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久林
摘要:現代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構件十分常見,且混凝土構件的質量對整體建筑質量影響顯著。建筑混凝土澆筑施工中的影響因素較多,施工尤其復雜,為改進工程施工質量,必須嚴格控制混凝土澆筑施工,以此提高結構的安全性和穩定性。本文將分析建筑混凝土澆筑常見質量問題與處理措施,以供參考。
關鍵詞:建筑工程;混凝土澆筑;質量問題;處理措施
前言
混凝土結構的強度和承載力優勢明顯,其在現代建筑施工中十分常見。優質的混凝土產品及完善的施工工藝有利于保障建筑混凝土結構的穩定性。現如今,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中的質量問題較為明顯,需要結合工程實際制定科學的處理措施。
1防治建筑工程混凝土結構質量問題的重要意義
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用量較大,是建筑施工中使用的主要材料,混凝土與鋼筋可共同承受建筑荷載,混凝土的質量關乎建筑工程的安全性施工。而采取有效措施規避質量通病,一方面可有效減少返工問題,另一方面也可加大工程的經濟效益,切實維護工程的安全性,故而務必高度重視建筑工程混凝土結構質量的防治工作。
2混凝土澆筑施工中的質量問題
2.1軸線尺寸偏差
混凝土施工中,模板體系的穩定性和強度不達標是引發軸線和尺寸偏差問題的主要原因,上述問題會引發模板位移變形和支撐不穩定等情況。混凝土澆筑施工中如無法合理規劃澆筑順序或投料量過大,則會直接引發支撐點基土下沉等問題。混凝土振搗施工中,振搗力度過大和測量失誤均會使軸線尺寸出現偏差,進而降低混凝土建設質量。
2.2蜂窩、麻面及孔洞問題
蜂窩結構主要指混凝土局部松軟,使石子間形成明顯的空隙,空隙的形狀與蜂窩和麻面較為相似。麻面結構主要指混凝土局部結構產生缺漿和麻點結構,因而形成粗糙面。孔洞結構主要指局部混凝土量明顯不足或蜂窩空隙超過規定范疇,進而出現鋼筋局部裸露問題。
產生蜂窩、麻面和孔洞現象的原因較多。首先是模板表面上附有干性混凝土。澆筑施工前未經灑水潤濕,模板縫隙較大或未按要求封堵。振搗施工中與模板接觸部分的混凝土失水較多,流失大量混凝土漿液,最終產生了混凝土干硬問題。再者,混凝土配比不合理,出現砂漿少且石頭多的現象,攪拌時間不足,無法保證澆筑的均勻性,由此引發蜂窩問題。脫模油涂抹不夠均勻,或出現局部失效情況,使混凝土與模板分離時產生膠黏情況,進而出現麻面現象。混凝土振搗施工中,振搗質量不達標是引發麻面的主要原因。
2.3露筋問題
施工后,混凝土主筋、副筋和箍筋局部裸露于結構構件表面。混凝土振搗施工中,鋼筋保護墊塊出現位移或保護墊塊量不足時,則內部鋼筋直接與模板接觸,分離過程中容易產生露筋問題。同時,振搗過程中,振搗棒撞擊鋼筋,會導致鋼筋位移,出現露筋現象。結構構件截面尺寸有限,鋼筋密度較大,石子擠壓在鋼筋之中,接觸過程中石子所占的空間不可使用水泥砂漿灌注,拆除模板時,石子也會隨之脫落,進而產生露筋問題。再者,模板施工前并未按照要求潤濕,模板接觸面混凝土吸收大量水分,影響了脫模時間,最終拆模過程中出現結構損壞和露筋等問題。
2.4強度無法滿足規范要求
強度無法滿足設計要求主要由于混凝土配比不當,施工中水分過多,降低了混凝土強度。且混凝土原材料質量無法滿足規范要求,吸水后變質,同樣會降低混凝土強度。另外,攪拌時間過短,攪拌不充分,會降低振搗的效果。混凝土試塊澆筑施工中并未嚴格依據規范要求,缺乏有效的管理及養護措施,進而引發試塊變形等問題。
2.5結構破損問題
低溫施工條件下,側面非承重模板拆除時間不合理,模板未經潤濕,混凝土澆筑施工后并未及時養護,且模板間隔離劑泡沫的均勻性無法滿足施工要求,部分工程甚至未涂抹隔離劑,拆模時容易出現結構破損等問題。
3質量問題的有效處理措施
3.1軸線和尺寸偏差的處理
使用模板前,應切實做好修整工作,制定科學完善的施工方案,加強模板體系的穩定性。且下料高度不得超過2m,振搗施工中,模板與振搗棒不得直接接觸。再者,仔細檢查構件軸線及尺寸,有效控制誤差。當出現整體傾斜和軸線位移后,如其位移未超出正常范圍,則無需采取處理措施,如超出正常范圍,則要及時明確問題類型,采取有效的解決對策。
3.2蜂窩、麻面及孔洞的處理
工程人員需嚴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加強計量的準確性,且混凝土坍落度也要滿足工程施工的要求。設計中需合理把控鋼筋間距。使用模板前,要及時清理模板表面的雜物,適當潤濕模板,以油氈紙填補模板縫隙。另外,分層振搗,注重振搗的均勻性,當出現蜂窩問題后,需先清理蜂窩,之后使用1:2.5或1:2的水泥砂漿填平,若出現大蜂窩,則需先清理蜂窩內部的松散顆粒,之后用高強細石混凝土填補并振搗。在細石混凝土與鋼筋間距較小的位置開展澆筑施工,為改進施工質量,施工中需采取分層振搗方式,在預留孔洞位置下料,防止出現漏振的情況。如混凝土中混入雜物,則施工人員應及時清理,之后使用高強細石混凝土澆筑振搗。
3.3露筋問題的處理
施工人員要注重墊塊保護,確保墊塊的數量和厚度,做好墊塊固定處理。澆筑施工前,需結合鋼筋的分布密度選擇漿液的類型,若鋼筋密度較大,則可選擇細石混凝土。振搗施工階段,要采取有效措施避免鋼筋變形,在密度較大的區域以帶刀片的振搗棒完成工程施工。
3.4強度不足的處理
首先,優化混凝土材料性能,合理計算材料的配比,適量添加外加劑。其次,均勻攪拌,嚴格按照規范順序上料,在水中均勻加入外加劑,不得將其直接加入到料斗當中。首次攪拌混凝土可適度增加水泥和水的含量,減少石子的含量。
3.5結構破損的處理
使用模板前應先潤濕模板,混凝土澆筑施工后,需做好養護工作,滿足拆模條件后方可拆模。拆模時防止模板與構件撞擊,規避棱角缺失。如出現棱角損壞,則先要清理周圍的松散顆粒,之后用水潤濕,填入水泥砂漿,做好養護工作。
4結語
混凝土施工中,施工不規范是引發質量問題的關鍵要素,若出現質量問題,則要求人員結合工程實際采取切實有效的應對措施。做好結構、強度、露筋、孔洞等方面的處理工作,從而規避工程隱患,增大施工安全系數。
參考文獻:
[1]?姜子麒.裝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常見問題分析及解決措施[J].石家莊鐵道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8,31(S2).
[2]?楊正斌.建筑混凝土施工質量通病及解決措施[J].建材與裝飾,2018.522(13).
(作者單位:江蘇朗彤建設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