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劉利?張欣?陳藏欣
摘要:首先介紹了安徽省滁州市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金融支持存在的問題并分析了原因,然后結合滁州市農村產業融合金融支持實際情況,提出相應對策建議以期望能夠進一步破除滁州市農村產業融合融資約束。
關鍵詞:滁州市;一二三產業融合;金融支持
一、滁州市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金融支持存在的主要問題
1.農村金融市場供給不足
在金融風險面前的農業弱勢會將制約農業的發展。農業經營主體對資金的需求與季節有著較大的關聯,目前企業申請貸款的手續仍然相對繁多,需要的時間長。而一些金融機構在權衡貸款和收入比例后,會發現收入低于成本,則不會向農村放貸。隨著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業務規模擴大,產業鏈延伸,資金和農用工具的需求增加,現有的涉農小額信用貸款很難滿足農戶需求。中長期貸款所占比例低于中短期貸款,導致中長期貸款總量不能有效滿足龍頭企業的需求。
2.金融產品創新力度不夠
目前,我國農村產業融合方面缺少針對性和個性化的信貸產品,不能滿足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對金融供給的需求。新的金融需要迫切需要與之相對應的農村金融產品的創新設計。融資需求旺盛與融資能力薄弱之間的矛盾需要對金融產品創新能有所突破。目前,雖然很多金融機構已經針對農村產業融合需求開展金融創新,開發新的貸款方式和信貸營銷,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缺乏可持續性,而大多數農村金融機構缺乏創新能力。
3.直接融資規模偏小,保護機制有待完善
農業風險投資規模不大,融資渠道少,直接融資渠道尚未開通。期貨交割倉庫的布局與現貨市場不匹配,價格波動較大,對農業經營者的知識水平要求較高,會采用期貨市場的方式進行套期保值的只有少數農業經營者,大多數的農業經營主體的需要無法得到有效滿足。當前農業保險不能滿足全產業鏈和產業深度融合發展的需求,農業災害風險缺乏較為完備的風險分散機制,農業保險水平相對較低。
二、滁州市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金融支持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1.農村金融體制急需改革
一是農村產業融合缺乏強有力的后續金融支撐,農村金融體系建設不夠科學,各村鎮銀行規模不夠龐大,難以滿足農村發展需要;二是改革開放步伐加快后,農村建設活動增多,這些活動需要一定的資金支持,而農業經營主體在需要資金時,都無法提供足夠的抵押去貸款,難以籌集所需要的資金。
2.金融機構監管考核水平有待提升
盡管金融監管部門積極采取多樣化措施推動金融支持農村產業融合發,但是目前整體缺乏對金融機構較為完善的監督考核機制。在金融機構的獎懲體系中尚未充分明確地將對農村產業融合的支持納入考量范疇。這樣就很難調動農村金融機構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不利于將資金引導至農村產業融合領域。
3.農村金融服務體系需要健全
農村抵押擔保的宣傳、推廣和普及力度明顯不夠、方式單一,缺乏多樣性。目前,專注支持農村產業融合的金融機構數量很少,而政府的擔保中大多數是為大型企業提供擔保,為農業新型經營主體提供擔保的很少。農村金融機構支持農業發展力度很弱。從目前小額貸款公司來看,小額貸款投資主要集中在城市地區,對農業和農村產業融合實際支持并不多。
三、推動滁州市金融支持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的對策建議
(一)創新金融產品
發掘滁州市農村產業融合特色產業鏈,創新出金融產品;在生產前發放農業基礎設施信貸,適當放寬貸款要求,降低利率,以滿足增長的金融需要。同時,利用互聯網等,加快對涉農網點、自助機器的智能化改造。要加強金融創新,建立能夠滿足不同水平的產業融合主體金融需求的金融產品體系。創新信貸金融產品,低息中長期貸款種類,加大對滁州市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資金支持。探索新的貸款產品。創新抵押方式,例如訂單抵押、應收賬款抵押等。增加農村信貸投入,將農業生產設備、農產品加工設施等納入融資租賃范圍。注重農產品產業鏈生產、加工、市場等關鍵環節的信貸產品設計,為滁州市龍頭企業、農業合作社和農戶提供一站式服務。
(二)完善金融支持機制
充分利用定向減少準備金等多種貨幣政策手段,提高滁州市金融機構信貸投放的積極性,增加金融機構支持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資金來源渠道。實施鼓勵政策,對縣級金融機構增加農業貸款,完善滁州市農村金融機構定向補貼政策和稅收優惠政策,降低農民融資成本。政府主導推進農村三次產業融合發展,建立信用風險補償基金以及政府支持的擔保機構體系,引導擔保機構保持較低的融資擔保和再擔保的收費標準,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農村產業融合項目的支持力度。
(三)增強金融支持動力
要積極創新農村金融體制機制,激發滁州市農村金融市場發展活力。要增加滁州市農村金融機構支農功能,放寬貸款條件,規范新農村金融服務組織和農村民間金融借貸,促進新金融機構發展。同時,要調動銀行的放貸積極性,充分利用民間資本,在農村建立營業網點,開辟網絡融資渠道。同時,充分發揮滁州市金融機構的主觀能動性,加強滁州市農村金融體制創新。金融機構要積極引進合法資金,探索更多的貸款方式和種類,優化信貸結構,合理保障滁州市農業建設活動能夠獲得建設所需貸款。
(四)創新金融服務模式
建立滁州市農業企業擔保機制,成立專門機構,考慮創新設立專門負責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融資業務的金融內部機構或營業部,擴大服務覆蓋范圍。積極發展電子金融,努力提供金融業務指導和專業咨詢,面向農村產業融合新型經營主體開辟綠色通道,為滁州市農村新型經營主體提供電子銀行、網上預約和網上辦理等電子信息化金融服務。
(五)實行精準政策引導
要綜合運用貨幣政策工具,建立金融機構支持的長效機制和風險補償資金,加大滁州市農業補貼力度。建立差異化和個性化的激勵監督機制,完善金融業務考核制度。加快建立國家支持的擔保機構體系;擴大農村直接融資,包括推動證券市場、民間投資和債券市場發展。面向從業主體,要充分發揮金融引導作用,大力加強農村信用體系建設,鼓勵農民采用多種合理方式自籌資金,加強信息化建設,推動農村支付條件改善,推動農村金融服務能夠有效提供給需要融資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
參考文獻:
[1]陳晨.安徽省金融支持產業融合路徑研究[J].科技經濟導刊,2020,28(11):13-14.
[2]張林,張雯卿.農村產業融合發展與金融支持:經驗借鑒與政策啟示[J].農村金融研究,2020(02):36-42.
[3]張林,溫濤.金融支持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的政策協同[J].經濟研究參考,2019(06):122-124.
基金項目:2019年滁州市第五屆社會科學應用對策研究課題(A2019004);滁州學院2019年度校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2019CXXL140);
作者簡介:耿劉利(1989—),男,漢族,安徽蚌埠人,講師,碩士研究生,滁州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研究方向 :農業經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