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晨



2020年,用溫浩自己的話來說,在“天時地利人和”之下,他和侯正光、宋濤、周宸宸幾位設計師“順勢而為”:創(chuàng)辦了設計之春—當代中國家具設計展。這是中國家具行業(yè)中第一個由策展人團隊完全獨立運作的設計展會,意義非凡。而人們都知道,疫情之下幾乎所有行業(yè)都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停擺。設計之春在艱難的凜冬中孕育,承載著當代中國設計的理想和熱情。溫浩說,他與另外三位策展人的默契是“現實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的高度統(tǒng)一”。也正是這種不為外力所動搖的堅持,成就了一次里程碑式的策展,實現了從“A”到“B”的反轉。
回到現實,重溫歷史。1991年、1996年、2006年、2011年、2016年、2020年,溫浩截取了6個時間段。這6個時間坐標軸上的年份,貫穿了6種不同的狀態(tài),分別對應著溫浩在這段時間內:對環(huán)境與藝術的關系研究、品牌與商業(yè)關系研究、加工與設計關系研究、文化與體驗關系研究、品類與創(chuàng)新關系研究、地域與世界關系研究,而這其中的核心線索是他對中國設計價值的品牌化重塑。
作為中國最早的一批設計師群體,1996年溫浩就創(chuàng)立了“高尚家具”,將西方設計引入中國,開啟品牌夢想。2011年,溫浩根植于中國文化藝術,在時間美學的語境上重構當代中國生活的精神場域,創(chuàng)辦新品牌“先生活”。15年的時間,溫浩的設計之路從引入轉變?yōu)樽灾鳌奈鞣交貧w到東方、從設計延伸至文化。溫浩作為時代弄潮者,他的選擇代表了中國市場的成熟和發(fā)展,也意味著中國品牌來到了轉型的機遇時期。而在這整個過程中,“先生活”則如同溫浩對于中國文化思考更迭的外化語言,通過安靜的黃銅、木頭和一點點的打磨調整,逐步勾勒出溫浩心中理想的人文空間。
“先生活”誕生于溫浩帶領學生們去安徽寫生的途中,徽派建筑的雄渾古意讓他驚嘆于歷史沉淀于民族精神。應運而生的“先生活”則定位于一個基于日常再設計,用文化貫穿設計的品牌。從起初對燈籠、祥云、如意等文虎符號的運用,再到2020最新系列中更加簡潔的造型和融于無形的東方氣韻,如同溫浩所說,品牌作為文化的載體,隨著中國文化的自信與自覺驅動,也在日漸自信、篤定。藝術與商業(yè)的掙扎,是很多品牌創(chuàng)始人必經之路。溫浩的存在更是代表了這種一體兩面的特別。1993年以來,他一直在廣州美術學院任教,還保留著大學老師對學術的理想追求。另一方面,作為品牌創(chuàng)始人,在商業(yè)的探索上溫浩也從未停息。這種A面B面的推拉,讓溫浩的見解更為獨道深刻。他的設計世界中,藝術與商業(yè)是驅動與被驅動的關系,相生相伴、陰陽平衡。溫浩認為,在藝術與商業(yè)之間建立良性循環(huán)是品牌發(fā)展不可或缺的核心競爭力之一。對于品牌創(chuàng)始人來說,如何智慧地把握、平衡兩者的作用力是非常美好而刺激的體驗過程。




溫浩透露,明年“設計之春”規(guī)模將擴大一倍,面積達兩萬平方米。第二屆“設計之春”將從更強的策展機制上進行更專業(yè)的內容組織與籌備,“先生活”也將從更高的發(fā)展維度上進行品牌形象和產品體系提升并發(fā)布更多獨特的新品。從A面到B面,溫浩也一直身體力行地書寫中國設計的脈絡之一。
“家具是文化的載體,是最具人文意味的概念之一,在家具之上可見天地之精神,也可見古今之氣韻,令當代生活美學產生無限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