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萱

從媒體人轉向做實體經濟,有優勢也有劣勢。優勢是對消費風向的敏銳度和前瞻性;但有時會因為過于超前而夭折。此外,再小的實體經濟,作為經營者也需要考慮搭建供應鏈、市場推廣與銷售、每日運營管理、提升服務細節、處理各種瑣碎而必須的事情,和媒體人的生活大不相同。
說到這里,王繼濤有些佛系地說,當初做咖啡館時沒想這么多,就是機緣巧合開始了一切。日常運營確實超過他最初的理解。但一旦做起來,還是有一種樸素的責任感推動著他和其他合伙人持續發展。
三里屯的西五藝術中心是This is C5開始的地方。這一帶有畫廊、文創公司,藝術餐廳,吸引了藝術愛好者到此消費。藝術中心倉庫改為咖啡館后,當時名字還是C5 Café。開業兩年后,他和合伙人高大鵬又在咖啡館旁邊開了DailyPROJECT,一間主打日常生活概念的家居用品店,商品全球采購,以日本為主,店里還經銷日本著名的Karimoku60家具。這里曾經是,也一直是文藝愛好者的心愛之地,逛街累了或吃完午餐去C5 Café小坐、喝喝咖啡、吃甜品,再去隔壁的店里買件好用的日式家什,成了一小眾文藝愛好者的習慣。

在2018年,他們的朋友赤羽光一,一個在中國生活多年的日本人,提出想一起在北京開一間清酒吧的想法。他曾經以日本匠人的執著精神,花了兩年時間拜訪日本大大小小各種清酒酒造,并談下日本秋田縣的“淺舞酒造”在中國的獨家代理權。2018年7月,This is C5sake三里屯店誕生了,成為當時中國第一家只賣單一酒廠的凈飲清酒吧,只有8個座位。品牌也更名為“This is C5”,包括Café、shop和sake三部分。此后,他們繼續堅持“精選風土日本酒”的理念,陸續發展為多家日本酒酒廠代理,除了淺舞酒造,還包括兵庫縣的都美人酒造、滋賀縣的富田酒造、岡山縣的十八盛酒造等。“‘風土在葡萄酒里用的比較多,風土包括氣候、土壤等。我們去找的就是具有風土的日本清酒。”
和傳統的進口商不同的是,This is C5sake既開著清酒吧,也扮演著教育市場的角色。隨著日本酒開始進入中國人的日常消費,他們和精品酒店、中日西餐廳、書店、復合生活空間、其他同業酒吧及零售商一起,開設講座、舉辦品酒活動。在This is C5sake三里屯店開幕、也是淺舞酒造剛進入中國時,他們邀請到酒造杜氏森谷康市、《留住手藝》作者鹽野米松、《讀賣新聞》記者小坂佳子等人出席活動,開啟了一場關于日本清酒、風土、工藝的對話。
去年年底,This is C5sake在北京燈市口柏樹胡同里開了第二家店。和三里屯店不同的是,這是一個以“清酒便利店”為概念的半自助性清酒吧。“我們不想要一個傳統居酒屋,又要讓人能聯系到清酒。”空間設計工作室余留地和平面設計師劉治治做了空間設計和視覺VI。客人可以直接為自己倒酒、打開冰柜拿取小食、搬動座墩給自己找個位置喝酒。墻幕投影放著好玩的創意視頻、酒廠紀錄片,讓小空間有強烈的都市感。
用5年的時間,發展出咖啡館、買手店、清酒吧……這種慢熱性格讓This is C5在如此快速變化的城市環境中,尋得自己的市場位置。至少它說明了一件事,一件小事,持續做,也能看到成長的果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