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洪梅?韓磊?耿心潔?譚德芹

摘要:鄉村振興戰略是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作出的重要指示。鄉村振興首選教育振興,而鄉村教育振興則要把鄉村教師隊伍建設擺在首要位置。隨著鄉村教師支持計劃的不斷深入,當前鄉村教育的現狀雖有所改善,但在一些地區鄉村教育依然存在著一些突出問題。基于此,本文針對山東省臨沂市沂水縣鄉村教師隊伍建設問題進行調查研究,通過訪談法和文獻研究等方法進行系統的總結與分析,從而了解當前鄉村教師隊伍建設的問題并提出對策方案。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要把鄉村教師隊伍建設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著力解決鄉村教育問題對建立全面發展的教育體系、開展教育扶貧,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關鍵詞:鄉村振興;鄉村教師隊伍建設;基本訴求;解決方向
一、前言
黨的十九大工作會議中指出,鄉村振興戰略應優先發展鄉村地區教育事業,高度注重鄉村師資隊伍建設工作,推進構建以整體推進、以城帶鄉、均衡發展、城鄉一體的鄉村教育機制。而教師是鄉村教育的靈魂,鄉村教育的振興離不開鄉村教師的常年堅守,離不開鄉村教師隊伍素質的提升。沂水縣作為著名的紅色革命老區、沂蒙精神的發祥地之一,有著深遠厚重的紅色文化。但沂水縣從革命老區向現代化城市轉變的過程中,鄉村教育成為沂水縣農村發展過程中不容忽視的問題。基于此,本課題以山東省臨沂市沂水縣為個案進行實地調查研究,一方面針對鄉村教師隊伍老化、教育質量不高、鄉村青年教師流失等問題進行研究,另一方面針對鄉村教師在教育工作中的訴求提出適當的建議。
二、鄉村教師隊伍建設存在的問題
(一)鄉村教師師資力量匱乏,教學技能有待提升
通過對沂水縣部分鄉村教師的訪談,發現鄉村教師可以基本滿足鄉村教育教學的需要。但與城市教師資源相比,仍有很大差距。具體表現如下:近年來,隨著城鎮化和教育現代化的發展,城市教育的質量進一步提高,使得偏遠地區教育與城鎮教育差距進一步擴大。在此情況下,家長更愿意將孩子送到城鎮讀書,因而鄉村學校的生源也有所下降。另外,一些青年教師更愿意前往大城市,部分優秀教師由于向往城鎮的教學環境也被高薪聘走,使得鄉村學校更多的是面臨退休的老教師。由于他們無法承擔起繁重的教學任務,仍沿襲傳統的“滿堂灌”教學方式,面對新的教學形式也顯得力不從心,這就使本就形勢嚴峻的鄉村教育面臨著更巨大的挑戰。
(二)教師結構不合理,青年教師流失嚴重
在與沂水縣鄉村教師的訪談過程中發現,鄉村教師結構不合理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1)鄉村教師年齡結構失衡,青年教師數量偏少。根據對沂水縣部分鄉村學校的研究發現,40歲以上老教師占總數的三分之二,青年教師只占總數的三分之一,教師老齡化現象較為嚴重。(2)學科結構失衡。在鄉村學校中,語數英老師已基本滿足鄉村教育教學的需要,但是音體美等課程的教師相對匱乏,需要由其他學科老師的代課。這種現象不僅影響孩子的全面發展,也不利于鄉村教育長遠發展。
(三)社會地位不高,職業培訓欠缺
隨著鄉村振興戰略以及鄉村教師支持計劃的開展,沂水縣給鄉村教師發放了津貼補助,鄉村教師的收入有了一定的提高,這雖然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鄉村教師的經濟壓力,但是鄉村教師整體收入處于中下游的局面并沒有得到根本解決。在當前社會,很多人將經濟地位與金錢掛鉤,由于鄉村經濟條件較為落后,鄉村教師收入相對于其他行業較低,使得人們對鄉村教師的社會認可度不高。另外,根據對沂水縣部分鄉村教師的訪談,發現鄉村教師的教育教學培訓也較為缺乏,教師每年只能參加一到兩次教師職業培訓。而且對鄉村教師的培訓也缺乏針對性,這就使得鄉村教師的教學理念及教學方式相對落后,不能緊跟教育的現代化發展趨勢,使得鄉村教育質量與城鎮教育質量上的差距逐漸擴大。
三、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際鄉村教師及村民對鄉村教育的基本訴求
研究發現,近年來鄉村學校基礎設施、鄉村教學環境、鄉村教育質量都取得了較為顯著的進步,但也面臨著許多問題。根據與鄉村教師和當地村民的訪談,他們對鄉村教育發展前景的訴求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一)、鄉村教師的訴求:(1)希望增加對鄉村教育的重視與政策支持。[6]由于城鄉的二元教育模式導致了農村教師隊伍不穩定,因此,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期,想要縮小城鄉教育差距,必須破除二元教育模式。把城市的優質教育資源向鄉村輻射,共同構建城鄉學校一體化發展平臺。(2)希望增加鄉村教師的崗位編制,減輕工作壓力。由于鄉村師資力量較為緊張,部分鄉村教師要承擔多門學科任務,使得鄉村教師工作壓力較大。(3)希望建立鄉村教師榮譽制度,有更多的培訓機會與成長空間。鄉村教師為鄉村教育的發展與我國教育現代化做出了突出的貢獻,應該對在鄉村學校長期任教的優秀教師給與表彰獎勵與物質獎勵,給與鄉村教師給多發展與進步的空間,讓鄉村教師擁有應有的回報與尊嚴。[5]
(二)當地村民的訴求:根據對沂水縣當地村民的訪談,發現村民對鄉村教育情況基本滿意,但也存在一些迫切解決的問題:(1)提高教學質量,加強對鄉村教育的重視。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村民對教育的重視程度顯著提高。但由于鄉村師資力量短缺、城鄉教育差距的擴大,村民更愿意將孩子送到城鎮上學,這也增大了城鎮教學的壓力。因此,加大對鄉村教育的投入顯得至關重要。(2)加強對鄉村學校的基礎設施建設,促進城鄉教育資源均衡發展。要讓農村孩子享有優質教育,學校的硬件設施要有保障。隨著政府對鄉村教育的投入,鄉村學校已安裝了多媒體,這有利于學生享有優質的教育資源。此外,還要加強對鄉村教師對教育資源的靈活運用能力,讓農村孩子也能同樣享有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和優質課直播、錄播等教育資源。
四、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鄉村教師隊伍建設策略
陶行知先生曾說,學校是鄉村的中心,教師是學校和鄉村的靈魂。推動鄉村教育振興,離不開一批又一批廣大鄉村教師的深情耕耘。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時期,如何推動鄉村教師隊伍建設,如何鼓勵他們成為鄉土文化的促進者、引領者,提升鄉村精神風貌,從而筑牢鄉村教育振興的基礎。這里提出了幾點建議:
(一)加大專業培訓力度,提升鄉村教師業務素質
針對鄉村教師師資力量短缺、教學技能有待提升這一現狀,要想真正留住鄉村教師,就要建立保障培訓經費的長效機制,足額專款用于鄉村學校教師培訓。[4]只有增強對鄉村教育的支持力度,提升對鄉村教師的教學水平,才能縮小城鄉教育差距,真正落實讓人民滿意的教育。其次,還要結合鄉村教育實際發展狀況,不斷改進對鄉村教師的培訓方式,培養一專多能的鄉村教師或全科教師。由于沂水縣鄉村學校中教師隊伍短缺現象較為普遍,因此培養一專多能或全科教師可以有針對的緩解當前鄉村教育的壓力。另外,還要建立區教研員定點聯系鄉村學校制度,不斷提高廣大鄉村教師的業務素質和管理水平,這對鄉村教育振興、鄉村素質教育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二)提高教師待遇津貼,確保鄉村教師隊伍穩定
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開展以及鄉村教師支持計劃的推進,鄉村教師的收入有了一定的提升,但面對當前鄉村教師隊伍短缺問題,一個重要的原因還是在于鄉村教師工資水平。為此,應堅持優先保障教育投入,落實鄉村教師的各項工資政策待遇,著力調整提高鄉村教師津貼以及支教津貼,從政策和待遇方面不斷加大對鄉村地區的支持力度。[1]只有不斷提高鄉村中小學高級崗位結構比例,在職稱評審、表彰方面等向鄉村教師傾斜,才能鼓勵廣大鄉村教師扎根鄉村,奉獻鄉村。另外,為更好的促進鄉村教師扎根鄉村,還需適當縮小教師的崗位工資級差。對于工作量大且投入多的年輕鄉村教師,應該適當給予鼓勵與支持,以確保鄉村教師整體隊伍穩定。
(三)完善師范生免費教育政策,促進鄉村教師穩定補給
2018年,參照《教育部直屬師范大學師范生公費教育實施辦法》,在實施師范生免費教育基礎上,將免費師范生改為公費師范生。山東省內有17所省級教師教育基地學校承擔了培養任務。教師教育基地學校招收專業涵蓋了19個師范類專業。此辦法的印發吸引了大批優秀學生報考,招生質量和規模也逐步擴大。實施師范生公費教育是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建設改革的一項重要舉措。不斷培養奉獻鄉村教育的優秀青年教師,不僅可以從根本上優化鄉村教師隊伍結構、提升鄉村教師隊伍活力,還可以提高鄉村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2]因此,完善免費師范生教育政策,鼓勵優秀畢業生長期從教、面向基層,對鄉村教師隊伍建設、人才補給具有重要意義,對于鄉村教師隊伍建設困境的解除也具有不容忽視的作用。
(四)積極發展紅色革命文化,增強鄉村教師文化自信
當前城鎮化建設的步伐不斷加快,這既是社會的進步,但也對鄉村教育產生了一定的沖擊。隨著城鎮化的發展,不僅使鄉村生活逐漸凋敝,也打擊了鄉村主體的文化自信,引發了鄉村教師的身份焦慮且伴隨著對鄉村文化的認同危機。在新時期,如何塑造個體的鄉土情懷,這依賴于文化主體的文化自覺。鄉村教師只有先具備這樣的文化自覺,增強對鄉村文化的文化自信,才能通過鄉村教育實現鄉村文化傳遞。[3]而作為“千年古縣”紅色沂蒙老區的沂水,它歷史悠久,歷經了千百年的文化傳承延續,勤勞質樸的沂水人民創造了璀璨的歷史文化、紅色文化和絢麗多彩的民俗文化。“千年古縣”沂水不僅見證了樊崇舉義、《沂水桑麻話》的寫成,還見證了黃石山慘案、仙姑頂戰斗、葛莊伏擊戰等一系列歷史事件。在這片土地上,不僅孕育出了中國賢母孟母、沂蒙紅嫂祖秀蓮等歷史名人,還孕育了牛郎與織女、趙匡胤穆陵關戰韓通、李逵沂嶺殺四虎等民間傳說。因此,沂水縣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靈活運用當地特色文化,將“紅色課程”貫穿到教學、科研、培訓之中,突出“體驗式”教學,不斷引導青少年認知、思考、感悟,激發青少年銘記歷史,不斷從沂水縣紅色文化基因傳承中汲取營養,繼承榮光。鄉村教育不僅僅是鄉村教師的事情,它是一個國家對教育發展的態度。不斷增強鄉村教師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傳承紅色基因,對于廣大青少年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確立具有重要意義。[7]
鄉村教育是我國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關系到鄉村經濟社會的發展和全面小康社會的建成。在鄉村教育中,教師隊伍的建設問題至關重要。在新時期,只有高度重視鄉村教育,逐漸提高鄉村教師隊伍建設,才能真正促進鄉村教育全面提升,真正使鄉村煥發活力,真正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李帆,晉妍.教育扶貧背景下鄉村教師隊伍建設的困境與路徑[J].教師教育論壇,2019,32(02):33-36.
[2]彭莉華, 顏紅. 義務教育城鄉一體化背景下農村教師隊伍建設探究[J]. 遼寧教育, 2018.
[3]陸昇. 回歸與重建:鄉村振興背景下的鄉村教育[J]. 南昌教育學院學報, 2018, 33(06):44-47+74.
[4]袁月.鄉村振興戰略下鄉村教師隊伍建設的理性思考[J].教學與管理,2019(21):59-61.
[5]杜育紅. 鄉村振興戰略與鄉村教師隊伍建設[J]. 中國教師, 2018, 000(011):12-14.
[6]張娜, 馬志穎. 鄉村振興背景下鄉村教師專業發展路徑探析[J]. 現代教育科學, 2019, 470(05):110-115.
[7]羅佳, 王倩. 鄉村振興戰略下鄉村教師鄉土文化自信培養文獻綜述[J]. 中國農村教育, 2019, 000(010):P.46-47.
作者簡介:王洪梅(1999.01—),女,山東省臨沂市人,煙臺市芝罘區魯東大學 思想政治教育專業 本科生;韓磊(1998.01—),男,山東省濱州市人,煙臺市芝罘區魯東大學 思想政治教育專業 本科生;耿心潔(1998.10—),女,山東省淄博市人,煙臺市芝罘區魯東大學 思想政治教育專業 本科生;譚德芹(1998.11—),女,山東省濟南市人,煙臺市芝罘區魯東大學 思想政治教育專業 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