距范圍為2~3m,這樣可以充分保證土木工程中的各個細節施工到位。
(三)混凝土拌制以及運輸
在進行混凝土攪拌時,將各種材料按照一定的比例進行混合,還要注意材料添加的順序以及進入攪拌機的時機,這樣才會得到適宜強度的混凝土。還要注意外部環境對于攪拌過程的影響,天氣對于建筑行業的影響較大,強烈的光照會使得攪拌過程需要大量的水分,以此來避免攪拌過程中干燥的發生;而當天氣濕度較重時,會影響混凝土的含水量,甚至使混凝土稀釋,達不到應有的質量標準。混凝土產生后,還需要被合理、及時地運輸到建筑基地,運輸工具的選擇要合理。一般情況下,現在階段各個建筑基地都是選用攪拌運輸車,將混凝土運輸到建筑地后可以直接進行澆筑,減少了中間裝卸的程序,也有助于保障混凝土質量。其次,在運輸過程中要尤其注意外界突發因素,避免因為一些偶然因素而影響混凝土質量,比如,突發降雨或者長時間堵車,使其到達建筑地后不能使用,會增加建筑成本以及時間成本。
(四)混凝土振搗施工技術
振搗是混凝土澆筑完成前的最后一個環節。主要目的是用混凝土填充模板的每個角落,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混凝土標準的密度和均勻性。在實際振動過程中,可以采用人工振動和機械振動。如果工作量小,可以在振動過程中采用人工振動,有效節約施工成本。為了避免土木工程和建筑中兩層混凝土之間的縫隙,必須嚴格遵循快插慢拉的原則,提高下一層混凝土的均勻性和密實度。
五、結束語
總之,土木工程建筑物質量的好壞關系到人們的生命安全,關系到人們的幸福生活,關系到社會的安定,甚至關系到國家的全面發展。為了滿足廣大人民群眾對于高質量建筑物的需求,就要提升混凝土結構施工技術,對其進行全面研究,發揮基礎作用,推動建筑行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李肖鵬.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結構的施工技術要點研究[J].建材發展導向,2018,16(24):46-48.
[2]?趙野.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結構施工技術管理[J].居舍,2019(18):158-159.
[3]?張志成.土木工程中混凝土結構施工技術研究[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8,34(05):86-87.
(作者單位:遼寧中達建筑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