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奧
摘要:通過文獻資料、文本分析等研究方法,觀察分析出我國當前對體育新聞傳播人才提出了新的能力要求,主要包括更加寬厚深廣的專業知識能力,全息立體的技術應用能力,大數據調查分析呈現能力,綜合的項目管理能力等。而反觀目前的體育新聞傳播教育存在培養目標設定的時代感不強,專業課程“增量”設置,融合欠缺,教學策略實施的實踐性不足等問題,無法很好的適應和滿足行業對于體育新聞傳播人才的能力需求。
關鍵詞:體育新聞傳播;教育;人才培養;能力需求
美國密蘇里大學新聞學院講席教授周樹華提出了有關體育傳播教育的新觀點。他將體育傳播教育分為體育、傳播和教育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體育,在體育社會學層面,體育主要指體能方面的活動,也包括競技體育和體育組織。第二部分是傳播,從理解傳播者與受眾的關系開始,他認為傳播者通過媒介到達受眾,是一個編碼解碼的過程,同時受眾的解讀也會反饋給傳播者。第三部分是教育,他認為公共體育教育可以促使學生成為全面的人,在人性上更優秀,并且專業技能在體育傳播教育上也很重要,同時還要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要懂得如何寫出好的新聞,要了解有效媒介和受眾。
王凱、陳明令基于奧運新聞傳播的觀察分析出我國當前體育新聞傳播的特征,主要表現為:傳播理念:從“受眾中心”向“用戶驅動”;傳播內容:由“賽場聚焦”到“泛奧關注”;傳播手段:從“單兵傳播”到“全息傳播”;新聞敘事:從“現象新聞”到“數據傳播”;運行理念:由“新聞主義”到“品效合一”。
1 對體育新聞傳播人才提出了新的能力要求。
1.1寬厚深廣的專業知識能力
體育新聞專業人員“又專又雜”的能力需求體系是教育和實踐工作者共同的認識,在競爭日趨激烈的全媒體環境下,專是核心優勢,雜是發展助力。體育新聞人才要成為“專家型人員”必須掌握豐富的專業知識,這一專業知識包括“必備的新聞傳播知識+深刻認知的體育知識”。近些年我國體育產業迅猛發展,對體育新聞的專業需求提出了“增量”的條件,體育新聞學生應該具備“一專多能”的體育知識素養,精通一到兩項體育項目,做到對項目的發展、歷史、典型賽事、典型人物、項目規則、社會參與人群、項目功能等等耳熟能詳。
1.2全息立體的技術應用能力
媒體已經進入全媒體時代,“全媒體”是指媒體機構通過記者采編活動,運用文字、圖片、動畫、音視頻等表現手段,通過廣電網絡、電信網絡以及互聯網絡進行傳播,最終實現用戶以電視、電腦、手機等多種終端的融合接收,讓任何人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以任何方式接收任一媒體內容的一種全新的傳播形態。在全媒體的背景下,體育新聞傳播也愈發的“全息化”,“文字記者”、“圖片記者”、“視頻編輯”的崗位劃分在體育新聞傳播領域已然淡化,任何一位到體育賽事一線進行新聞采編的人員都必須掌握各類信息的采集技術。順應時代需求和實踐需要體育新聞專業學生理應具備必要的專業基礎技術:掌握文字、圖片、圖像、網絡新技術(微博、微信、H5)等各種表現形式的編輯應用能力;掌握圖片、文字、音頻、視頻等的采編能力。體育新聞人才的能力由“單一化”走向“立體化、綜合化、全息化”。
1.3大數據調查分析呈現能力
大數據的影響已經滲透到了體育新聞傳播領域,大數據技術的應用讓信息的呈現更加廣泛、敘事方式更加多元、報道視角更加深入、用戶體驗更加清晰。而正是這種積極的影響,大數據技術的應用將成為體育新聞傳播的主旋律,這就要求體育新聞傳播人才具備必要的大數據采集能力、分析能力和可視化能力。
1.4綜合的項目管理能力
哥倫比亞大學“后工業時代的新聞記者能力”報告提出了懂項目管理的硬條件要求,原因在于現在的新聞傳播工作的極度復雜性,新聞項目的完成不是“單兵作戰”的結果,而是團隊協同的結果。對于體育新聞傳播工作尤為如此,尤其是大型的體育賽事報道,不僅需要記者的前方沖鋒陷陣,需要后勤保障人員的支持,也需要后方團隊的合作,需要專業的美工、網絡技術人員、數據挖掘者等,而要完成這些工作體育新聞傳播人才必須學習和掌握必要的項目管理能力。
2 小結
新的行業變遷對體育新聞人才提出了新的能力要求,主要包括更加豐富深度的專業知識能力,全息立體的技術應用能力,大數據調查分析呈現能力,綜合的項目管理能力等。當前體育新聞傳播教育還無法很好的適應這一變化,在教育供給側存在培養目標設定的時代感不強,專業課程“增量”設置,融合欠缺,教學策略實施的實踐性不足等問題。
參考文獻:
[1]?李丁,肖煥禹. 全媒體時代體育新聞教育的特征、困境與轉型[J]. 天津體育學院學報,2013,(6):524-529.
[2]?劉健.體育新聞傳播視角與競技體育發展方式的轉變[J]. 南京體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2):1-5.
[3]?林暉.從“新聞人”到“產品經理”,從“受眾中心”到“用戶驅動:網絡時代的媒體轉型與“大眾新聞”危機—兼談財經新聞教育改革[J]. 新聞大學,2015,(2):1-6.
[4]?盧鳳嬌. 全媒體時代的新舊媒體融合[J]. 金田,2012
(作者單位:成都體育學院)