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

說到幼兒園的課程,南師大虞永平教授曾經在“幼兒園課程建設的理念與思路”培訓會中說:課程定義就在《綱要》和《指南》里面,這個定義不是幼兒園課程,叫“幼兒園教育活動”。幼兒園教育活動的意思就是課程的意思,這兩個定義是相通的,《指南》和《規程》里面都說,幼兒園教育活動是有目的、有計劃的引導幼兒生動、活潑、主動、活動的多種形式的教育過程。所以幼兒園的課程是一個過程。這跟小學不一樣。小學課程就是學科的知識,學科的內容,因此小學的課程是靜態的,幼兒園的課程是動態的,這就是不一樣的。
通過多年來的積淀我園逐步形成健康課程體系,課程的核心理念是“有益的玩,有趣的學”,是在幼兒園在整體發展的基礎上確定的,經過多年建設和積淀所形成的內化的、獨特的、穩定的辦園特征、品質和風貌。
“有益的玩”是指:幼兒園課程以游戲和生活為基本活動,努力將游戲貫穿于學習、運動、生活等幼兒園各類保教活動中,讓幼兒在園的一日活動中不但享有充足的游戲時間和游戲空間,在快樂游戲的同時有所提高,健康成長。
“有趣的學”是指:幼兒園積極創設安全、溫馨、開放的游戲課程環境,教師關注幼兒的生活經驗,解讀幼兒的興趣與需求,科學研究幼兒的生成活動,加強預設活動的有效性與趣味性,并在過程中大力開展家園共育、小區共建,讓幼兒在自主、快樂的環境中獲得主動發展。
課程發展目標為遵循課程游戲化、教育生活化原則,以節日為線索,以主題形式呈現,建構健康課程體系。通過本課程的實施,促進幼兒健康水平以及情感、態度、認知能力等各方面的發展,使幼兒成為健康快樂、自信友善、探究創造的兒童。
以幼兒健康、全面、和諧發展為出發點和歸宿,形成課程體系,并確定其課程理念及目標,明晰課程內容和形式,制定可操作的課程實施路徑,確立了今后課程研究實踐的方向。
在課程內容與形式方面,分為 “基本活動”和“輔助活動”做課程研究。基本活動包括:有益游戲、多彩生活和有趣學習。輔助活動包括快樂活動。在一日生活中,合理安排時間,以健康教育為主線,通過“多彩生活”“快樂活動”落實教育生活化;通過“有益游戲”“有趣學習”落實課程游戲化。樹立健康課程觀,并根據課程需要立足實際、靈活安排,實現兩教輪流,分組教學。
有趣學習主要以節日為線索,以主題的形式呈現。《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明確指出:“幼兒園教育內容的選擇要既貼近幼兒的生活來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又有助于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在選擇主題時,我們充分挖掘節日所隱含的教育價值,開展豐富多彩的主題活動。在端午節期間,孩子們對吃粽子、五彩繩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端午節》這一主題就產生了,同樣,《情深母親節》、《圓圓的中秋節》等在我們的教育實踐中都相應的生成了有教育價值的主題活動。
以傳統節日《端午節》為線索的主題課程為例,首先是同年級教研組教研制定出符合幼兒年齡特點的課程脈絡圖,然后各班級展開主題脈絡。教師、家長、幼兒一起收集有關端午節的新、老照片及相關聲像資料,在通過語言、社會等分組教學了解端午節有關的知識和風俗習慣。一起采艾草、掛葫蘆、佩香囊、制作五彩繩等等感受傳統節日獨特的風俗文化。并通過家園聯系欄、網站、班級微信群等多種宣傳形式,進一步感受到屈原的愛國精神,增強幼兒熱愛祖國之情。另外,各班級組織熱心家長給與幼兒包粽子的指導,認識棕葉、糯米等包粽子的材料,然后在家長志愿者的帶領下開始包粽子。雖然孩子們包的粽子形態各異,但蘊含著他們甜甜的心意。包好后食堂工作人員幫忙煮好。讓幼兒品嘗、分享自己的勞動成果。
還會組織孩子們制作并相互贈送端午節賀卡,互相傳達節日的問候。結合“六一”慶祝活動,各年級組組織幼兒舉行“唱紅歌”“繪美麗內蒙古”活動,弘揚愛國主義精神。總之,力求在節日主題活動中,涉及到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領域,拉手家長、家庭、社區參與其中。我們努力使每一個主題活動得以充分的開展,為幼兒園的課程建設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
除了節日主題外,主題還可以由幼兒提出,也可以由教師或其他有關人員提出,有機結合 “動物”、“職業”、“家鄉”、“自然現象”“季節”等主題活動。
課程的實施方面,課程的實施過程是幼兒園、老師創造性地開展工作的過程。是根據課程的目標從社區、幼兒園的條件出發,結合幼兒的實際情況開展各種有利于幼兒發展的活動。
課程實施管理網絡:
幼兒園課程管理方面,是對幼兒園教育目標的落實、幼兒園課程的發展以及幼兒園自身的發展都具有重要的意義。首先制訂了明確到人的課程管理職責,接著列舉了四項課程管理的方式方法。
從一定意義上說,課程管理的成效決定了課程的實際成效。
幼兒園的教研與幼兒園課程的發展密不可分。幼兒園的課程建設就是不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教師的研究過程就是幼兒園課程建設的過程;有意識的依靠教研的力量,促進課程的發展。
在家園合作方面更多的是讓家長了解課程的理念,知道我課程實施對幼兒各方面發展的促進,了解每個階段孩子的最近發展目標。不僅把《指南》中年齡段的發展目標向家長傳遞,更多地傳遞一些開展教育的活動方式與方法,知道生活中的每一個環節都是孩子學習的過程,我們必須認真了解孩子的每一個需求,客觀地處理孩子的每一個問題,在課程建設中,家園共育較有成效。
老師是課程的建設者、實施者,只有老師的積極性被充分調動、有充分的熱情,幼兒園課程才能做的好,進一步讓每位老師都成為實踐者、思考者、創造者。
總之,園本課程的建構應該是一個不斷探索和追尋科學教育規律的過程,是努力尊重個體差異使每個幼兒都能得到適宜教育的過程。園本課程的建構也是對自身及周邊人文資源和社會資源充分利用和挖掘的過程,凸顯了低成本高效益的特點,滲透著思想性和創造性,彰顯著個性和獨特性。讓每個幼兒都獲得更好的發展,每位教師都不斷提升教育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