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綏華
摘? 要:培養學生的數學能力,一是數學學習不能急功近利,應該努力培養穩定和持續的數學學習內驅力;二是改革課堂教學模式,使學生深度學習成為一個積極探索的有效過程。
關鍵詞:數學能力;學習內驅力;課堂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62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8877(2020)21-0188-01
能力是思維活動的個性特征,是決定某一活動或許多活動實現的可能性和成功的程度的那些特征。數學教育改革的一個重要課題是當前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學習能力的問題。核心的數學學習離不開對基礎的知識理解,需要運用多樣化的方式進行學習,激發學生積極思維,注重培養數學思維品質,也就是如何使學生積極地通過自己的思維學習數學。
在教學中常常是教育者花了很多時間和精力,讓學生在一種亢奮的狀態,卻又緊接著把思維的結果明白地告訴學生,或是教育者舍不得花時間讓學生全面的感知問題的情境,學生還沒有真正的進入角色,就迫不及待的要學生思維,兩者都是対思維缺乏正確認識的表現。實際上,全面的理解思維,就應當理解兩個方面:思維得以發生與進行的條件系統和思維活動的過程。前者條件系統稱之為“思維場”。而后者則是通過多種思維形式從而獲得問題的解決的過程。思維過程的本身是思維者內在的心理活動,它具有內在性和獨立性,教育者不能直接作為思維本身。如何有效培養學生的數學能力呢?
1.培養學生穩定持續的數學學習內驅力
數學學習不能急功近利,應該通過有效的數學語言和學習活動,反應數學對象的心理優勢是數學態度。其中認知活動、傳感活動都與情感元素息息相關,隨著數學知識難度增加,兼之外動力的影響下,心智活動的提高助推學生自我效能感的形成。在理解與接受知識的多維元素中,認知元素是基礎,因為它形成對數學對象的情感體驗和行為意向的基礎。在數學態度中起著調節作用的是情感成分,如果認知和情感顯示已支配行為了,表現出動機的意圖的就是態度了,這種行為傾向穩定的潛在的,行為的準備狀態和持續狀態是這種潛在的傾向表現。
可見,対數學的持續、穩定的興趣和學習內驅力的調動,需要遵循“情投意合”的思維原則。例如,教學“圓的周長”這節課,對“圓周率”的認識,應該滲透祖沖之的嚴謹治學態度,讓枯燥的數字變為多姿多彩的思維杠桿,特別要關注數學后進生的學習能力發展。注意及時評價學生的思維過程,促進數學學習內驅力的激發與深度學習并駕齊驅。
提高學生數學學習內驅力,首先,教師要努力營造良好氛圍,從事實引導學生形成思考力,調動認知積極性,激發起他們的學習意向,而不以升學等功利性的目的來刺激學生,否則只會增加學生的負擔,從而直接影響學生數學情感的持續性與穩定性,催生學習行為的持續動力,深入思考知識的來源,強化數學思維,善于通過必要的努力才能解決。比如,在講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度時,若直接拋出結論,學生很難感受到這一研究的特別意義,但若教師巧妙引導學生動手操作,學生才能體會到它的價值和意義,思維便會活躍。其次,發現大腦思維的誘因,做數學是一種享受,每個學習環節中興趣盎然的體驗是培養和強化學生數學態度,特別是數學感的最有效的途徑。很多經驗表明:要達成學習的高效率,就應該善于循序漸進指導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進行有效目標引領,利用非智力因素自發主動地學習。因此,在教學活動中,不但要給學生獨立探索的機會,而且應當給學生成功體驗的機會,另外,要注意找出數學知識在現實生活中的實際應用,這種應用不僅是為了理解知識,活用知識,而且也是學生認識數學意義的一個有效途徑。數學態度的培養主要是培養學生從事數學活動的間接動機,要培養學生的直接動機,我們還必須對課堂教學進行改革。
2.改革課堂教學模式促進學生深度學習
目前數學能力的培養往往采取在課堂上讓學生自學的形式來進行,這種形式雖有它的優點,但也有弊端,如往往出現硬性規定的一套程序,教師講幾分鐘,學生自學多少時間,最危險的是這種方式往往流于形式不免似是而非。數學能力的培養是否非得通過采取在課堂上讓學生看書這一單一的形式是值得探討的一個問題。改變傳統教育理念,拓寬教學渠道,加大創新力度,將“授之以漁”進行到底,探求新的教學思路,以教學模式為突破口和切入點,才是培養學生數學能力的核心和關鍵,所以數學能力的培養問題,關鍵不在于采取什么樣的教學形式或拔苗助長數學教學質量上,而在于教學方法的有效性。立足新課改謀定而后動,激發學生學習競爭力,因人而異通過自己的思維學習數學,最終能成為積極探索的有效過程。例如,教學“小數的乘法”一節課后,學生判斷“2.5×3.8”的積到底是兩位小數還是一位小數產生分歧,教師組織學生進行討論,對于剛開始筆算時“積的小數位數等于兩個因數的小數位數之和”無可置疑,對于積的“最后結果”還可以根據“小數的基本性質”,改變初始積的小數位數。所以正確的命題應該是:“2.5×3.8”的最后結果是一位小數。教師的導就體現在教師對思維場的作用上,讓學生自由發揮和創造,掌握了系統的知識,敢于提出質疑性問題以激發并調節思維活動。獲得感性與理性認識,張揚學生的學習個性,培養數學應用能力。引發積極思維活動的關鍵在于使問題情境與學生的內部經驗發生恰當的沖突,所以教師作用于思維場,首先表現在引導學生全面熟悉問題情境,既使學生領會整個問題行徑,又生長和擴充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發揮數學學習主陣地的作用,還給學生思維的主動權,為數學學習能力的培養,提供各種有利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