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君蓉



解構空間
偌大的一個空間外殼,張旖將它們逐一打破,然后再重組——直線、弧線、鏤空、拆解—各種別出心裁的墻面造型設計,無論站在哪個角落望去,都可以呈現出不一樣的空間感。
初次堪訪現場時,設計師張旖有些驚訝:雜亂看不出樣子的空間,只覺得層高相當低,外立面的半高窗也十分影響空間塑造。唯一讓張旖決定一試的原因是與雙甲方的兩位大男孩由心而生的契合感。
整個600㎡的空間是南北朝向的方正房型,只有沉重柱和低矮的梁位,寂寥而寡淡。張旖想到解構主義,用體塊分解的方式,將空間在大方向上拆成兩個區域,并分割成大回字形,相互獨立又相互影響,并且創造出更多的墻面。兩邊的過道光線比較弱,便采用空心磚作為半隔斷形式,讓光線透進來的同時,也能起到塑形的作用,既解決了暗部采光的問題,也增加了空間的體驗感。
偌大的一個空間外殼,雖已為它建立起無數的隔斷面,但作為展示,仍然顯得過于生硬。張旖繼續將它們打破,然后再重組——直線、弧線、鏤空、拆解——各種別出心裁的墻面造型設計,無論站在哪個角落望去,都可以呈現出不一樣的空間感,而這些線條的形狀將光線切割成不同的形狀。展廳所有的樣衣都是獨一無二的,有不同形式的背景墻,便可依照不同服裝款式相應去展示。
與南區相反,北區為了保留更多自然光,規劃出更多通透的背景面,用大型的體塊分解和切割。張旖闡述道:“建筑和室內設計向來尊重光和時間在空間里穿梭,借用它們服務空間。體塊便是用來解讀光和時間的,有時候,在一個角落靜坐,看著它們在我身體上柔柔地劃過,我想,這便是設計的意義。”除此之外,原本入口西面的采光處被龐大的衛生間包裹,她將衛生間向北移動后留出采光,陽光明媚的午后,接待區便成了之后欣賞夕陽最好的地方。
在這墻面造型多變的空間里,定奪墻面材料時,張旖摒棄過多材質堆砌,所有墻面都選用了水泥藝術漆,地面是現磨水磨石,色調達到一致。在這一體之間,去切割出每塊功能分區,也考慮了構造的穿插問題,不多不少。但在設計落地執行的過程中,張旖也坦言:“施工難點在于空間線條很多,尤其是弧線,每條線都需要做弧形處理,比較考驗木工師傅的手藝”,但弧線,著實可以傳達出一種與空間溫柔對話的互動感。
當一切塵埃落定,人在空間里穿梭游走,每穿過一面背景墻,可駐足,可前行,趣致不斷毫不乏味,得到的心理感受都是雙份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建筑和室內設計向來尊重光和時間在空間里穿梭,借用它們服務空間。體塊便是用來解讀光和時間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