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正永
摘要:在二十世紀,齊白石無疑是最具影響力的國畫大師。他在國畫的創作中,不僅繼承了中國傳統文人畫的精髓,而且還將其他元素運用與國畫的創作當中,使得國畫的面貌煥然一新,實現了傳統繪畫的創新和突破。本文主要運用構成的形式從構圖及畫面空間表現、色彩運用以及符號化,來對于齊白石國畫進行了詳細的分析和探討。通過這從形式方面的研究加深對于齊白石國畫創作的了解,同時為國畫的發展提供有益的思路。
關鍵詞:齊白石;國畫;形式美
受到家庭、社會背景以及學畫經歷等諸多因素的影響,齊白石的繪畫既具備傳統的文人的筆墨意趣,同時又吸收了來自民間生活的大眾審美情趣,從而將高雅的格調和大眾審美融合在一起。形成了獨具特色的繪畫風格,因而齊白石的繪畫被稱為“新文人畫”。齊白石擅長于花鳥畫的創作,但同時也創作了許多大寫意山水佳作,推動了我國傳統山水畫的新發展。他的國畫有著別具一格的形式美,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體現出來。
一、構圖及畫面空間中的形式美
繪畫藝術的形式美需要通過點、線、形、色彩、表現手法以及構圖等多個因素來體現出來。在近代,有學者提出要把西方藝術中的構成元素引入到中國畫的圖式當中,從而使中國化具備更強的情緒表現能力,能夠通過繪畫作品自由地表達畫家的情緒變化。齊白石在早期的花鳥畫創作當中,師承八大山人,從而體現出孤冷、高寂的藝術特點。而在 后期的花鳥畫創作當中,齊白石突破了這樣的限制,通過不拘一格的用筆形成了自己的風格。
在構圖方面,齊白石的國畫作品體現出了強烈的趣味性,以及超強的創新意識。其在國畫創作構圖中,通過采用幾何式構圖,使得國畫體現出獨特的形式美感。在構圖的過程中,其通過巧妙的方法把普通物體圖式化,通過將物體進行交錯,從而在畫面中形成圓錐形、三角形以及方塊形等構圖空間。同時,齊白石還通過對簡單的物象位置的經營來形成獨特的構圖。有時會用物象將三分之二的畫幅占據,在畫面的四個邊角中把三個邊角填滿,將一個邊角進行留白,使整個畫面更加具有壓迫感,變得更加耐人尋味,使國畫的畫面變更更加精彩、更加引人入勝。齊白石國畫的幾何式構圖所帶來的形式美,在其創作的《桂林山》這幅作品中得到淋漓盡致的體現。在這幅作品中,為了表現山的形狀,通過矩形以及梯形的漸變依次疊加形成,具有明顯的層次變化。作品當中的每座大山大致結構呈現出矩形或者梯形。這種幾何形圖式的結構布局和傳統山水畫在構圖上形成了顯著的差別,體現出了齊白石在尊重古人的基礎上,吸收先進的創作理念實現對于前人的突破,從而探索出適合自己的意象及美感。
齊白石國畫的形式美還體現在畫面空間的布局上。在畫面中,齊白石表現各種物象更多是從心靈空間出發,而不是依據真實空間所遵循的大小準則,從而表現物象本質特征,以及物象之間的內在關系。為了達到這種效果,其在作品中改變了現實生活中的比例關系,從而滿足構思的需要,讓欣賞者通過比例關系的夸張來獲得更為強烈和真實的欣賞體驗。在國畫創作中,其對于畫面虛實關系的處理也與眾不同,給人帶來不一樣的審美體驗。有些時候,齊白石會在畫面題上大量的文字,使得整個畫面呈現出密不透風的特點,頗有“發財圖”的特點。而在某些時候,齊白石會在畫面上進行大量的留白,在巨大的畫幅上僅僅畫上一只草蟲,達到了“不著一字,盡得風流”的效果,體現了他對于空白高超的駕馭能力。由于其對于畫面虛實的巧妙處理,使得作品的畫面呈現出清新靈動的美感,變得更加生機盎然。此外,齊白石的國畫創作也具有通過簡單、少量的構成要素來形成作品畫面的內在結構,利用高度概括的藝術形式來表現最豐富的內容。
由于齊白石對于藝術有著獨到的見解,在國畫創作的過程中通過細致的觀察,并借助于獨具匠心的表達方式,從而使畫面呈現出別具一格的形式美感。其在畫面的布置上更加注重藏與露、虛與實的變化,并通過對于留白的獨到處理,使其作品在畫面構成上看似簡潔空靈,實際上卻能夠傳達出不同凡響的空間節奏感。
二、色彩運用中的形式美
受到傳統繪畫思想的影響,國畫在長期的發展中都體現出重水墨而輕色彩的特征。歷代畫家通過水墨中的濃、淡、焦、清、重五色來描繪出世間的萬事萬物,表現煙雨浮云的自然景象,描摹山石林木的風姿。雖然,傳統的山水畫中也存在青綠山以及淺降,但色彩運用較為單一,色彩在國畫當中長期作為水墨的配角,沒有真正實現獨立運用。唐代的張彥遠和王維的繪畫思想就體現出了重水墨而抑色彩的特征;而在宋代色彩更是完全失去了位置,水墨完全在文人畫當中占據主導。到了明清兩代,色彩也是被文人摒棄,只是偶爾被拿出來運用。而到了近代,色彩開始被畫家重視,成為打破水墨格局的重要元素,推動著國畫的變革。齊白石正是其中重要的一員。齊白石對于色彩的大膽運用使其國畫在形式上的重大突破之一,色彩的運用使得其國畫作品擁有了獨特的形式美。齊白石國畫色彩運用的形式美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使國畫中的色彩與水墨相互交融、相互渲染體現出獨特的美感。在齊白石的國畫當中,色彩的運用不再像傳統的中國化那般成為水墨的點綴,而是使色彩本身作用得到充分的發揮,與水墨交相輝映,突破了平娟素墨對于色彩的限制,使色彩在畫面上得到更加豐富的體現,形成一個多姿多彩的世界。其中,《山林訪友圖》就是齊白石發揮色彩的作用創作的國畫作品。在作品中,水墨不再是唱主角的元素,而是以紅、藍為主色調。在畫面中色彩擺脫了對于水墨的依附,成為了獨立的元素。
其次,對于色彩的大膽運用使國畫體現出姹紫嫣紅苑的美感。齊白石的國畫創作深受我國傳統民間藝術的影響,因此其在國畫創作中的色彩運用極為大膽。在他的作品中,與傳統繪畫格格不入的大紅、大綠等色彩得到了運用,改變了傳統文人畫中黑白的單調。此外,他還廣泛將焦茶、赭石以及花青等多種顏色,從而使其國畫形成了藍與白、黃與黑、紅與藍,以及紅與黑等多種不同的色調,使得國畫的畫面變得更加豐富多彩,體現出了與傳統文人畫不一樣的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