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菲
摘要:本文通過口語語言現象,對“然后”一詞被高頻使用進行研究,意在研究該詞詞義與功能在口語表達中所產生的一系列變化,并分析變化產生的原因,并針對使用方法的改變進行舉例說明,最后以藝考生進行即興口語表達時常使用“然后”一詞的原因進行針對性分析。
關鍵詞:口語;語言變異;藝考生
一、“然后”一詞在語言表達中的使用
(一)書面使用方法
“然后”一詞,無論是在現代漢語中,還是在文言文中,都指用于順承復句的后一分句的句首;表示某種動作或情況之后,接著發生或引起另一行動或情況,均屬承接連詞。例如:
我們先上英語課,然后再上政治課。
《周禮·地官·賈師》:“展其成而奠其賈,然后令市。”
(二)口語使用方法
(1)“然后”表因果關系
表示由于某種原因,所以產生了怎樣的現象,與現代漢語中“所以”一詞的詞義相近。表示“因為……所以……”的用法。例如:
我今天起晚了,然后上學遲到了。
從這一句話中可以看出,“上學遲到了”這一結果的出現,是因為“我今天起晚了”這個原因所造成的,“然后”一詞,在句中起到了轉折表達結果的作用,因此可看出,“然后”一詞在口語表達中具有表示因果關系的特點。
(2)“然后”表補充關系
表示補充說明的特點。在口語表達中,用后一句的話語內容對前一句加以說明或補充。例如:我特別喜歡打扮自己,然后我買了好多化妝品。
這句話表明,“買了好多化妝品”是對前一句“喜歡打扮自己”加以闡釋,補充說明自己是如何打扮自己的。在句子中,“然后”一詞起到了補充說明的作用。
(3)“然后”表話題轉換
表示切換話題。該詞出現在句與句、段與段之間,但對句、段的連接沒有直接關系,而是通過“然后”一詞,將話題轉換,切換到新話題中來。例如:
問:我覺得xx飯店菜很好吃,你吃過嗎?
答:吃過!我也覺得好吃,而且大眾點評評分很高。然后最近年終活動,到店吃飯就贈果盤,咱們去吃吧!
通過這個例子可以看出,“然后”一詞的前后語句沒有聯系,因此在該句話中,“然后”起著切換話題的作用。在回答完提問者所給出的問題后,想要提供新的信息、引出新的話題時,使用“然后”一詞,會使得口語表達更加自然順暢,如果不使用連詞,則會使口語表達略顯突兀,因此,該詞的使用,起到了結束舊話題、開始新話題的作用。
(4)“然后”表條件關系
表示因為某種條件出現所以產生某種結果。反之,如果沒有出現某種條件,就不會出現某種結果。例如:
新開業的蹦床公園可以免費入場,只要轉發到朋友圈,然后集滿66個贊就能生效啦!
在這個例子中,“集滿66個贊”是“免費入場”的前提條件,只有滿足這個條件,結果才能有效,同時才能保證免費跳蹦蹦床這個結果成立。因此,“然后”一詞在詞句中,扮演表達某種條件的角色。
二、“然后”一詞語言變異的原因
(一)受說話者心理影響
“然后”一詞在口語表達中出現頻率較高,屬于最常見的詞匯之一。首先,根據經濟原則,說話人傾向于以類型最少的話語標記來實現修辭意圖;其次,根據經驗、按固定思路處理問題的心理定勢,可以使人們的行為由于熟練和自動化而節省大量時間和精力,因此對思維、說話方式有重大影響[1]。由此可見,在進行口語表達時,語言表達者在有限時間內的表達會搜尋語料庫中較為常見、簡單的詞匯使用并加以表達。
(二)受話語組織的影響
說話者在進行口語表達時,經常通過“然后”一詞,為自己組織話語留出更多的時間。人們在日常口語交談中,在結束一句話或還未結束一句話時,又沒有組織好后面將要表達的語句時,需要通過某個詞或者某個短語加以替代,這樣做不僅能夠為組織話語爭取更多時間,同時也能夠避免突然出現的語塞引起尷尬。例如:
澳大利亞有很多當地特色動物,像袋鼠、考拉,然后,然后還有鴯鹋,也是澳大利亞特有的動物!
上面這個例子可以看出,說話者想要表達“澳大利亞當地特色動物”,在后半句中,先列舉了兩個當地特色動物,但沒有表達完自己的意思,但又因為一時想不起來,出現了思維空白,所以使用“然后”一詞,不僅能夠讓語言表達沒有空白,而且又能夠爭取時間理清語言表達思路。
(三)受語言歐化的影響
所謂“歐化中文”,即語法、文筆、風格或用詞受歐洲語文過分影響的中文。歐化中文從最初在英文作品的中文翻譯版中出現,到后來出現在現代中文,如:濫用抽象動詞、濫用介詞、濫用被動句、語意重疊等等。久而久之,口語表達也被語言歐化所影響。以“然后”一詞為例,在英語表達中,“然后”的表達詞義是“then、and then、after that”等等。例如:
英:Lets go to the supermarket first and then eat.
中:我們先去超市然后再吃飯。
在英文表達中,“then”可表連接、因果、轉折等關系,將之翻譯作中文時,進行表達都可以使用“然后”一詞進行表達,因此使得該詞的使用頻率越來越高。同時,由于我國港澳地區曾受殖民統治,所以當地的英語普及率很高,當地居民受英語環境的影響較大,因此在口語表達中使用“然后”的次數也更高,近年來大陸與港澳地區交流越來越多關系越來越密切,同時許多港澳明星來內地參與活動,大陸人士了解了更多的港澳人士語言表達特點,因此潛移默化的產生了一定的影響,不知不覺中形成了語言歐化現象。
三、“然后”常被藝考生使用的原因
(一)口語表達不規范
受日常交談時的表達習慣所影響。日常口語表達中語言不規范,思維不縝密,口語化現象過于嚴重,都是導致這種現象出現的原因。藝考生在生活當中與他人進行交談時,沒有注重語言規范性的意識,同時交談者之間對于口頭語等表達習慣的使用沒有較高的要求,只要能正確理解交談的內容與想要表達的含義即可。說話者在不知不覺中養成了一定的習慣,而這種習慣難以立刻改變,因此在藝考考場中便會出現藝考生常使用“然后”一詞的現象。
(二)緊張心理
在藝考考試中,考生先依次抽取試題,后有三至五分鐘的準備時間進行備考。考生需要在有限且相對較短的時間內,準備多項考試內容,不僅需要對新聞稿件內容加以熟悉,還需理解即興評述題目并整理思路,對于他們而言是相對較大的挑戰。除此之外,在考場內,評委、攝像等因素也會使考生產生一定的緊張情緒。在緊張心理作用下,藝考學生會不自覺地使用“嗯”、“啊”、“然后”、“那個”、“就是”等沒有實質意義的詞語,以此來緩解考試所帶來的緊張心理與尷尬氣氛。
(三)思維停頓
在考生進行即興口語表達時,無法依托文字稿件,需要根據備考時提前在腦海中列好的大綱邊想邊說,所以在表達過程中,會受周邊環境、話題內容等影響而擾亂自己原有的思路,產生一定的思維停頓。為了不讓話語接收者聽出自己的思維停頓,語言表達者則通過簡單常用的詞匯來填補自己原本會出現話語空白的思維停頓,為自己重新整理思路、組織話語爭取一定的時間。因此,日常生活中簡單且常見的“然后”一詞,便成為了藝考生即興口語表達產生思維停頓時所優先采用的詞語。
四、結語
“然后”一詞已隨著口語的表達與使用逐漸產生了新的含義,其使用方法也更加靈活多變。除“然后”之外,現代漢語中還存在很多已經發生了或正在發生語言變異的詞匯,充分反映了語言正隨著時代的進步不斷演變與再創造,所產生的變化與時代賦予的新內涵也值得我們深入思考與研究。
參考文獻:
[1]?張斌.漢語語法學[M].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0.
(作者單位:山東師范大學新聞與傳媒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